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服裝巨頭真維斯宣布破產,全澳146個門店即將關門

弗林德斯觀察者 發佈 2020-01-17T12:39:46+00:00

過去半年,HarrisScarfe, Bardot, Roger David和Napoleon Perdis這樣家喻戶曉的名字在澳洲也紛紛倒下。

首先需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真維斯 - 英文名JEANSWEST,1972年成立於澳大利亞。1993年開始在上海一炮打響,這個品牌應該是80後認識的第一個休閒品牌,在那個年代,休閒品牌這個概念很新鮮,畢竟那是個剛剛開始流行穿「旅遊鞋」的年代。2018年8月27日,不斷下滑的業績、接連不止的虧損,徹底把真維斯這個品牌推向了懸崖,真維斯以8億港元將在中國的服裝零售業務出售給集團創始人。

而在澳洲的真維斯也終於走上滑鐵盧,2020年1月15日,這個來自澳洲的標誌性品牌,時尚連鎖店真維斯(Jeanswest)宣布進入自願託管,開始進入破產階段。

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KPMG)的Peter Gothard和James Stewart被任命為其澳大利亞業務的自願託管人。

真維斯於1972年在珀斯開設了第一家門店,目前全澳146家店中有988名員工,而這近千名員工目前面臨很大的失業威脅。

1990年,在香港上市的香港旭日集團(Glorious Sun)與當地進口商合作收購了真維斯。旭日集團之前是楊釗、楊勛兩兄弟合夥在香港開的旭日製衣廠,專營代工。

那個年代,美式格子牛仔褲,工藝極其複雜,品牌商派人到香港採購,550港元一打都沒有工廠敢接單。

楊氏兄弟摸索出了一套打格子的專用工具,能把效率提高3倍。他們用299港元一打的價格接下了10萬條格子牛仔褲的訂單,賺到了第一桶金,也震驚了香港製衣界。而目前的格子襯衫則成為了「程式設計師」的標配。

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確定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基本上,抓住那次政治信號的人,許多都成功了。

楊氏兄弟正是第一波響應號召的香港商人。旭日先後在廣東、江蘇、山東、遼寧等地開設了加工廠,80年代在國內做服裝加工廠是很賺錢的生意。

1993年,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進軍中國,在上海外灘一炮打響。那個時候,一條牛仔褲賣100多人民幣已經可以說是很貴了。

那個時候的市場營銷和品牌推廣也做的非常好,讓很多國人誤以為這是一個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牌子,甚至身邊不少來到澳洲生活了蠻多年的朋友,照樣還是不知道真維斯是澳洲品牌。有些留學生在看到專賣店之後還說:「祖國了不起,真維斯都開到澳洲來了!」

殊不知,JeansWest其實起源於澳大利亞。而如今,無論是澳洲還是中國,真維斯都走到了她生命的盡頭。

楊氏兄弟當年仔細研究了GAP,並在收購真維斯後,制定了將真維斯做成中國的GAP,在休閒服裝市場上做好中國人自己的品牌的目標。

班尼路,佐丹奴,真維斯,確實也成了當年中國城鎮青年三大"潮"牌。

概念這種東西,在缺乏概念的年代非常管用。

專賣店裡,年輕的店員穿著統一的休閒裝,積極而熱情,與國營店裡的大媽售貨員的姿態形成了鮮明對比;店內喇叭高聲放著流行音樂,年輕人面前的新世界,一切都特別帶勁。

班級里,總會有一位高帥的男同學,率先穿上真維斯的T恤和卡其色長褲。

1990年代起,還有一個火爆的真維斯設計大賽。對於那時學設計的人來說,兩個業內比賽很重要,一個是叫「漢帛杯」(之前叫做兄弟杯)的創意大賽,另一個就是注重市場化設計的真維斯大賽。

許多後來成名的中國設計師都參加過。做宣傳大使比較久的明星,比如喬任梁。

可以說,真維斯是現代中國服裝連鎖品牌的開山鼻祖,在中國全國先後開了超過2000家多家連鎖店和加盟店,總部設在惠州(1995年至今),一直是知名度很高的休閒裝行業「大鱷」。

它也一度在故鄉澳大利亞市場獲得過最高第二大休閒品牌的地位,相當輝煌。

最高光的時刻是於2002年成為了韓日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的合作夥伴,銷售了特許專利的周邊商品系列,男女T恤、風衣外套、輕便背包,帽子,襟章、鎖匙扣、手機電話繩等,在全球大賣。

由於韓日兩國東道主直接晉級,沒有占用亞洲區資格賽的名額,那是中國男足至今唯一一次進入了世界盃的決賽階段比賽,極大助力了真維斯在中國區的銷售。


同年在中國區的營業額達到14億元人民幣;2004年,銷售額又達到了18億。

在銷售業績突破18億時,真維斯制定了一個「3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銷售額達到40億,第二個五年達到60億,第三個五年突破100億。然而直到如今它在中國的銷售收入也沒有突破50億港元。2012年達到了頂峰,49億港元。


2008年前後,Zara和H&M等相繼進入中國市場。設計創新,營銷團隊,店面形象,品牌管理方面,真維斯望塵莫及。

2009年,真維斯開始進軍電商渠道,在同行當中算得上佼佼者,然而發展緩慢,沒有重點來做。

在早期,本土品牌「裝」得很像進口品牌,從品牌名稱到設計款式全面西化,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把國外品牌的款式拿過來改一改就能在內地賣的非常好。

但如今,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已經幾乎把這種信息不對稱消減得一乾二淨,消費者能夠輕易發現和買到質量更好、款式更加新穎的服裝。

面對困境,真維斯只能通過打折來維持銷量,平衡庫存。

後來,在澳大利亞的業務也開始出現掙扎。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6年和2017年,2015年找韓星代言的策略也未能奏效。2016年,真維斯尚能獲得稅後利潤6674.7萬港元,但在2017年全年虧損4509.6萬港元。真維斯中國2018年前5個月虧損又高達4594.2萬港元。

2018年8月3日,旭日集團通過私有化消除虧損業務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影響的方法,將真維斯出售回給了楊氏兄弟。

真維斯進入中國市場25年,這個曾經占據母公司58%銷售額的輝煌品牌最終成為一枚「棄子」。

而在澳洲,它之前又被賣給了當地團隊。

過去半年,Harris Scarfe, Bardot, Roger David和Napoleon Perdis這樣家喻戶曉的名字在澳洲也紛紛倒下。

很多人都會試圖分析世界各地這些品牌倒下的原因。管理不善?創新太少?成本過高?失去進取心?老闆離婚分家?

這些都是馬後炮了。

其實只在於時代更迭太快,適者更加容易生存罷了。

有一句老話,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當浪太高了並且衝過來的時候,活下來的和死了的,都沒什麼理由,沒有什麼為什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