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們是幕後黑手?別扯了,司馬懿用剝洋蔥法贏下了高平陵之變

漫卷黃沙0507 發佈 2021-09-19T23:41:14+00:00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認為,司馬懿高平陵之變獲勝,是得到了大部分世家的支持,在他們的擁戴下,搞掉了對世家態度不好的曹魏。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認為,司馬懿高平陵之變獲勝,是得到了大部分世家的支持,在他們的擁戴下,搞掉了對世家態度不好的曹魏。

可是今天再次細品高平陵之變,我發現這些都是扯淡。

凡是說出這種話的,都是不理解世家本質的。

從來不是世家們慫恿了司馬懿,而是司馬懿驅使了少部分世家。

我們之前往往都說,司馬懿代表世家利益,幹掉了不符合世家利益的曹魏。當時聽起來好像邏輯很通順。但是你看看過程,發現疑點很多:

曹魏從曹丕起實行九品中正制,對世族百般討好。而後面的曹叡也沒幹出什麼針對整體世族的事情。曹家確實不是頂層世家出身,但執政這麼久了。民心也已經習慣服從了。不能說所有世家都滿意吧,最起碼大部分人不反感。那麼,靠著一張嘴忽悠,大家就能跟著你司馬懿推翻曹魏,讓你司馬家當老大?

司馬懿確實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可是除了他在曹丕時期,配合陳群搞出了九品中正制,後面也沒有做出什麼更加討好世家的事情,後期更是被曹爽剝奪了兵權,排擠出了權力核心。就這麼個靠邊站的老頭子,世家憑啥賭上身家性命跟你造反呢?

哪怕在司馬家後來贏下這場豪賭,上台後也是有很多世家不服氣司馬家,還搞出了淮南三叛、王凌哭廟這些噁心事。司馬師就是在平定叛亂過程中,眼疾加重去世的。

高平陵之變,不是因為世族拋棄了曹魏。而是別有原因。

司馬懿能贏下高平陵變,靠得是他更理解世家的本質罷了。具體操作上,他用了剝洋蔥大法。

下面讓我們仔細品味高平陵之變。

一、謎一樣的高平陵之變

它是歷代政變難度最大的一次,也是最不可能成功的一次,結果,被搞成了和平交接,司馬懿兵不血刃奪取最高權力。

占有絕對優勢一方的大將軍曹爽,經過痛苦糾結,放棄了權力。宣告了高平陵之變的和平收場。至於之後的屠滅三族,則不屬於高平陵之變了。

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處於絕對劣勢地位,

1、遠離軍權七年

《晉書·宣帝紀》:四年秋九月,帝督諸軍擊諸葛恪,車駕送出津陽門。軍次於舒,恪焚燒積聚,棄城而遁。

這是史書上記載的司馬懿高平陵之前最後一次領兵,那是在公元243年,隨後就被曹爽奪了兵權,等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發生,司馬懿再次披掛上陣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年。

2、遠離權力核心三年

正始七年(246年)正月,吳兵入侵柤中,曹爽不聽司馬懿勸告,趨百姓南返,被吳軍殺傷多人,并州刺史孫禮就去和司馬懿抱怨,司馬懿安慰他說:「且止,忍不可忍。」

可見,此時的司馬懿已經被排擠出了權力核心,對曹爽無任何制約能力。

3、手中力量有限

司馬懿南征北戰,在關中軍團和荊州軍團中威望甚高,但在禁軍和揚州軍團方面沒啥存在感,而京師在禁軍的嚴密監控下。而禁軍,則完全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曹爽自領大將軍,曹曦任中領軍,另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完全掌握京師禁軍;表弟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

《晉書·宣帝紀》:六年秋八月(公元245年),曹爽毀中壘中堅營,以兵屬其弟中領軍羲,帝以先帝舊制禁之不可。

在禁軍中只有兒子司馬師擔任中護軍時提拔的一些中層將領關係在,唯一握在手中的力量是司馬師陰結死士三千人。

靠著這點人,和曹爽對著幹,無異於以卵擊石。對於這種行為,宋人葉適評價道:

「此至愚者所不敢為,懿號有智,而披猖妄作,自取族滅,然竟以勝,一異也。」

但還就贏了。

就靠著這點家底,為何能兵不血刃,戰勝曹爽?打贏了高平陵之變?

