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稱關羽「威震華夏」,到底是溢美之詞,還是實至名歸?

石頭說歷史 發佈 2020-05-19T01:56:40+00:00

公元219年秋,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襄樊戰役,親率大軍圍攻曹操占據的襄陽和樊城,由於前期進展特別順利,關羽降伏于禁、斬殺龐德、圍攻樊城、逼近許都,曹操甚至「議徙許都以避其銳」,陳壽在《三國志》稱其「威震華夏」。

公元219年秋,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襄樊戰役,親率大軍圍攻曹操占據的襄陽和樊城,由於前期進展特別順利,關羽降伏于禁、斬殺龐德、圍攻樊城、逼近許都,曹操甚至「議徙許都以避其銳」,陳壽在《三國志》稱其「威震華夏」。那麼史書的這種說法是對關羽的溢美之詞,還是實至名歸呢?

威震華夏的「華夏」是指何處?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弄清華夏指的是何處。當然這裡的華夏指的不是整個中國,而是特指曹操所占據的中原地區。因為在207年,當曹操平定袁紹殘餘勢力後,荀彧便稱之為「華夏已平」,可見陳壽筆下的華夏當指中原地區,而不是整個中國。弄清了華夏的所指,那麼就不難理解史書中為何稱關羽「威震華夏」了。

襄樊戰役的前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許都

赤壁之戰後,失利的曹操撤回北方,完全占據荊州的計劃落空,只是將勢力擴張至南郡。為保全南郡,曹操以曹仁率重兵屯守江陵。經過一年左右的苦戰,南郡首府江陵被孫權攻占,曹軍只能後撤至襄陽、樊城一線。

而襄陽、樊城再往北不遠就是東漢王朝實際上的政治中心——許都,漢獻帝劉協便被曹操控制在這裡,如果襄樊失守,那麼處於平原地區的許都便無險可守。而許都是曹操多年經營的地區,這裡不僅是天子駐地,有極強的政治影響力,更是曹操實行屯田的中心地區「積穀於許都以制四方」,有特殊的經濟地位。所以許都一旦受到威脅乃至陷落,必將引發連鎖反應,比如已經占據漢中的劉備兵發關中,呼應關羽,威脅長安;坐領江東的孫權可以趁機進攻合肥,威逼淮泗地區,使曹操首尾不得相顧。可見襄陽、樊城對於曹操的重要性。

而襄樊戰役的主要戰線就在荊州的襄陽和樊城一帶,關羽攻勢最甚時甚至一度逼近梁(河南汝州)、郟(河南郟縣)、陸渾(河南嵩縣東北)地區,和許都只有百餘里的距離,可以說關羽進攻襄樊地區便直接對曹操在中原地區的統治構成了極大威脅。所以史書中稱其「威震華夏」並不過分。

關羽前期攻勢犀利,曹軍連連戰敗,士氣低落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一來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二來選擇這個時間點是為了策應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趁曹操還沒從漢中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的時候在荊州擴大戰果。曹操當然知道襄樊地區的重要性,所以當得到曹仁的求救後,便立即派遣大將于禁率領七軍前往增援。

于禁統領的「七軍」是曹操當時的主力部隊。曹操南征荊州時,以趙儼為都督護軍,監督「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等七軍,這七人都是曹軍中戰功卓著的將領,其統領軍隊的戰鬥力不言而喻。赤壁之戰後,曹操將主力調往揚州,七軍被分散至各地駐防。當曹操得知關羽進攻襄樊後,便火速徵調附近軍隊趕赴救援,最終以于禁為主將,統領新編的七軍共三萬人奔赴前線,主力當是于禁所部。

曹操對於禁寄予厚望,但出人預料的是,當時正值深秋雨季,連日暴雨使漢水泛濫成災。到達前線的于禁、龐德奉曹仁的命令率軍駐紮在樊城以北,但于禁卻選擇在低洼處安營紮寨,關羽利用大船登高作戰,于禁所督七軍最終在漢水的泛濫和關羽的進攻下全軍覆沒。于禁被俘投降關羽,龐德則寧死不降,被關羽斬殺。消滅于禁所部後,關羽士氣大振,不僅重兵圍困樊城,還把戰線推至曹操的後方,聯合之前在宛城反抗曹操的侯音、衛開等餘黨內外夾擊「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

在關羽犀利的攻勢面前,曹軍接連敗退,士氣低落,軍心動搖。重壓之下,曹操所署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向關羽投降,駐守樊城的守軍也有了棄城而逃的想法,不少人勸說曹仁「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雖失城,尚可全身」。而曹操不久前剛剛在漢中敗於劉備,又孫權騷擾合肥,現在又損失于禁的三萬精銳,可謂連連戰敗,士氣低落,所以史書中稱關羽「威震華夏」並非溢美之詞。

曹操為對抗關羽,舉傾國之力

關羽消滅于禁所部三萬精銳後,著實讓曹操慌了手腳,曹操為此不得不在短期內徵召大量新兵入伍,臨時救火。不過這些新兵的戰鬥力很難保證,無法與關羽抗衡,只能在樊城不遠處的陽陵陂屯守「(徐)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同時,曹操又再次從各地調遣援軍,如駐守關中地區的朱蓋、殷署等「十二營」及駐守揚州的夏侯惇、張遼,曹操本人則率軍屯駐摩陂,坐鎮後方指揮。為確保萬無一失,曹操又特意命令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徐晃必須要等到援軍到齊後方可進兵。

從最初的派遣于禁率領七軍救援,再到于禁投降後臨時徵召新兵入伍,又從西線、東線抽調部隊救援襄樊的動作來看,剛剛遭遇漢中失利的曹操為對抗關羽可謂動用了「傾國之力」。而且即便兵力占優,曹操仍然是慎之又慎,不敢輕易與關羽交鋒。

除正面增強軍力對抗關羽外,曹操還動用了外交手段。于禁投降關羽之初,曹操就想遷徙許都,躲避關羽鋒芒。但司馬懿、蔣濟勸說曹操只要聯合孫權,承認其割據江東,襄樊之圍就會解除,沒有必要遷都。曹操採取了司馬懿等人的建議,派遣使者聯絡孫權。而恰巧此時的孫權也不想看到關羽占據荊州,雙方一拍即合,遂有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之事。能迫使曹操動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來對抗關羽,也足見關羽「威震華夏」並非虛言。

雖然關羽在曹操、孫權的聯手下很快丟失荊州,最終被東吳斬殺,但縱觀關羽前期攻勢之犀利、曹操舉傾國之力來對抗,史書中所說關羽「威震華夏」並非溢美之詞,而是實至名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