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清查同性戀題材內容,其實是想保護他們?

同志之音 發佈 2020-05-23T11:19:11+00:00

特別是師哥們在聊起他們之間一些兄弟情義,比如一起出去田野調查,住在一個帳篷裡面時,比如其中一個師哥在猶豫要不要出去交換,另一個師哥拍板說,「走,一起」時,總會引來一群人的尖叫,還有一聲高過一聲的「在一起,在一起」。

反對同性戀一直是基督教的事情,對,就是那個有聖誕節的基督教。

而中國,自古沒有反對。



2018年4月13日新浪管理員發表微博,寫到「微博根據《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嚴格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現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針對違規漫畫、遊戲及相關圖文短視頻內容的集中清理行動。本次行動主要的清查對象包括:1、涉黃的、宣揚血腥暴力、同性戀題材的漫畫及圖文短視頻內容,如包含以下特徵的內容:「腐、基、耽美、本子」……」

一時激起千層浪。

隨著一篇《渣浪你好,我是同性戀》的發布,話題主戰場從新浪擴散開來。這篇文章說列舉了以2013年何韻詩出軌,微博發起的「撐同志反歧視」活動,一時間整個微博都是彩紅顏色等內容,最後文章以「我們為什麼要為同性戀發聲:把同性戀換成女人,就是100年前的故事,換成黑人就是200年前的故事,換成數個拉蒂就是2000年前的故事。而如果沉默,那就是未來每一個人的故事」想要喚起更多人參與對新浪此項規定的聲討。

於是,話題的焦距從新浪所言的「同性戀題材的漫畫及圖文短視頻內容」變成了「中國不允許同性戀及其他非異性戀的性取向」。


撐同志 反歧視

1.

在新浪發布的後半段內容中,提到了關鍵詞「腐、基、耽美、本子」,也就是這次行動的真正對象

「耽美」這個文體類型,我是在高中才知道的,順帶知道的還有「腐女」這個名詞。「耽美」代指那些描述男性與男性之間愛情的文學,

而「腐女」便是以臆想男生與男生之間有著超越友情的關係而產生共同話題的女性們,多喜愛閱讀「耽美」文學。

在大學裡面,我的兩名師哥關係特別好,同門師妹總說他們很般配,應該在一起。特別是師哥們在聊起他們之間一些兄弟情義,比如一起出去田野調查,住在一個帳篷裡面時,比如其中一個師哥在猶豫要不要出去交換,另一個師哥拍板說,「走,一起」時,總會引來一群人的尖叫,還有一聲高過一聲的「在一起,在一起」。

其中一個師哥曾極為嚴肅地問我,當女生說兩個男生很般配,很有耽美的感覺時,是真的認為他們是同性戀,還是什麼?

那時候,我就在想,關注耽美的這些人,是否真的在尊重同性戀?或者只是在借用這種方式,尋找某種不可為人道的快樂?

不知道身邊那些異性戀的男性朋友們,是不是也會有如此感受?

不知道身邊那些真正的男性同性戀們,如果看到「同性戀」這個詞被異化成玩笑、調侃,內心又會是如何感受?


《世界第一初戀》

2.

後來,和一位男性同性戀認識。因為他當時要寫一篇關於中國的同性戀論文,剛好我的學校可能是全中國最適合做這項研究的地方,連老師也都這麼說。一來二去,我們成了朋友,也就無話不說。

出於好奇,詢問了他關於「耽美」的看法。他跟我說,那不是他們的世界,那是女性想像中的世界。很多時候,他們是反感這樣的東西,因為總像是在被當做異類觀賞,越發覺得被人當做娛樂消費的物品,但是有時候也會說服自己,作為少數派,無論如何有一群這樣支持的人在,也許是好事。

也就是,「耽美」「基腐」的主角都是男性,但它們大部分的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都是女性(「腐女」),並非真正的男性同性戀,甚至他們自己都是不喜歡這類東西的。

這樣非同性戀人群眼裡的同性戀關係,讓我想起那些外國人眼裡的中國元素。

最近幾年外國品牌總是不遺餘力地在產品上增加中國元素,比如維多利亞的秘密T台上面出現的「中國龍元素」、阿尼瑪出的十二生肖限量高光、迪奧出的十二生肖紅繩……都被中國消費者譽為「不僅丑,而且丑出了境界,丑出了可以理解的範疇」……

不是圈內人所創作出來的東西,可能真的很容易南轅北轍。這些品牌增加了中國元素,不見得是為了討好中國人,更多的其實是符合外國人對中國的想像,以此討好他們本國消費者。

就像來自日本的《世界第一初戀》《人魚公主的弟弟》,其實都是少女漫畫的細分。這些作品想要討好的是少女們。在看這些作品的時候,並不是因為支持同性戀,而是能夠享受雙份的男色。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繞過「男女大防」的文化背景,以支持同性戀的藉口,不用背負道德譴責的壓力,大大方方地花痴「顏值即正義」的男性。

甚至還會因為看多了這樣的內容,把這種想像帶入生活——就像我的師妹們,就像前段時間也是在微博上爆出來的消息:一名十幾歲的少女藉由家教補習,向幾歲的小男孩傳播「耽美」「基腐」的文章。

我不反對「耽美」,但我反對「腐女」把自己的想像強加在男性身上。


《紅樓夢》

3.