有人說他就靠著一張嘴,合縱連橫,控制了京師。堪稱大忽悠之最。其實這樣也冤枉司馬懿了。他用了一招剝洋蔥法——一層一層地剝開了曹魏的核心。

二、剝開洋蔥第一層外皮——吃瓜群眾安心看戲就好

曹爽兄弟帶著皇帝去祭奠高平陵,京師空虛。司馬懿開始行動:他一出手,就剝開了洋蔥的第一層皮——區分開了吃瓜群眾和利益攸關者。

司馬懿利用司馬師為中護軍,率死士控制了司馬門,藉此控制京都。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司馬家陣列整齊,鎧甲鮮明,直奔皇宮而去。路上無數世家只敢隔著門悄悄窺探。卻為何沒人阻止?

這就是世家最根本的本質——家族延續第一位。通俗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在沒摸清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下,沒有任何世家會當出頭鳥。

大部分人都是安靜的吃瓜群眾,坐等進一步的消息。

而利益攸關者則截然不同:晉書記載了特別有意思的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我們可以看到利益攸關者們的心態:

司馬懿列陣,經過曹爽門前,曹爽部將嚴世登樓,引弩欲射司馬懿,孫謙拉著他的胳膊阻止他說:「事情的真相還不可知。三次想要射箭三次被制止,孫謙皆按住嚴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

嚴世是曹爽手下的都督啊,是絕對的利益攸關者,他還是個軍人,碰到司馬懿列隊進宮,想出頭居然輕易被別人勸下來了。為啥?還不是想著自己家族:萬一我手賤,自己死了沒關係,連累家族就罪莫大焉。就是這種矛盾心理,讓他三次抬起的手又三次放了下來。

司馬懿對世家們這種心理了如指掌,因為他就是世家出身嘛。

所以他可以大搖大擺地進皇宮。如果沒有家族牽累,嚴世作為曹爽死黨,肯定毫不猶豫,抬手一箭,哪還有後面的一堆爛事?偶然中藏著必然啊。

這一手封鎖皇宮,將曹魏力量中八成的無關世家群眾剝離出來,潛台詞很明確:整件事跟你們不搭嘎(沒關係)。你們安心看戲就好。

由於世家本質,這一手效果驚人地好——連曹爽手下的人都不敢亂動。

三、剝開洋蔥第二層皮——擒曹爽不反曹魏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隨後入宮,取得了太后的支持,這就是他的第二層洋蔥皮——擒曹爽但不反曹魏,通過剝掉這層皮,將曹魏的利益攸關者分為了兩派:支持曹爽的和支持曹魏的。

1、拉攏太后,完成分層

太后的支持,將事件性質從反曹魏的謀反變為反曹爽的權力之爭。

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因為曹爽是和大魏皇帝曹芳一起去祭拜的。皇帝出京,你私下封鎖京城,衝進皇宮,說你不是謀反誰信?現在只等著曹魏忠臣反應過來,只要一個人登高一呼,司馬懿就得玩完。

他要是手裡有三十萬大軍,自然是全部幹掉,可惜只有三千。怎麼辦?將敵人進一步分層。

當然,司馬懿能成功還是曹爽的神助攻——曹爽擔心太后爭權,將太后遷到永安宮。這下子將太后得罪的死死地。

《資治通鑑》卷七十五:「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所以,司馬懿有信心說服太后,果然,被曹爽壓制的郭太后和同樣處境的司馬懿一拍即合。得到太后詔令的司馬懿,就有了對抗皇帝曹芳的底氣。

2、狐假虎威,分層曹魏眾臣

得到太后背書的司馬懿,可以用這個大旗讓大魏眾臣選邊站了:你是大魏的臣子還是曹爽的臣子?

在奪權過程中,三個人的作用特別重要。他們是蔣濟、高柔、王觀。

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

高柔、蔣濟都是被曹爽排擠靠邊站的老臣。你讓他們反曹魏,那無異於天方夜譚。兩位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的四朝老臣。怎麼可能跟著你幹這種事?

但如果司馬懿將謀反的心思藏起來,只說權力爭鬥,幹掉掌權的曹爽,這就沒心理負擔了啊。曹爽讓幾位老人家靠邊站了,還不許我們反抗了?失敗了性質也只是貶官而已。

從司馬懿忽悠高柔的話大家看看,君為周勃。周勃是撥亂反正,讓漢朝重回正軌的大功臣啊。德高望重的高柔一聽,還行啊,有太后背書,對手又是草包曹爽,輸了也就是丟官,怕啥?幹了!

