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決戰粟裕指揮有多牛?7000人打3萬人,2次放俘虜,全是神操作

貓眼觀史 發佈 2021-09-19T22:21:05+00:00

讀完整本的粟裕回憶錄,便可看出這位戰神一般的將領,內心一直都謀劃著,如何去打大規模的戰役。抗日戰爭時期,粟裕想要多殺侵略者,儘可能多地擴大戰果。

讀完整本的粟裕回憶錄,便可看出這位戰神一般的將領,內心一直都謀劃著,如何去打大規模的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粟裕想要多殺侵略者,儘可能多地擴大戰果。

然而國民黨劃定的防區,猶如是小小的口袋,一直想著如何吃掉粟裕。

粟裕被迫收縮兵力,七千人聚集在蘇北的黃橋鎮,其中戰鬥人員五千人,被日、偽、頑、投降派重重包圍。

國軍三萬精銳,前去攻打黃橋……粟裕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和頑軍展開了黃橋決戰,先後兩次交還俘虜,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共計殲頑一萬一千多人,期間神操作頻出,敵軍根本摸不透。

經此一戰,陳毅和粟裕所率領的新四軍,成為蘇北排名第二的力量,僅次於日寇。

而這一切,要從1935年的年初說起,粟裕帶著先遣隊四五百人進入浙江,在蔣介石的老家,接連激戰十萬大軍,頑強生存了下來。

也就是說,南方地區的國軍,早就暗暗記恨著粟裕。

國共合作之後,粟裕在1937年,率領新四軍的先遣支隊,開赴江蘇南部。

粟裕進入蘇南,他所接到的命令是,偵查敵情和熟悉地形。而隊伍里的官兵,也都是多年血戰所磨練出來的老兵,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一路上,粟裕遭遇了國軍的種種刁難和盤查,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插進了敵後戰場。

粟裕不僅要偵查,也要鼓舞民心。因為部分群眾畏戰避戰,所以粟裕決定打一場勝仗,讓老百姓看到新四軍誓死抗戰的精神。

於是粟裕在鎮江西南邊,一個叫「韋崗」的地方,展開了伏擊戰。

礙於電台故障,所以無法聯絡上級,此戰屬於是粟裕本人策劃,一旦戰敗了,要擔負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處分。

經過細緻偵查,制定作戰計劃,1938年6月17日上午8點,粟裕埋伏在韋崗的山坡上,看到了日軍的卡車。

日軍在淪陷區膽子很大,所以車隊間隔距離也很長,粟裕輕鬆打掉第一輛汽車。

過了大概7分鐘,第二輛汽車來到,再次被打掉……一直打到第五輛汽車的時候,敵人才反應過來。

此戰殺日寇十三人,打傷十八人,繳獲大量物資,而我軍犧牲一人。

此乃粟裕抗日第一戰,也是新四軍第一戰,打出了名氣之後,雖然震懾了侵略者,但也引起了國民黨的警惕。

之後的兩年裡,粟裕所率領的部隊,接連打了一百多次的戰鬥,接連獲得勝利,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青年紛紛參加新四軍,這更引起國民黨的畏懼。

粟裕在蘇南的防區又窄又小,最長的地方,只有可憐的十五公里,毫無縱深之說,國民黨原想著借刀殺人,讓鬼子去打敗粟裕。

事實恰恰相反,粟裕在蘇南經過兩年的發展,根據地越來越穩固,兵強馬壯不說,而且還獲得了群眾的支持。

以至於粟裕發動群眾遊行反抗侵略的時候,國民黨不僅不去抗日,反而鎮壓遊行。按照粟裕回憶錄的說法,給人的感覺仿佛是「抗日有罪」一般。

粟裕根據黨中央的命令,以及抗日實際需求,所以想要從蘇南攻入蘇北,建立更大的根據地。

按照粟裕的想法,蘇北不僅能打大仗,也能震懾那些想要投降的國軍,而且扼守戰略要地。

無論是鬼子還是偽軍,都知道蘇北的重要性,毛澤東更是早就提出,去往茅山山脈,那裡是最有利的發展地區。

粟裕深知,去往蘇北是危險的,不僅那邊敵人更多更兇悍,而且國民黨不可能會新四軍去蘇北。

新四軍內部也有人反對粟裕去蘇北,陳毅關鍵時刻站出來,支持粟裕去蘇北,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陳毅本人承擔。

