鄉野!古宅!寧波莊橋姚家村有個明代建築群,比喬家大院還要大

寧波晚報 發佈 2020-05-22T05:45:41+00:00

位於莊橋街道北面,有一個。根據文保專家講述,山西著名建築、屢屢登上影視作品的喬家大院是4175平方米,遠小於姚家村這片古建築。

位於莊橋街道北面,

有一個

坐落了許多古建築,

還有綠色田野、花海的魅力村莊。

它就是——姚家村

5月中旬,

迎著初夏的微風,

記者來到坐落於

九龍大道

與杜姚線交界處的姚家村。

村裡的道路硬化做得很好,

一條大路直通村中。

村裡有指路牌,

不過

想見到標識中的古建築,

得費一番功夫。

村裡最有名氣的建築群,

被稱為姚家玉房。

老宅四邊馬頭牆合圍,

相傳裡頭共有99間房屋,

占地50餘畝。

記者採訪了解到,

姚家玉房的實際面積是5165平方米。

根據文保專家講述,

山西著名建築、屢屢登上影視作品的喬家大院是4175平方米,

遠小於姚家村這片古建築

江北文保專家告訴記者,

該建築群最初建於明末,

最值得一看要屬「四馬頭牆」。

站在老宅前抬眼望去,

只見:

灰磚黑瓦的馬頭牆,

高高聳立,

一層、兩層、三層、四層!

四疊「馬頭」層層相疊,

莊嚴肅穆令人不敢「造次」。

走入宅內細看,

只見原正台門已毀,

只存兩進建築。

院落內還留有,

石雕窗若干。

各處存留的雕刻,

依舊精美、細緻。

離姚家玉房不遠

就是「方家牆門」,

又名「費家大院」。

相傳房子主人是姚氏後人,

為何以「方、費」取名,

連周邊村民都無法說清。

站在宅院大門口,

只見門樓的

木雕、磚雕、石雕,

內容豐富,做工精細。

專家坦言,

老宅曾遭遇火災,

並受到颱風侵襲,

原本可以更為完整。

再往村子深處前行,

位於前姚58—64號民居,

俗稱為「竹絲牆門」。

村裡的老人告訴記者,

老宅建於清朝初年,

現在是江北區文物保護點。

牆上有「如」「意」等吉祥字,

展現中國傳統文化,

對於美好的嚮往。

兜兜轉轉,

來到村子的邊緣,

這裡有一座上了「年紀」的老宅,

文保部門定名:

樟樹門頭。

從正門入內,

向四周環顧,

老屋由門樓、東廂房、正廳組成,

為清晚期的一座民宅,

整體為東南朝向,

占地1484平方米。

沿著村中主路,

一直走到「文化禮堂」,

禮堂對面是一片: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

那裡是一望無際的油菜田,

清風吹來掀起一片「漣漪」。

突然想起那首《風吹麥浪》。

歌詞中唱到:

遠處蔚藍天空下,

涌動著金色的麥浪,

當微風帶著收穫的味道,

吹向我臉龐......

現在的油菜田是綠色的,

初春時節,

這裡則是一片金黃。

讓我們來看下今春拍的美照——

姚家村面積不大,

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築,

隱藏在村落中,

不經意間,

就可能路過一間老宅。

據說,

村裡還有一些神秘的傳說,

等待遊客們親臨探秘...

姚家村,西至河莊橋河,南到江北大河,北靠聯群村的村莊,距市城區10公里,處於城郊邊緣。村莊總面積2.5平方公里,由後張、太二房、前姚、後姚、東餘5個自然村組成。村中姚氏是舊時慈谿縣(慈城)的望族,一生致力於實業的工商業主姚文興,香港甬港聯誼會會長姚祥興都是姚家的代表人物。

姚家村

位置: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北面

門票:無

出行推薦

公交:寧波城區上車乘806,可直達。

自駕:可導航至姚家村。

記者 朱立奇 張培堅 文/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