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大波攝影師即將失業……

攝影之友 發佈 2020-06-15T09:22:49+00:00

要知道同年發布的小型膠捲相機 Minox 35GT,尺寸跟現在的索尼黑卡那麼小,卻能拍攝全畫幅底片,還能外接快門線,有延時自拍功能,攝影家們都愛瘋了。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1981年上市的世界第一款數位相機索尼MAVICA有效像素還不到30萬,很難想像能有什麼作為。要知道同年發布的小型膠捲相機 Minox 35GT,尺寸跟現在的索尼黑卡那麼小,卻能拍攝全畫幅底片,還能外接快門線,有延時自拍功能,攝影家們都愛瘋了。

誰能想到三十多年的時間裡,「MAVIC「的後代們把膠片打到幾乎絕跡。

Minox 35GT (1981)

相機技術越不發達的年代,攝影的門檻越高,有手藝的老匠人越能把飯碗端穩,雖未必如何富貴,卻也總不至於遭受今天這種打擊。

數位相機進化到今天的程度,基本上但凡懂得開機和揭下鏡頭蓋的人都可以自稱「攝影師」了;再上個幾天培訓班就可以自己出來接活,再拍上兩年發現當年培訓班同學都開始收徒弟了……

越到近年,AI 的發展越迅速。

智能布光,構圖輔助,畫面增強,一鍵修圖,甚至還能自動補充細節…… 職業攝影師能派上用處的地方越來越少。所以有人會說,攝影行業將會面臨「結構性失業」,低端商業拍攝的生存空間正在快速被擠占。

但是,頹勢到此為止了嗎?

可能也不盡然。請看下面這張圖:

這幾隻珠圓玉潤的肥蚝看得友君食指大動,忍不住想去點燒烤。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張圖片出自戴爾公司主辦的《CG米飯》大賽。是的,你沒有看錯。CG米飯,顧名思義,這是使用電腦3DCG技術製作的數碼蚝,看得摸不得。上面這幅作品正是該屆比賽中拔得頭籌的《海洋的味道》。

不信你瞧:

作者amnys提供的烤肥蚝建模圖。看著建模圖都想流口水是怎麼回事。

據主辦方描述,這次比賽比較特殊的一點是不止要充分利用3DCG技術,還要看製作出來的作品是否能刺激到食慾

能嗎你說?

能嗎?

上面兩幅圖依次是本屆比賽的第二、第三名。

挑剔的評委們還有點嫌棄第三名這幅燒賣,他們認為肉餡還不夠精緻,下面的菜葉的細節不夠豐富,燈光也應該調得更暖一些。但我覺得從刺激食慾方面來講即便是第三名這個水準已經超過很多攝影師照片所能達到的高度了。

戴爾這個比賽還設置了學生組這一組別。讓我們看看學生能達到什麼水平把:

這幅名為「咖啡店的味道」,不禁令我想起無數個在公司樓下茶餐廳摸魚的午後。部分評委表示如果能再增加點熱氣之類的細節就更好了,評委果然要求很嚴格。

熱氣騰騰的章魚燒,看下來真的每樣都想來上一份。

其實用建模技術來解決餐飲業的菜單圖片問題,可算是殺雞用了牛刀。在貴价消費品領域,建模技術的使用更廣泛。

這張表現水中OMEGA的圖片,就是建模渲染而成,極盡細緻逼真。

這是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 S的渲染圖,講真已經無從判斷這是實拍還是建模渲染了。

友軍的讀者里也有不少經驗豐厚的商業攝影師,大家應該明白即便是實拍,完成這樣一幅圖像也是需要整個工作團隊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

CG 作品

固然建模渲染如此逼真的場景也絕非易事,但建模是可以同時無限趨近於真實和完美兩項指標的,而攝影圖片真實感有餘,完美度卻很難比得上。

對於貴价產品廠商而言,他們並不在意些微的圖片費用投入,但他們會需要真正至臻完美、毫無瑕疵的廣告用圖。

CG 作品

相比攝影,CG 建模的優勢還遠不止這一點。

例如,攝影師必須要拿到產品實物,或者只是個等比例縮小的高品質模型吧,需要有一個真實的拍攝對象才可以開始拍攝。而做CG 建模則不必,有了設計稿便可以開始製作。

這樣在產品被真正生產出來之前,便已有可用的產品圖用於宣傳推廣,大大提高了效率。

這點非常重要。

CG 作品

例如小A是做高端首飾設計和私人定製的,過去他想賣一件產品,必須實打實地把東西做出來,金銀玉石、鑽石瑪瑙都得真材實料地往上堆,然後才可以請攝影師拍攝圖片,以期找到買主。

如果東西賣出去了,一切投入都沒有白費。可如果東西沒有賣出去,所有這些已經消耗的材料都很難無損收回,大大增加了經營成本。

但如果用CG取代拍攝的話,他只需設計出產品外觀,便可利用CG建模的圖像尋找買家,確認購買意向之後再把東西做出來。既節省了時間,又降低了成本。

只是與他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又少了一單生意。

CG作品 這張的真實感略差

還有,如果同個系列的產品只是在局部有差異,用CG製作可以只修改局部外觀,但如果請攝影師的話就必須全部重新拍攝了。

再說到布景方面,如果需要實現的場面過於宏大,或者拍攝難度很高,靠攝影實現起來很困難的話,就更加是CG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CG作品 似乎普遍很難表現好液體的質感

前段時間,友軍拿《商業靜物攝影,是否會被建模取代?》(點擊標題查可查看原文)這個問題詢問了一些相關從業者,他們中的一些認為建模和攝影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只是,這種論調又不免令人想起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當新事物剛剛興起,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取代前任時,人們所表現出的那種樂觀。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看清未來的無情。

不過,作為一名攝影師,真的就只能靜待這個行業逐步被取代嗎?

拿過全球華人攝影傳媒大獎「年度廣告攝影師」的高仕源在採訪中曾提到這麼一句:「技術只是達成效果的手段。」

騰訊「企業微信」拍攝現場,供圖:高仕源

或許從現在開始,很多攝影師需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觀念了。相機是一名攝影師用以取得影像的工具,而非攝影的全部。

商業攝影師的核心,本應在於策劃,創意和效果把控等方面,而非按快門本身。這樣,即便若干年後CG成為完勝的解決方案,商業攝影師的個人價值依舊無可取代。

面臨「結構性失業」的,總是那些寄希望於躲進小樓成一統的人。當然,這部分人構成了大多數。

作者:江寒山

編輯:柴仁緣

出品:攝影之友(ID:fotome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