粟裕有了陳毅的支持,帶隊渡過長江,1939年的年初,控制了江北的部分陣地。

為了配合友軍作戰,粟裕又分兵組建蘇皖支隊,直接下揚州。

隨著江南指揮部的成立,粟裕擔任副指揮,指揮蘇北地區的新四軍抗日武裝。

到了1940年的年初,粟裕在蘇北,已經建立了多個支隊,和日寇激戰多次。

抗日戰場的一場又一場勝利,激起了民眾的抗日熱情,吸引了大批大批的青年參加新四軍。

由此可見,把蘇南的模式拿到蘇北,同樣大獲成功。

粟裕擴充隊伍,謀劃已久想要跟日寇展開更大規模的激戰,然而戰場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

日軍採取了新的戰術,開始誘惑國軍投降,收攏兵力重點打擊新四軍。說白了就是,一邊穩住國軍,一邊去打新四軍。

國民黨抓住了這個機會,國軍的頑固派,想要破壞新四軍的根據地;而國軍的投降派,想要通過打擊新四軍,去向日軍邀功。

粟裕四面受敵,日、偽、頑、以及投降派,紛紛制定作戰計劃,要拿他粟裕的人頭。

毛澤東自然不會放棄蘇北這塊戰略要地,派遣八路軍兩萬多人,去支援粟裕的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這屬於是毛澤東「華中戰略」重要部分。

3月暖風吹過,蘇北生機盎然,國軍卻舉起了屠刀,派出十八個團,劈向了新四軍。

正如同粟裕所預料的那樣,國民黨開始對新四軍動手了,按照粟裕回憶錄的說法,如果這個時候不鬥爭,等於是重演了1927年的錯誤。

陳毅在關鍵時刻,讓那些被敵人包圍的新四軍部隊,立刻轉移到蘇北,因為蘇北新四軍插在日寇的胸口,不會被國軍全面包圍。

再有就是,江蘇省省主席韓德勤,總是魚肉百姓,所以蘇北地區的人民群眾,一直支持新四軍。

抗戰全面爆發三年來,韓德勤多次跟新四軍開戰,屬於是典型的反共頑固派。

而日寇兵力不足,自然很希望韓德勤去跟新四軍開戰,而且常常拿此事,看中國人的笑話。

陳毅在5月8日上報延安,認為如果想解決蘇北的問題,就要先拿韓德勤開刀。

雖然說,韓德勤指揮著16萬人,其中嫡系8萬人,但實際上的江蘇國軍,派系林立內部分化。

恰恰韓德勤是靠著蔣介石的扶持才官運亨通,所以威望很難服眾,他們內部積怨重重。

江蘇國軍當中,有辛亥革命元老系的、宋子文系的、桂系的……多年來內鬥不斷。

5月17日,挺進縱隊剛剛跟日偽苦戰一場,於是在江都的郭村休整。

韓德勤站出來使壞,他保存自己的嫡系,讓13個團的雜牌軍,去郭村打新四軍。

一場激戰拉開,我軍使用穿插分割,在郭村展開苦戰,一直打到我軍完全獲勝。

陳毅親自去郭村,先是肯定了戰術上的勝利,又強調說打敗韓德勤,才能打開蘇北困局,才能獲得戰役上的勝利。

6月中旬,粟裕帶著兩個團,準備去往蘇北前線。

然而顧祝同突然發動襲擊,國軍嫡系第40師不宣而戰,朝新四軍發動猛烈進攻,想要打粟裕措手不及。

粟裕殲滅了國軍兩個團,這才將其打走。而隨著江南指揮部過江,蘇北也就成了國共雙方,即將大規模交戰的區域。

韓德勤接了蔣介石的命令,堅決不讓新四軍在蘇北發展壯大,國軍要整個蘇北的絕對獨裁。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更改為蘇北指揮部,陳毅指揮全局,而粟裕擔任副司令,約有7000餘人的隊伍,其中戰鬥人員5000多人。

