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說項羽1人追著上千人砍,擊殺近百?實驗得出結論

慕夏說說 發佈 2020-05-09T15:09:14+00:00

相信凡是稍微熟悉一點中國歷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的覆滅,正是從陳勝和吳廣這第一次農民起義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討論的這一歷史話題,卻並不是關於農民起義這一類的歷史常識。

相信凡是稍微熟悉一點中國歷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的覆滅,正是從陳勝和吳廣這第一次農民起義開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討論的這一歷史話題,卻並不是關於農民起義這一類的歷史常識。

恰恰相反,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話題不僅現實,而且還非常的冷門。那便是古代戰亂時期久經沙場的大將,其單兵作戰能力究竟是否能達到以一當百的級別?當然,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之後,多多少少一定會覺得有一些荒謬(畢竟,1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做到以一當百)。

不過,因為歷史上確實有過這樣的例子(項羽便做到過)。因此,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項羽當年以一敵百的具體境況?以及這種突破人類極限的事情,在古代戰亂時期到底是不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歷史上關於項羽單兵作戰能力的輝煌戰績,大約一共有兩處記載。項羽第一次大展神威的事跡,便是發生在陳勝、吳廣起義後不久。當時由於秦朝嚴酷的統治已經積弊已久,所以自打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後,整個天下很多地區已經是陷入了戰亂狀態。而且,除了各地遭受壓迫的農民階級紛紛起義之外,許多地方的郡守也開始蠢蠢欲動(隨時準備造反)。

據說,當時身為會稽郡守的殷通也已經生出反心。而他本來是想叫上項梁和桓楚兩位名士一同反秦。只不過由於殷通暫時沒找到桓楚的下落,所以一時間還沒有高舉起義的大旗。然而,正在會稽的項梁卻騙殷通說自己的侄子項羽找到了桓楚的下落。於是,殷通聽後信以為真便立即召見了項羽。

可殷通怎麼也沒有想到,項梁叔侄原來早已經謀劃好要幹掉他,然後再取而代之一舉奪取會稽。就這樣當項羽受命前去拜見殷通的時候,一見面便乾淨利索地砍下了他的腦袋。官府里的士兵見狀,立馬便一擁而上勢要擒殺項羽為郡守報仇。然而,根據《史記》中所記載的結果來看,項羽不僅沒有被官兵斬殺,反倒是他1個人在追著上千人一通砍殺。最後,項羽不但一連擊殺了上百人,還震懾住了剩下的所有官兵。

至於項羽第二次大展神威的戰鬥,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了。那便是他在垓下大敗突出重圍之後,在烏江邊上與漢軍的那最後一戰。據說,當時逃到烏江附近的項羽殘部,已經是所剩無幾潰不成軍。可他仍舊憑藉著一己之力在這最後一戰中,將那些追擊而來的漢軍殺得肝膽俱震。而且,項羽此戰的戰績可謂是十分誇張,據說他1個人就殺1員漢軍將領,以及近百個漢軍士兵。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像項羽這樣的大將究竟是如何做到以一當百的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都常年征戰於沙場,所以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戰鬥經驗本就遠勝於常人。另外,再加上武器裝備方面的優劣差距(尤其是將軍和士兵差距更大),於是便有了單兵作戰能力的強弱差距。

而日本人為了驗證是古代歷史上否真的存在「以一當百」的這種現象,還曾專門做了一個特殊的實驗。其實驗內容便是讓3個專業技術極強的擊劍運動員,對陣50個業餘的擊劍運動員。具體的對戰方式則是在每人胸前綁1個氣球,若是3名專業運動員胸前的氣球全被扎破,則證明「以一當百」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若是3人胸前的氣球沒有全被扎破,則證明這一現象在歷史上的確有可能發生。

實驗開始之後,3名專業運動員肩並肩而立,一鼓作氣之下確實是消滅了許多業餘選手。可當時間一長之後,他們3人由於體力消耗過大逐漸開始有些力不從心。最終,3名專業運動員胸前的氣球全被扎破,而場上還剩下2名業餘水準的擊劍選手。

從50人只剩下2人的這個結果來看,每個專業的擊劍運動員平均幹掉了16個業餘選手。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確是能夠做到應對十幾人的進攻。可若是將對手的數量提高到上百個人的話,那就多多少少有一些誇張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