在平權運動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同性戀是天生的,似乎向還在發育期的男孩傳授這樣的內容也就沒有罪過。

但實際上,在歷史上一系列針對同性戀遺傳的研究,就基於「同性戀不正常」的標準——同性戀來自於「基因變異」或者是「基因突變」。越來越多的證據向我們展示著自然世界的多樣,動物們從來都不見見單獨只有同性與異性這兩種,而人類也是一種高級動物,非此即彼也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

《紅樓夢》裡面的少年們正是處在青春發育期,曹雪芹用美好的文字將薛潘他們這群少年對自我性取向的不明晰,細細刻畫。沒有條條框框的批判,只有讓他們自然生在的旁觀者身份。

但是,在網絡沒有分級,沒有內容詳細審核的今天,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樣的輿論環境、文化生態沒有辦法給未成年人提供「自由選擇」的條件。為了保護他們能夠自由選擇成為「同性戀」「異性戀」還有其他多種性取向的權利,也應該清查。

清查涉嫌低俗、媚俗、惡意引導青少年的「基腐」內容,利益受害者是那些借用這種元素來騙取關注,獲得點擊的商業邏輯。

把眼光放長遠了看,清朗行動一定程度上是在保護真正的同性戀,那群只是因為簡簡單單相愛了,就是想普普通通在一起的平凡人。

真正的選擇自由,應該像前段時間剛剛公布要參加紐約州州長的《慾望都市》女星辛西婭·尼克森描述她的婚姻一樣。她說,之所以和一位女性結婚,完全是個人的選擇,和天生的性取向無關。


《斷背山》

4.

大量低俗的以基腐、同性戀為依託的內容出現在微博以及其他直播平台中,讓沒有機會真正深入了解「同性戀」群體的人,開始將「低俗、艷俗、生理衝動」等等膚淺、不好的詞語與「同性戀」劃等號,產生對等聯繫。

典型的「一顆老鼠屎,毀掉一鍋湯」。

能被譽為文藝作品的內容不應該只有「噱頭」、「爆點」,它還應該擁有能夠感動人的溫情。真正「同性戀」題材的作品有沒有好的,有,非常好,好到超越「同性戀」話題。

比如最著名的《斷背山》(我想說,它真的不能被簡單地歸於「同性戀」題材,只是恰巧主角是兩名男性)。透過李安導演隱忍緩慢、不著痕跡的鏡頭敘事,我們所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同性戀」,而是他們之間那份經歷過時間洗禮變得綿長雋永、讓人沉醉的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兩位主角,出身貧窮,一生悽苦,為了世俗生活,結婚生子,奔波勞作。就是這樣藏在平淡生活背後的情感波濤,讓人心生嚮往卻又痛徹心扉。

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斷背山。」

是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渴望濃烈、持久、深邃的愛,這和性取向,沒有任何關係。


《領居家的月亮比較圓》

生活變得多元,那麼文藝作品必然變得多元,不斷被創作的文藝作品展現、傳播和輸出著真實生活中存在的多元,不斷打破多元文化的壁壘,改善著社會輿論環境,增強這個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類世界的包容和開放。

但是「因噎廢食」並不適用於對文藝作品題材的限制,不僅僅微博需要清查同性戀題材的作品,任何能夠發布內容的平台、出版社都應該有這樣的覺悟。

我不認同微博把「清查」做成了「一刀切」,連「人民日報」「新華社」發表的支持「同性戀」都被刪了貼。

可是,我同樣不認為《渣浪你好,我是同性戀》卻將曲解為了「反對同性戀」,這不是在解決問題,更像是激化矛盾。

審核太麻煩,內容有太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新浪只能一刀切。

這大概才是問題的關鍵了。

也許針對這個問題,如果同性戀群體和新浪,還有其他平台真正合作,趁著清查,建立完善審核機制,從圈子內部發聲,讓圈外人知道真正的同性戀和其他人沒有不一樣。

他就像《領居家的月亮比較圓》裡面那個積極、細膩、善良的阿朔,不僅陽光著一直忍讓和逃避的男友涉,還用微笑和耐心開導著小區裡面的人妻。

他們就像每一個簡簡單單相愛著的夫妻一樣。

作者:黃梓杺連結:https://www.jianshu.com/p/824c6c6e302e來源:簡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