對於蔣介石來說,南方是國民黨的必爭之地,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拉起反共高潮。

面對敵人大軍包圍,黨中央採納了粟裕的建議,部隊奔向黃橋。而沿路的國民黨雜牌軍,選擇朝天放槍,讓粟裕通過防區。

韓德勤立刻指揮第四旅以及稅警團,想要從兩個方向,攔住急行軍的粟裕。

一場激戰拉開,粟裕殺敵之後,又把俘虜交還國軍。

粟裕7月28日到達黃橋南部,打了整整一夜,29日天亮全面解放黃橋,殲頑兩千餘人,又帶動兩個團的國軍戰場起義。

黃橋老百姓一看新四軍來了,紛紛出來迎接,對著粟裕說以後別走了,留在黃橋打鬼子。

粟裕又用了11天的時間,清剿附近的土匪,開設軍政學校,油印宣傳書刊,進一步穩定了黃橋根據地。

韓德勤了解新四軍,深知照這樣發展下去,又會重演蘇南的情景,新四軍會迅速發展壯大。

隨著秋天到來,江南水網的水位升高,導致新四軍各部無法及時連通。

韓德勤燒毀船隻,緊接著準備決戰,防止新四軍擴充;而粟裕也想著決戰,加速解決蘇北問題。

9月初,韓德勤指揮四個旅,從左右兩個方向進攻黃橋。

韓德勤能力有限,左邊的國軍已經衝出去,右邊的部隊卻龜速慢移。

粟裕不許開第一槍,一步步的退讓,等待國軍左路兩個旅深入防區。

6日,國軍左路首先開槍發動進攻,粟裕立刻收緊口袋,打掉了對方兩個團,剩下的國軍則潰散而逃。

戰鬥結束之後,粟裕教育俘虜民族大義,隨後再次釋放俘虜。

接連兩次釋放俘虜,對國軍的震動非常大,很多國軍將領,不願意再跟粟裕開戰。

韓德勤意識到,他沒有能力指揮這種速戰速決的戰鬥,於是開始採取笨辦法,一步步的修碉堡,碉堡修到哪裡,部隊就推進到哪裡,一層一層壓縮粟裕。

與此同時,韓德勤勾結一千多名日偽,包圍黃橋的粟裕,而這些日偽獲得韓德勤的默許之後,一路上奸淫擄掠,直逼黃橋。

再有就是,多支「兩面派」的隊伍,也就是投完日寇又抗日的武裝隊伍,也朝著黃橋包圍而去。這幫人軍紀極差,在韓德勤的縱容下,一路也是燒殺搶掠。

9月13日,粟裕調集精兵強將,組成了兩個排的精銳突擊隊,從黃橋東北邊主動出擊,破開敵人的鐵絲網,一頭扎了進去。

突擊隊鑽進了敵人的肚子之後,粟裕立刻發動進攻,內外夾擊之下,殲頑一千多人,獲得了物資無數。

粟裕爭取民心,建立統一戰線,附近的鄉紳紛紛奔走,要求韓德勤儘快談判。

於是乎,將近50位當地的代表,穿著長衫,捋著鬍子,在兩軍之間談判。

韓德勤開出條件,要粟裕退出姜堰,他認為新四軍不會放棄姜堰。

但粟裕退出了姜堰,而且前來接管姜堰的雜牌軍,還獲得了粟裕贈與的100多條槍。

附近的鄉紳,更加支持陳毅和粟裕,既然姜堰已經讓出來,你韓德勤是否也該退兵了?

