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起義、投誠和投降有何區別?

寬哥侃歷史 發佈 2020-05-11T21:06:40+00:00

在中華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伴隨著戰爭的進行,這些戰爭的成敗決定了歷史的走向。身在現代的我們也被古代的戰爭所吸引,《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中的故事把我們帶進了古代的戰場之中。那麼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雖然經常會發生起義、投誠、投降的事件。但是起義、投誠和投降的區別是什麼呢?

在中華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伴隨著戰爭的進行,這些戰爭的成敗決定了歷史的走向。身在現代的我們也被古代的戰爭所吸引,《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中的故事把我們帶進了古代的戰場之中。

那麼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雖然經常會發生起義、投誠、投降的事件。但是起義、投誠和投降的區別是什麼呢?雖然投誠和投降只有一字之差,聽上去也大致相同。但是它們確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帶來的結果也是大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起義、投降和投誠到底有什麼區別?

首先起義是一方內部的武裝戰爭,是指內部人員對統治者的政策或行為引起不滿。而雙方沒有調節的情況下,直接發動武裝攻擊,是主動的反抗原屬勢力。投降和投誠則是歸順其他敵對勢力,帶來的結果就是起義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戰敗之後,他們有可能會選擇投降或投誠。或者會被編入到敵方陣營。

再來看下投降和投誠的區別,投降是指你使用了強大的武力擊敗了對方,而對方無力抵抗為了保命向你舉白旗。而投誠是你用強大正義的力量逼迫下,對方覺得你是正義的,主動提出來向你示好,並且舉白旗擁護你。

雖然說兩種方式帶來的結果都是向對方舉白旗,但是這兩種舉白旗後對方對待的結果卻是完全不同的。

從主動性上來看投誠是主動的,而投降卻是被迫的。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投降之後的人會被稱為戰俘,戰俘的下場就會很悽慘了,但是這個情況也不是一定的。

就比如在曹操打敗關羽之後,關羽選擇了投降。但是曹操卻生起愛材之心,不僅沒直接斬殺關羽還委以重任。最後關羽執意要去找劉備的時候,曹操也沒有故意為難,反而放任離去,這也算是投降之後的不同結果了吧。

投誠之後則會將投誠的部隊重新編制,組成新的軍隊成為對面的重新勢力。就比如說傅作義在北平,面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一看大勢已去,不等交戰,就主動投誠。後來就被改編成了中國解放軍,這就算是一個投誠的例子了。

還有就是指戰鬥已經打響,其中一方已經開始出現了劣勢。在這樣的局面下,為了避免更大的經濟損失,劣勢方會選擇放下武器投靠對方這樣的行為一般成為投誠。這個行為通常比起義低一個檔次,因為這個時候形式已經很明顯了。或者說失敗已經是時間問題,但畢竟還沒有失敗的一方還有一定的談判本錢。這樣的情況下放棄抵抗,就可以說成為投誠。

就比如1948年遼瀋戰役中的長春戰役,人民解放軍剛圍困長春的時候,還沒開始戰鬥,結果也尚不明顯。這個時候,國民黨某軍長曾澤生率領部下投向人民解放軍,這種情況就可以成為起義。隨後解放軍發動總攻國民黨的失敗已成定局,覆滅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這時長春國民黨鄭洞國宣布全程守軍停止抵抗,這個行為就叫投誠。如果在這場戰役中敵軍奮力抵抗,完全陷入了絕境,並且已經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在繼續抵抗只有死路一條的結果下,最後迫不得已而做出停止抵抗的選擇,則稱為投降。

這樣一來三者的區別就很明顯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並且加個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