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和姥爺:姥爺在70年代撫養她長大,30年後她把姥爺寫進電影

普思娛樂1號 發佈 2020-02-09T00:22:46+00:00

蔣雯麗出道這些年來,為觀眾們帶來多部佳作,是國內最優秀的演員之一,但有一個人卻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個人就是蔣雯麗的姥爺。

作為老一輩藝術家,張國立近兩年頻繁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裡,他和妻子鄧婕的愛情也如細水長流,羨煞眾人。可每當看到他們,總會想起張國立的熒幕情侶蔣雯麗。

蔣雯麗出道這些年來,為觀眾們帶來多部佳作,是國內最優秀的演員之一,但有一個人卻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個人就是蔣雯麗的姥爺。


蔣雯麗從小跟隨姥爺長大,姥爺對她關愛有加,在70年代靠每月38元的工資把她養大,但怎奈她初長為人,姥爺就去世了。30年後蔣雯麗把姥爺寫進電影,來紀念她和姥爺的爺孫情深。

蔣雯麗是父母的第三個女兒,生下來就由姥爺撫養

在那個年代,蔣雯麗的爸爸是工程師,媽媽在鐵路工作,家庭條件也算優渥,但蔣雯麗的出生卻有一段波折。

蔣雯麗的媽媽發現懷上蔣雯麗時,是在去探親的路上,那個時候蔣媽媽已經生了兩個女兒,本想把肚裡的孩子打掉,但當時去醫院做流產手術是需要工作單位給簽字的,由於手續過於繁瑣,蔣雯麗得以留了下來。


蔣雯麗出生的時候還叫文麗,她是父母的第三個女兒,在那個年代沒有兒子底氣是不足的,也就相當於文麗的媽媽沒有盡到傳宗接代的義務。

所以文麗沒有出生沒多久,媽媽就抱著她回到了娘家。按理說嫁出去的女兒很少有回娘家常住的,但文麗家是例外,文麗的外公外婆只有一個女兒,所以姥爺對於女兒帶孩子回家的行為很是開心。


父母工作忙碌,文麗只能跟隨姥爺生活。文麗的姥爺在當時也算有能耐的人,他的工作就是當司機,因為開車技術不錯,所以給很多大人物開過車。

當時姥爺每個月有38塊錢的工資,每到領工資的日子,姥爺都會帶著文麗去,把她舉到窗口接工資。


蔣雯麗:姥爺撫養我長大,成了我記憶中最重要的人

在文麗的記憶中姥爺很大方,70年時國家還在建設中,物資短缺,可文麗記憶中的姥爺經常菸酒糖不離手,甚至還吃肉吃魚,工資全部花費在吃喝上面,到了月底還要向人借錢。

可即使這樣姥爺依舊很大方,這種大方不止對自己還對別人,姥爺家的飯桌上永遠多擺上一副碗筷,經常會有餓肚子的人或者遠道而來的客人拿起那副碗筷。


在70年代,很多人家都吃不飽,甚至日日餓肚子,搞得面黃肌瘦,文麗姥爺卻大方請別人吃飯。誰家的糧食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姥爺的這種行為讓小小的文麗不理解,她甚至在心底里默默討厭經常來她家蹭飯的人。

姥爺看出了文麗的想法,告訴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姥爺想的很簡單,給別人吃一口飯自己不會餓死,可別人少了那一口飯真的可能會出事。

畢竟70年代民風還很純樸,要不是真的吃不上飯,誰願意天天去別人家蹭飯?


姥爺用自身言行教育著文麗,更是給了她全部的愛。

文麗到了6歲的年齡,她吵著去上學,媽媽沒有辦法就讓她插班上了一年級。那時孩子上學都是結伴而行,但姥爺卻不放心她,每天都要接送,給她扎頭髮。

但因為當時姥爺已將近90歲,每天來往學校很是不便,無奈之下文麗只好轉學。

頻繁的轉學讓她和同學之間難以相處融洽,文麗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姥爺就把全班同學都請到家裡好好款待他們。在那個年代,這可是大手筆,從此文麗在學校受到熱烈的歡迎。


子欲養而親不待 ,蔣雯麗:待我長大,姥爺長眠,我擁有的只剩回憶】

文麗一天天的長大,姥爺卻病了。文麗時刻陪在姥爺的身邊,像小時候姥爺照顧她一樣,給姥爺餵水餵飯,但姥爺還是去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文麗無法接受姥爺的去世,她還想在姥爺的懷裡撒嬌,還想和他並肩同行,還想著承歡膝下,但姥爺卻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在姥爺的墳前文麗明白她的童年徹底結束了。


沒有了姥爺的陪伴生活還要繼續,她萌生了演戲的想法,就決定報考北電。在北電的考試中,文麗講述了自己和姥爺的故事,情到深處不能自已,評委被打動,她考進了北電。

大一文麗就開始接戲《牽手》、《金婚》、《立春》,這時候改名為蔣雯麗的她獲得了很多個最佳女主角,她一躍成為國內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但成名的喜悅並沒有讓蔣雯麗忘記姥爺,憑著記憶她把姥爺寫進電影。2009年是姥爺去世30周年,蔣雯麗拍攝了電影《我們天上見》,裡面是姥爺和蔣雯麗的縮影,她把對姥爺的感情演給天上的姥爺看。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無盡的痛苦,姥爺給了蔣雯麗全部愛,也教會她人生的道理,蔣雯麗也用一生去銘記姥爺,就算姥爺逝去多年,但會一直活在她的記憶中,這就是人間親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