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結碩果

人民日報數字安徽 發佈 2020-05-12T09:59:50+00:00

記者從近日在合肥召開的全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考評總結部署會議上獲悉,2019年,全省1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共建立試驗示範基地533個,培育新品種142項,推廣應用動植物新品種261個,有力地推動了我省農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近日在合肥召開的全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考評總結部署會議上獲悉,2019年,全省1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共建立試驗示範基地533個,培育新品種142項,推廣應用動植物新品種261個,有力地推動了我省農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2019年,1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在培育新品種、推廣應用新品種的同時,集成農業生產技術146個,研發新技術170項、新模式78項,提出對策建議208條,解決技術難題183個。在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提升科技服務質量、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及農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為我省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其中,家禽體系開展「稻-鴨-草」新模式示範,水稻體系開展了機插側深施肥關鍵技術研究,玉米體系集成應用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小麥體系積極進行赤霉病防治有關基礎研究。蔬菜體系在全省建立示範基地86個,通過成果示範推廣,標準園、示範區瓜菜良種覆蓋率達90%。此外生豬體系研發集成「地方豬分子育種與開發利用」等20餘套先進的養豬科技成果,茶葉體系積極推進現代數字化茶園建設。

在產業技術體系的推動下,我省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果樹體系選育的「金寨獼猴桃」「懷遠石榴」「段園葡萄」等7個果品,入選2019年度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目錄,「長豐草莓」「懷遠石榴」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蠶桑中藥材體系推進「金寨黃精」「金寨桑黃」地方地理證明商標認證,「金寨靈芝」已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宣城鐵皮石斛」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體系的首席專家牽頭成立了9個科技扶貧工作組,對接18個深度貧困縣,積極開展科技扶貧。蔬菜體系、果樹體系、蠶桑中藥材體系等各顯神通,以「技術攻關+推廣+培訓」的模式幫扶一大批貧困戶依靠科技成功脫貧。(記者 汪永安)

責任編輯:王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