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最短政府工作報告,農民關心的都在這兒

央視三農 發佈 2020-05-24T14:11:58+00:00

三大攻堅戰之脫貧: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關鍵詞一:脫貧攻堅


2019年成就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2020年規劃


1、三大攻堅戰之脫貧: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堅持現行脫貧標準,強化扶貧舉措落實,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健全和執行好返貧人口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2、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剩餘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強化兜底保障。搞好脫貧攻堅普查。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李小云:中國扶貧專家、發展學家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精準扶貧要突出特色、脫貧不能脫政策

李小云:很多地方把扶貧產業做得非常雷同,帶來的問題就是會產生滯銷。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對象,都是那些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山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的群眾,但越是這些深度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越是有特色的地區,這些特色主要是它的民族文化特色。扶貧產業的開發實際上就是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面對的對象恰恰是多元化的消費群體,通過供給側的改革帶來新的消費,通過新的消費來催生新的業態。

為了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我們原來的政策都不能變,我們要有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間,我們在脫貧攻堅中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開發式的和保障式的扶貧政策,都應該繼續發揮作用,防止返貧。直到我們把返貧問題基本解決,直到我們建立起一個比較好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二:農業生產


2019年


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2020年


1、不誤農時抓春耕。

2、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

3、著力抓好農業生產。


糧食: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提高複種指數,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增加產糧大縣獎勵,大力防治重大病蟲害。

耕地:懲處違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保產能:恢復生豬生產。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農民種糧就是就業,鼓勵農民多種糧、產好糧

報告中提出,「提高對產糧大縣的獎勵」。我們抓好糧食生產,一個是地方抓種糧積極性,一個是農民生產積極性。那麼從地方抓種糧積極性的角度來看,通過經濟手段,也就是針對產糧大縣的獎勵,效果非常好。除了經濟手段之外,我們也要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通過壓實責任,以及經濟手段的激勵,通過這些保障,就可以確保地方政府抓好糧食生產。

另外,今年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提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是引導農民的一種有效手段。前幾年,我們通過調低糧食最低收購價,促進了糧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但是也造成了糧食種植面積的下降。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們既要繼續走糧食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又不能讓糧食種植面積過低,帶來風險。因此,通過最低收購價的提高,給農民釋放出信號,讓農民安心生產糧食,甚至在適當的情況下擴大生產。


關鍵詞三:保障民生


2019年


城鎮保障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深入推進。

2020年


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1、就業: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


2、教育: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


3、社保: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擴大低保保障範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

鄭風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鄉村振興更有助於農民家門口就業創業

這一次中央特彆強調回鄉就業創業,農民在家鄉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回家創業就業,一方面緩解了城市由於疫情影響對勞動力的吸納,另外一方面也通過大量的財政投資,往農村、貧困地區加大投入,帶來就業機會。這次新冠疫情之後,網上農產品銷售量大幅增加,那些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回到家鄉去,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來滿足城市的需求,這就提供了很大的就業機會。

過去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收入很低,但是通過電子商務,中間環節都去掉了;另外,隨著物流的快速發展,交通基礎設施也有很大改進,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對人才和人力資本的需求也非常旺盛,農民不一定非要往大城市跑。我們把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建設好,這裡也隱藏著巨大的農民增收空間。


關鍵詞四:城鎮化


2019年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

2020年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農民到縣城落戶,更有利於實現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聯動

李國祥:我們看到,現在更多的農民,如果收入提高、物質生活改善之後,更願意到縣城來生活。這樣不僅避免了跨省區、異地融入城市面臨的許多現實困難,也推動了自己家鄉的城鎮化。因此,讓農民到縣城安家,是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新型城鎮化有機銜接一個更好的抓手。更具有可行性,也更受到農民的歡迎。新型城鎮化跟鄉村振興彼此聯動,能夠更加良性地實現城鄉循環。


其他


2020年


1、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2、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3、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


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鄭風田:農村的消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生產消費,一個是消費品的消費。農村消費和城市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國家曾採取了不少的措施,鼓勵農民買某些東西,給一定的優惠,比如原來的農機補貼,家電下鄉補貼,汽車下鄉、房屋建設的補貼,國家可以通過一定的補貼,讓農民把生產設施、家庭用品升級換代。比如汽車,近幾年國家對農村的汽車補貼很少,但是農村購買汽車的數量大幅增加,就是因為道路改進了,現在汽車價格也不貴,農民和農民工的收入也在增加,所以對汽車的需求大幅增加。如果國家再給一些購置補貼的話,購買力更不得了。農民對汽車的需求比城市人要大的多,因為汽車不僅是他的交通工具,還是他的生產工具,甚至是掙錢的手段。類似於這樣農村的消費,我覺得還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


總台記者 | 張程、李偉民、紀翔


本期編輯 | 任靚(實習)

央視三農出品(ID:yangshisannong),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