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223億千米外航海家送回字符、數字和英文,代表什麼?

趣味探索 發佈 2020-05-08T08:48:20+00:00

趣味探索訊 儘管人類從未來到星際空間,但是我們思維可能暢所欲為地去想像星際空間,漆黑如墨空間裡是否隱藏一些神秘天體,比如微型黑洞,它就像是一個看不見陷阱,吞噬附近一切通過物體,就連光線也不放過。又或者是星際空間存在專家假設的時空隧道,進入隧道後就可以回到過去或前往下未來。

趣味探索訊 儘管人類從未來到星際空間,但是我們思維可能暢所欲為地去想像星際空間,漆黑如墨空間裡是否隱藏一些神秘天體,比如微型黑洞,它就像是一個看不見陷阱,吞噬附近一切通過物體,就連光線也不放過。又或者是星際空間存在專家假設的時空隧道,進入隧道後就可以回到過去或前往下未來。然而現實星際空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因為什麼也沒有,只剩下寂靜、漆黑和空曠。

慶幸的是,21世紀今天,兩個人造物不僅飛馳在寂靜、漆黑和空曠星際空間中,它們還隨時跟地球人類保持聯繫,基本上每5分鐘確定一次軌跡、距離和速度,從而讓我們知悉具體位置。這兩個人造物就是美國宇航局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人稱「航海家」。現在,旅行者1號向黃道面上方行駛,距離太陽約223.18億千米,而旅行者2號向黃道面下方行駛,距離太陽約185.19億千米。

儘管旅行者1號已經創造了新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遙遠人造物,但是現在還以16.9995千米每秒速度向外飛行,每分每秒都在更新記錄。作為人類最引以為傲的星際飛船,除了實時回傳軌跡、距離、速度數據外,還每隔一段時間回傳珍貴科學數據,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航海家頁面數據顯示,自從進入2020年5月以來,旅行者1號已首次向地球送回科學數據,時間是在5月7日。

和以往一樣,美國宇航局專家將旅行者1號科學數據填進一套名為「太空飛行運行時間表(SFOS)」的專業表格內,並發布在航海家網頁上,誰都可以隨便去瀏覽。為了了解一下旅行者1號到底傳回了些什麼,我特意打開了SFOS表格,發現裡面有19個表格,全部由英文、字符和數字組成,代表什麼?估計也只有美國宇航局航海家團隊才真正懂得每一個數據含義。

不過,這些科學數據來自旅行者1號還處在工作狀態中的四種科學儀器,宇宙射線子系統(CRS),低能帶電粒子(LECP),磁力計(MAG)和等離子波子系統(PWS)。CRS記錄了星際宇宙射線粒子環境,粒子身份和強度,LECP用來測量離子、電子能量通量,MAG用來了解太陽系邊界太陽風與星際空間磁層相互作用過程,PWS主要用於了解波粒相互作用的基本信息,可用於研究星際空間磁層。

儘管這些讓人無法看懂的英文、字符和數字是四種科學儀器在過去10多天記錄讀數,總大小不超過67M,但是由於回傳速度極慢,再加上地球本身在自轉和公轉,所以傳輸過程一直斷斷續續,要全部傳完,估計要到5月25日左右。然而旅行者1號如今已經是一個非常老舊星際飛船,核電池電力在不斷衰減,今年有可能再關閉一種科學儀器,到2025年,微弱電力可能不支持任何一台科學儀器。

2025年後,旅行者1號將無法再與人類通訊,成為一個失聯星際天體,繼續以每秒16.9995千米速度航行在星辰大海中,或許未來跟到訪太陽系星際來客一樣,偷偷進入其它星系,藉助引力彈弓效應加速和改變方向。然而遺憾的是,旅行者1號失聯之後,再也沒有接力的遠航星際飛船了。儘管在2019年,美國宇航局和歐航局計劃打造抵達300億公里外星際飛船,但是現在還沒有下文。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