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中國傳統工藝火遍歐洲,GUCCI 視為品牌經典,英校特設選修課

第二自然 發佈 2020-01-31T10:48:35+00:00

GUCCI設計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在秋冬男裝秀上推出多款刺繡單品,而中國風的虎頭帽最為奪人眼球。

早在2016年米蘭秋冬時裝周,中國虎頭帽就在歐洲時尚界火了一把。GUCCI 設計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在秋冬男裝秀上推出多款刺繡單品,而中國風的虎頭帽最為奪人眼球。

這些五彩繽紛的帽子乍一看有些女里女氣,拋去兩邊的流蘇裝飾,細看帽身上的刺繡紋飾——眼睛、虎紋一樣不缺,這不就是中國傳統的虎頭帽嘛!

說起虎頭帽的歷史,大概要追溯至六七百年前了。它是一種以老虎為形象的帽子,也是中國民間兒童服飾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童帽樣式,與虎頭鞋、虎圍嘴、虎面肚兜等成為兒童服裝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鮮明的特色。

虎頭帽上的紋飾並不局限於虎紋,而是隨著工匠的想法和心意,繡桑凌空飛翔的鳳凰、爭奇鬥妍的梅花、生動真實的喜鵲、水鳥,燕子、蝴蝶等。

由於製作虎頭帽所使用的傳統刺繡工藝繁複,要經過剪、貼、插、刺、縫等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一頂虎頭帽需要5、6天時間才能完成。如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手藝人會做,也只有在逢年過節才能看到小孩子戴著它。

相比於刺繡的發源地中國,像虎頭帽這樣的刺繡作品在大洋彼岸的英國好像更受歡迎。

19世紀時期,印度莫臥兒帝國的佩斯利(Paisley)刺繡工藝在英國流行,佩斯利指的是一種形似松果或杏仁的水滴形紋飾,當時的工匠將這種圖案以刺繡的方式繡在披肩上,並逐漸流傳至歐洲。

1934年,以佩斯利(Paisley)工藝聞名的英國紗線製造商 J&P Coats 發起一項刺繡推廣計劃,公開展示收藏的刺繡藝術品,並與蘇格蘭四所藝術學院展開合作,在學校開設刺繡選修課,將這些藝術品免費出借給學校,作為課程教具。

下圖中的文件資料與作品

詳細介紹了刺繡工藝的步驟與樣式:



至1939年,該計劃已收集約900幅刺繡作品,全部由英國學生製作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這一計劃被迫中斷,但這些藝術品被四所學校妥善保存。二戰結束後,該計劃重新啟動,並從蘇格蘭推廣至英國全境,高中和初中亦有涉獵,所有對刺繡感興趣的年輕女孩都有機會接觸這項傳統工藝。

刺繡推廣計劃在1961年正式宣告結束,此時的教學範圍已從學校擴展至難民群體,甚至是正在服刑的女囚犯,盲人及視力障礙者也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學習刺繡工藝。從創立至今累計收集超過3000件刺繡作品,目前由英國學校和博物館機構收藏。

時隔逾50年,愛丁堡藝術學院決定重新向公眾展示這批藝術品,以回顧這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該展覽從2019年11月29日持續至2020年2月29日,地點位於愛丁堡大學主圖書館。超過40件展品中既包括英國紗線製造商 J&P Coats 的歷史收藏,也有博物館機構近年新購入的刺繡作品,在刺繡推廣計劃中收集的學生作品也將首次公開。

在本次展覽的官方頁面展示著本次展覽的核心展品:一頂經典的中國虎頭帽。這件作品也印證了英國人對中國傳統刺繡工藝與刺繡藝術品的喜愛之情。

其他展覽亮點包括可愛的繡花鳥玩偶、勾勒金線的天使造型、有著400年歷史的義大利床頭裝飾、19世紀新郎禮服、中國皇室朝服等。

再來看看由英國人製作的刺繡作品 ↓

不難看出,中國傳統工藝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歷經千百年的歷史仍能體會到其工藝的獨特與精湛。在如今這個傳統文化缺失的時代,人們越來越珍視這些有著實打實技術的傳統工藝,外國人尚且能夠領悟傳統工藝之美,願意收藏傳承甚至遠赴中國學習這些技藝,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忘記傳統工藝之美,任由它失傳流失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