韓德勤只能尷尬的暫時退兵,而這時候新四軍一邊抗日,一邊嘗試打通與八路軍的聯繫,防止國軍再次搞摩擦。

八路軍的黃克誠,率領兩個支隊到達漣水以北,而新四軍在大運河以西,韓德勤被夾在中間。

中共直接發出警告,如果韓德勤敢進攻陳毅和粟裕,黃克誠立刻就會打韓德勤。

在這種情況下,韓德勤妄圖一戰「打敗」新四軍,再轉頭去打八路軍的黃克誠。

於是韓德勤帶著三萬多人殺向粟裕,這也就拉開了黃橋決戰的序幕,粟裕能指揮七千人,其中有五千人是戰士。

恰在這時,八路軍來支援的部隊,又被敵人攔住,無法進攻韓德勤。

粟裕心中想著,務必要一戰打掉韓德勤的嫡系,才能夠真正地解決蘇北問題。他採取的戰術是,在不放棄黃橋的情況下,去打韓部的突出部分。

粟裕先打敵人右邊的翁達旅,也就是說先打韓部的精銳,以此震懾雜牌軍,因為雜牌軍的特點就是害怕部隊有損失。

同時粟裕也認為,一旦新四軍和國軍開戰,鬼子是不會進攻黃橋的,所以只要快速解決翁旅,就不會被鬼子和國軍兩面夾擊。

為了此戰,陳毅連他的鐵皮箱都拿出來擋子彈,要知道這箱子,原本裝著的是珍貴文稿,一直不捨得丟。

陳毅指揮全局,粟裕指揮前線,直接分出四分之三的兵力,去打韓部最精銳的翁旅。

整個蘇北的焦點,聚集在了小小的黃橋,日軍和國軍的特務,來了一批又一批。

翁旅自負裝備精良,是韓部最精銳的力量,於是主動出擊,猶如是野雞伸出來的脖子。

粟裕如果打早了,就會把翁旅嚇跑,如果打晚了就會導致黃橋失守。

10月4日,翁旅距離黃橋,只剩下六里之遙,粟裕能清楚看到逃亡的老百姓。

因為是山區,粟裕按照敵人行軍人與人間隔,計算出翁旅的一字長蛇陣,綿延九里左右。

粟裕想起了黃鼠狼吃蛇,直接將敵人分成幾段,分割包圍之後,去打敵人的指揮部。

新四軍分成四個部分,直接切向翁旅,打了三個小時,獲得了完全的勝利。

翁旅的旅長翁達,乃是黃埔二期生,一看自己戰敗大勢已去,於是選擇自我了斷。

韓德勤得知手下最精銳的翁達旅損失殆盡,驚慌之下發動全線進攻,所有火力對準了黃橋。

韓德勤想著,既然粟裕四分之三的部隊已經出了黃橋,這時候是進攻黃橋的好時機。

隨著頑軍瘋狂進攻,以至於黃橋東門失守,國軍打入黃橋鎮,展開了巷戰。

新四軍的老四團前去支援,開國中將陶勇,手持大刀將敵人一直打出了東門。

而粟裕指揮著部隊,再次主動出擊,分割韓部主力。

敵人陣型一片大亂,陶勇抓住了機會,拎著大刀衝出東門,他放棄防守,選擇主動求戰,活捉敵人第33師師長。從這個細節便可看出,未來能做開國中將的指揮員,總能在關鍵時刻,抓住關鍵戰機。

打到10月6日早上,殲滅了韓德勤的第89軍軍部,軍長是黃埔二期生李守維,逃跑的時候掉入八尺溝河,溺水而亡。

粟裕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完全勝利,殲頑敵11000多人,以及大量的槍枝彈藥。

粟裕去追擊韓德勤,韓身邊的部隊不到一千人,粟裕倒也沒有真追,算是將其驅趕到了東台,考慮到抗日大局,也就不再追擊。

10月10日,粟裕在東台縣,和黃克誠所派出的先頭部隊勝利會師。

粟裕評價此戰的時候,說此戰的意義在於,黃橋決戰勝利,才真正打開了蘇中地區的抗日鬥爭局面。

從順序便可看出,先蘇南、再蘇北、以及咱們以後文章會講到的蘇中戰場……

後記:

之前粟裕抗日的時候,被四面八方掣肘,根本就無法全力奔赴前線,打走了韓德勤,才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陳毅對粟裕的支持,在跟韓德勤的決戰的時候,如果此戰戰敗,陳毅是負主要責任的。

所以陳毅談起這段歷史的時候,說那時是少有的緊張時刻,因為他要承擔戰敗的後果。

陳毅對粟裕百分之百信任,而粟裕則獲得了全面的勝利,經過了黃橋決戰之後,新四軍的實力,在蘇北僅次於日寇。

根據地大大擴展,達到了百里範圍。

夾縫當中求生存,粟裕黃橋決戰,猶如教科書一般,在極度劣勢的情況下,打贏了敵人的優勢兵力。 

嘆只嘆,抗日大局之下,蔣軍只想著內耗,而不是共抗外辱,這也是他們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編者簡介:我叫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現在已經月入過萬,還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

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實現財務自由,可以微信搜索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