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顏的6個常用穴

悅讀中醫 發佈 2021-09-19T21:49:07+00:00

容顏永駐、容光煥發是男女老少共同的心願,在人體眾多經穴之中,就有能夠延緩容顏衰老、改善皮膚狀態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其中分布在人體上肢的6大常用美容穴位。

小編導讀

容顏永駐、容光煥發是男女老少共同的心願,在人體眾多經穴之中,就有能夠延緩容顏衰老、改善皮膚狀態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其中分布在人體上肢的6大常用美容穴位。


1.曲池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主治】黃褐斑,雀斑,面部損容性皮膚病,濕疹,風疹,蕁麻疹,日光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白癜風,酒渣鼻等。

【按語】本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灸療本穴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可治療脾胃濕熱、熱毒上犯而致的面部色斑,亦可治療濕熱邪毒上犯而致的損容性皮膚病;本穴又有抗過敏的作用,可治療面部皮膚過敏。

2.尺澤

【歸經】手太陰肺經。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中。

【主治】容顏衰老,面部色斑,皮膚粗糙,面部損容性病變等。

【按語】本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合穴,面容衰老和面部色斑與肺經有著密切關係,因「肺主皮毛」,肺氣的宣發使得氣血上布於面部肌膚,則表現為面色紅潤、容光煥發;津液上輸於面部則面部肌膚細膩,富有彈性,光澤亮麗。若肺失宣降、肺氣不足,則容顏失養,易生色斑,肌膚粗糙。灸療本穴可助肺氣宣降,補益氣血津液,又可清瀉肺熱,滋陰潤燥等,從而達到美容祛斑的目的。

3.支溝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經穴。

【定位】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主治】黃褐斑,雀斑,皮炎,大便秘結等。

【按語】本穴有通利三焦的作用,灸療可治療手少陽三焦經絡功能失調與大便秘結而致的面部色斑。因三焦經氣不利,腸道傳導失職引起大便秘結,毒素不能排出體外而上犯面部,引起面容不華與色斑,因此,臨床上一部分患者面部出現色斑是因為長期便秘所致。支溝穴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在灸療時若配伍其他腧穴則效果更好。如腸燥便秘配大腸腧、天樞;血虛便秘配血海;氣虛便秘配關元;熱證便秘配曲池;陰虛便秘配三陰交,這樣才能達到治病求本、標本兼治的目的。

4.外關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陽維脈)。

【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主治】面部色斑,面部痤瘡,皮炎,面癱,面肌痙攣等。

【按語】灸療外關穴有祛風散邪的作用,可治療病邪上犯面部、經脈阻滯不通而致的面部色斑,亦可治療外邪侵襲而致的面癱、面部痙攣、面部痤瘡、皮炎等損容性病變。

5.內關

【歸經】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陰維脈)。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面色不華,黃褐斑,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

【按語】本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心與面容有著密切關係,「心主血,其華在面」,心之氣血充盈,則面色紅潤;心脈瘀阻,則面色青晦。又因「心主神志」,心神不寧可導致長期失眠多夢,繼而引起面色不華、面部失神等。灸療內關穴可補心血、活心脈、祛瘀血、養心神,從而達到美容養顏、祛斑抗衰的目的。

6.合谷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主治】容顏衰老,黃褐斑,面疣,痤瘡,皮炎,面癱,面肌痙攣等。

【按語】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陽明經循行於面部。古有「面口合谷收」之說,意為面容的正常與否與面部色斑等損容性疾病均與合谷穴及陽明經有關。灸療合谷穴,一可補陽明氣血,以養容顏;二可通陽明經絡,維持面部氣血運行;三可驅散病邪,起養榮祛斑的作用;四可治療損容性病變而達到治病防衰之目的。本穴是美容祛斑灸法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與其他腧穴相配伍,相得益彰。

中醫美容圖書

知道了應該選哪些穴位,如何刺激穴位效果好呢?其中非常推薦的一種方法就是艾灸。通過辨證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更好的美容養顏、改善肌膚的效果。具體應該如何操作?這本圖文結合的中醫艾灸美容書推薦給您——

「灸法」與「美容」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針灸美容有很好的療效,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綠色療法,因其沒有毒副作用,被美容業推崇與追求,已廣泛的應用。其中,灸法美容的療效獨特,方便實用,更是一朵艷麗的奇葩。

本書作者是權威的中醫專家,針對美容祛斑這一主題系統總結了美容祛斑的中醫學理論,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機,探討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機理,提煉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結合自己40餘年的臨床經驗,在何氏藥物鋪灸療法的基礎上,創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創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臟腑灸法、美容祛斑沖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經灸法、美容祛斑迴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體系。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天有 何彥東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