蔣濟是更重要的一環。蔣濟在曹爽掌控禁軍前,一直是領軍將軍,替曹魏掌管禁軍。

他執掌禁軍多年,在禁軍中威望高,關係盤根錯節。有了他的支持,司馬懿才能掌控禁軍,否則憑著司馬師和幾個中層將領拉拉關係,你以為就能掌控禁軍?這不扯呢麼?

蔣濟才是曹魏的自己人。但蔣濟也是被司馬懿忽悠地最慘的人。他也只是將高平陵之變當成了老友司馬懿奪權之戰,壓根沒往謀反上頭想。

為什麼這麼說?蔣濟積極出頭奔走,幫助司馬懿掌控了禁軍,隨後親自隨司馬懿領兵出浮橋,和曹爽對峙,並寫信給曹爽,稱司馬懿只是想將他們免官,勸告他儘早交出權力投降,可以保他們爵位富貴。

你說蔣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忽悠曹爽?我是不信的。在高平陵之變塵埃落定後,司馬懿翻臉幹掉了曹爽全家,蔣濟憂憤交加,當年去世。他是被司馬懿氣死的啊。相交四五十年,愣是沒看出你才是反骨仔。

至於王觀,他寒門出身,本就是被司馬懿提拔上來的,老領導指哪打哪就是了。沒太多心理負擔。

3、從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降級為爭權奪利的普通權斗

大家看看,司馬懿通過剝掉第二層洋蔥皮,將性質定性為反曹爽不反朝廷,將曹魏勢力分為了曹爽派和非曹爽派,經過這次剝離,城中曹爽派的死黨就剩下大司農桓范,面對懸殊地實力差別,桓范只能灰溜溜逃出城外。當然還有幾個小角色:爽司馬魯芝、主簿楊綜斬關奔爽。

然後,就沒人出去了,剩下的人,默認都是司馬懿擁護的太后一派。

好好的大魏朝廷,就這麼輕易地分成了兩派。

而隨後,又將事件性質從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降格為爭權奪利的普通權斗。

這樣高柔才會跟你干,這樣蔣濟才會跟你一起忽悠曹爽。

這樣曹爽才會放下武器,乖乖就範。

司馬懿生怕曹爽不相信,曹爽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探聽動靜。司馬懿乘機數說曹爽的過失,讓他早來服罪。接著又派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對他說,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職,並以洛水為誓。接著讓蔣濟寫信背書,告訴曹爽別擔心,連爵位都給你留著呢。

他反覆給曹爽、高柔、蔣濟灌迷魂湯,目的是啥?還不是讓大家信了他的鬼話。為啥這麼麻煩?還不是因為自己實力不足,就那麼三千死士。

四、最後一層洋蔥皮——只誅曹爽死黨,其餘不論

最後,老實人曹爽被忽悠瘸了,乖乖地放下了武器,認栽了。高平陵事件和平解決了。而司馬懿的洋蔥還沒剝完。

因為他知道,後面才是最關鍵的部分:幹掉對手。

當然,司馬懿字典裡面從來沒有放過曹爽的想法,開玩笑,冒著這麼大風險奪了大權,你當小孩子過家家呢?說不殺你就不殺你?

問題在於怎麼殺,斬草除根還是只誅首惡?

還是那句話:司馬懿實力不足。斬草除根容易將世家們逼到曹魏一邊。

自己剛掌大權,實力不足,還是步步為營吧。

於是,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

司馬懿違背諾言,將曹爽陣營再次分割: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但對曹爽門下的二流人物,司馬懿特別寬大處理,如魯芝辛敞王沈等人,一概不論,後來還有人成為晉朝新貴。

通過剝掉三層洋蔥皮,司馬懿團結了儘可能多的人,也找出了曹爽的死硬支持者,輕輕鬆鬆奪取了政權。

在這個過程中,世家們,從始至終就是打醬油的角色,他們被司馬懿逼迫著做出二選一,做著做著,就發現已經上了司馬家的賊船回不去了。例如高柔、例如王觀。既然回不去了,索性不下船了,家族利益第一,一起干吧。

這就是司馬懿獲勝的奧秘。無關世家,卻又深刻洞悉世家本質。

五、反思與啟發

司馬懿賴以獲勝的剝洋蔥法,在現在工作中也常用,我們可以將貌似強大的對手,一層一層剝開,發現核心就那麼點。

這就是二八法則,找到那關鍵的少數,解決它。整個問題就解決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