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這麼一種"特殊"群體,生前受盡"折磨",死後就地掩埋

夢回商周說歷史 發佈 2020-05-23T03:56:00+00:00

做凈身手術以前,務必先讓凈身師與孩子的親人簽訂公告,寫清楚自發凈身,不管是生是死都不可以追究,以免手術出現意外,凈身師要跟他們爭辯。

導語:在歷朝歷代的皇宮當中,存在著一群不一樣的人。他們必定找不到妻子,就算找到了也生不出孩子,趨炎附勢的態度和刻薄寡恩的態度是他們生存的關鍵。他們的命和宮女一樣都掌握在主子的手裡,如果主子想弄死他們,就跟碾死一隻螞蟻毫無二般,但是他們和宮女有一個相同的特徵,雖然都出身低下卻可以靠近九五之尊的皇帝,乃至可以靠攏勢力的核心。他們是一群不幸又可憎的太監。

大清朝的太監,在宮廷中過著怎樣的生活,死後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努爾哈赤沒有下旨之前,未曾建立宦官軌制。他在1621年下旨後,號召皇親國戚閹割那些伺候女性眷屬的男性下人,避免淫亂後院。這道旨意在那時並沒有得到重視。清朝軍隊進入關隘以後,沿襲明朝宮廷中舊的制度,留下來繼續任用宦官的政策,開始由內務府統轄。乾清宮執事等13個組織都是順治皇帝於1653年下旨創立的,這便是清初13衙門,來年內務府被裁撤,加了尚方司,變成十四衙門。

  • 一、太監如何進宮?

康熙帝登基之後,因為怕重回前朝宦官專權的老路,近所以廢除13衙門,又成立內務府內務府就治理宮闈的禁令事情。敬事房在1677年建立,看作特地管制太監的地方。太監人員在清代皇宮大約是2000名左右,最多的時候也不會越過3000人,與前朝宦官人員沒辦法比。清朝的宮規限定,漢人才可以當太監,很多的太監家鄉都是河北,因為他們是從河北的貧困戶徵集的。

在內務府擔任會計司的,承擔清朝皇宮太監的招聘事務,門下有兩個"牙行",主要執掌募集與施行凈身開刀。在北京城有兩家特地代代相傳做凈身行業的,這兩家也是最著名的分別是石胡同的畢五與磚胡同的"小刀劉"。

想要進宮當太監的人,務必在這裡報名,之後通過查看及格才可以凈身。清朝沿襲前朝皇宮舊的制度,嚴格禁止擅自凈身,違抗的人就要斬首。

凈身手術對於希望變成太監的人來講,不僅意味著痛苦,而且還要在鬼門關上走上一遭。做凈身手術以前,務必先讓凈身師與孩子的親人簽訂公告,寫清楚自發凈身,不管是生是死都不可以追究,以免手術出現意外,凈身師要跟他們爭辯。春末夏初溫度剛好,沒有蟲子叮咬,在這個時候選擇凈身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能夠非常好地制止傷口化膿。做這個手術之前,務必一日忌食,做完這個手術之後,一兩日不能如廁。

  • 二、太監的宮中生活是怎樣的?

太監進入宮中之後動輒得咎,而且主子們對待他們這群心理上有殘缺的人,把他們視為螻蟻一般隨意踩捏,所以他們既蒙受生計上的重大的殘害,又經受著靈魂上的重大的壓迫。清朝宮廷中品級比較高的太監是非常走運的,他們生存的很好,工錢也比較多,可以隨意走動,可是終歸不過是少量的太監。還有一大部分的低品級的太監官職不高,生計清貧,他們得規規矩矩侍候主子與高品級的太監,不可以有一丁點的對抗。常年累月的痛苦、不開心還有被閹割所帶來的自卑情緒與眾人的藐視,會讓太監心緒慢慢心態變化。他們一則性子怯懦,草木皆兵;一則又會走向另外一個絕頂,打架鬥毆,喝酒,打牌賭博,處處惹是生非。

  • 三、出宮後死了如何處理?

太監為皇宮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與一生,當他們老的時候,不能做事的時候便會被趕出皇宮,有些太監堆集了許多金錢,被趕出宮之後,就能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但是很多的太監卻境地淒涼,他們受到輕視凌辱,被別人罵成"老公",既不是男人又不是女人,家人和朋友都不願理他們。

結語:

有少部分太監沒有家,也沒有什麼技能,要麼乞討,要麼活活餓死。死亡後簡簡單單的就地掩埋。北京城中就有許多太監曾經在這裡存在過的痕跡。

趣味互動:對於太監的悲慘人生,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參考文獻:《清宮秘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