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土最大的便利店關門,所有物品6折甩賣,為何這麼難生存?

胡華成 發佈 2020-05-12T03:58:23+00:00

昨日,一位知名視頻博主在短視頻平台表示,北京全市的全時便利店都要關門了,關門之前幾乎所有物品都打6折。

昨日,一位知名視頻博主在短視頻平台表示,北京全市的全時便利店都要關門了,關門之前幾乎所有物品都打6折。看到這個「好消息」之後,立馬就決定去採購一番。

看著博主開心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老闆那顆正在滴血的心。

跟老闆相比,更慘的就是在全時打工的普通員工。因為等待他們的將是非常確定的失業風險。

1

全時關門,略顯黯然

便利店的銷售模式在幾十年前堪稱商業模式的巨大創新。

可是在如今的大中城市中,便利店早就布滿了幾乎每條街道。

便利店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除了便利之外,就是貴。

據我粗略的估計,一般便利店的價格會比中大型超市的價格貴出20%左右(每家便利店的價格並不相同)。

即便如此,北京當地最大的本土連鎖便利店全時在5月11日發出公告稱,由於公司戰略調整,北京地區所有的全時便利店將在5月20日24之前關門,全場商品價格6-7折出售(不含香菸)。

據悉,全時便利店成立於2011年。經過幾年快速的發展,全時便利店在2015年提出了「5年萬店」計劃。

要知道,成立4年的全時在當時店鋪還沒有超過1000家店,這個口號其實還是很大的。

到了2017年,全時又提出了「百城百萬」計劃,它是指5年內投資百億,要在百城達到100萬終端的計劃。

如此宏偉的目標,就連素有開店「狂魔」的瑞幸咖啡都不敢這麼喊。

很快在2018年底,全時便利店的母公司復華商業遭遇P2P擠兌高潮,資金鍊慘遭斷裂之苦。

無奈的復華商業只能以3億元的低價賣給了山海藍圖,這筆交易是在2019年6月份徹底完成。門店覆蓋北京、天津、成都、廊坊等四個城市,門店數為500家,員工數高達2500人。

據業內人士表示,全時經過9年的發展,門店數最高時達到了800家門店。在北京門店數一度超過400家,是北京本土超市最大的連鎖店。

就是這樣一家理論上非常具有未來的店鋪,突然之間就被現實給擊垮了。

不出意外的話,全時也並不會就此消失,很有可能會遭遇二次被賣的命運。

可能很多在全時充會員的消費者有點慌了,因為全時關門之後就基本上意味著會員卡作廢,充的值也就可能隨波而逝。

不要太擔心,全時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可以在5月21日之前到門店之內按照折扣給與退款;在全時小程序中有餘額的可以選擇消費,也可以選擇按照折扣退款;自己帳號有積分的也可以到店按照100積分兌1元的策略買東西。

說實話,全時的這種退出方案是非常良心的。雖然自己撐不下去了,但是也並不會坑消費者。


2

全時怎麼就撐不下去了?

主要原因有三個:充分競爭、盈利能力不足、擴張戰略失當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的便利店總數為14680家,可是到了2018年底,這一數字來到了28895家。僅僅五年時間,我國的便利店總數就基本實現翻倍。複合增長率高達14.5%,而同期的GDP複合增長率才6.74%。

由此可見,最近幾年來便利店的增長速度是遠遠超過GDP增速的。

伴隨著便利店的快速成長,全時、羅森、7-Eleven、全家等等之間也都展開了無形的競爭。

除了這些傳統的便利店玩家之外,阿里巴巴、京東、蘇寧都在熱衷於便利店的開設之中,只不過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會偏向於更加智能化的控制系統。

以上這些還只是線下店鋪的競爭,線上競爭也是異常激烈。

比如說天貓、京東、美團等等都是這些便利店的競爭對手,因此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不能始終保持自己競爭力的公司,也就存在被淘汰的可能。

據畢馬威發布的一篇《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便利店的運營成本非常高。2018年的平均單店支出費用中有60%是員工的薪酬,34%是房租,這兩項開支加起來就高達238萬元。

可是現實是在2018年,平均每家便利店的日均營收僅為5299元,年度營收不到200萬。很顯然,營收根本就不能覆蓋支出,整體上來看,開便利店是虧本的。

此外,全時還在店鋪擴張方面大殺四方,只講規模,不講定位。而實際上很多便利店在某些城市是被當地的一些品牌給強勢占據的。俗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總之,外來的牌子很難在某些城市迅速展開。

如果策略失當,則會在這些地方賠了夫人又折兵。

同樣,這篇文章也希望可以叫醒那些想通過開便利店賺大錢的人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