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讀詩:千門萬戶曈曈日,那最初的最清新明麗的太陽

初衣勝雪 發佈 2020-01-01T02:01:04+00:0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朝王安石《元日》初衣解詩:之所以選在元旦的這一天早上,來解讀這一首詩,是因為一個電視劇的場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朝王安石《元日》



初衣解詩:之所以選在元旦的這一天早上,來解讀這一首詩,是因為一個電視劇的場面。

少年的皇帝不滿宮廷的束縛,在大雪除夕的晚上離開宮廷,便衣尋酒,遇到了一位清純的姑娘。兩個人孩子氣的玩耍,在雪裡喝酒聊天。直到朝陽一線,開啟了新的一天。英俊的少年意氣風發,在雪白的地上仗劍狂舞,寫下了這一行雪中的大字「千門萬戶曈曈日」。

我第一次覺得,這第一天的第一絲太陽是這樣的熹微唯美,不但開啟了這個故事的傳奇,也開啟了所有人的新年傳奇。



爆竹聲中舊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又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平正中和,用的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俗字,無論是爆竹還是屠蘇,無論新桃還是舊符,都是千百年來,司空見慣的光景。但是王安石,這一首詩里與樸實平淡中,卻別有清新亮烈的氣象。

曈曈,我們看清楚了,是一個日旁加一個兒童的童。就是指的太陽清新明麗的光線。南朝的何遜,是這樣寫的「曈曈日漸旰」,說的是太陽光越來越強烈。唐朝的盧倫,「山頭曈曈日照初」,是說太陽剛剛露出頭來,像孩子一樣的清新。

在這裡「千門萬戶曈曈日」,是指元旦早上的第一縷光線正好打在了千門萬戶之上。清新明亮,還帶著越來越強烈的未來感。



王安石是難得的接地氣的官員,這得自他一方面出生在小官僚世家,另外一方面也得力於他從小的基層生活。在22歲中了進士之後,王安石是從基層官僚,一步步扎紮實實地走了上來。他對北宋的國情,有著全面深刻地理解。民富才能國強,人人有國家才有,而能夠改變這一切的,只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到這點。

47歲的那一年。宋朝不斷受著遼與西夏的邊境困擾,西北和東北狼虎耽耽,神宗皇帝問政於王安石。王安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求重新整頓國家內部,快速實行變法,積累民生與財力,抵抗來自北方的威脅。

而在這一年的春節,他俯瞰大宋的江山和子民,寫下了這一首表面平淡,但是蘊涵陽光氣的新年詩。當早上的太陽,照在了千家萬戶的門口,家家忙著迎接太陽,過新春,貼對聯。這樣的太平久遠,是他平生的願望。



49歲王安石位同宰相,開始了封建王朝的大的變革,在這之前,只有商鞅有這樣的魄力和勇氣。改革經歷了16年,這中間得罪了很多上層的官僚,當王安石義無反顧地推行了下去,直到不得不停止。但這16年,為宋朝積累了豐富的財富,奠定了百年江山,歷史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雖然在他之後很少有人再像他一樣,以一人之力抗衡整個官僚體系,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

「千門萬戶曈曈日,又把新桃換舊符。」說的是新春的景象,又如何不是說的太平盛世。

中國人歷經苦難,在戰火流離災荒入侵中,延續著文明,千門萬戶,普天之下,能夠在新春里,安然地迎接新年,是一種美好,但這種美好,在人生在大歷史中,更多的是一種期待和願望。

因為那種鎮靜而帶喜悅的實在的歡欣,實屬難得。更多的代表著一種寄託,一種人間政治的理想,一種家園的夢想。



普通人看到的是這首詩的新年氛圍,但是熟悉北宋和王安石歷史的人,就看到了王安石心中的願望,那是他的中國夢,帶著除舊迎新,萬象更新的喜悅與憧憬,帶著變革的銳氣與亮烈,帶著一年要比一年更好的向上的成長力。

總會有什麼不一樣,如同元日的太陽,就是一切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格外的清新。

在那個電視劇的結尾,少年的皇帝在各樣的成長中磨礪成熟,或者事情的本身並沒有他想像的美好,但是那新銳的開始,不但是歷史的,也是人生的,更是新年的!

祝你擁抱自己心中的新的太陽,開啟生命的新的篇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初衣勝雪祝你新年快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