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春兒子說自己浪費錢:別讓愧疚感殺死孩子

微話告家長 發佈 2020-05-16T02:28:47+00:00

可我想對孩子說,寶貝,你不必那麼辛苦,愛你是一件幸福的事,媽媽只願你眼裡閃著星星,嘴角掛著微笑,如此足矣。

近日,陳小春兒子Jasper作業登上熱搜。


原來應采兒在個人社交帳號上,曬齣兒子Jasper的語文作業。

Jasper用「浪費」造句:我每天浪費錢。


兒子的造句惹得親媽點讚,小小的年紀就有這等覺悟,太優秀了!

可在遣詞造句的背後,一個年紀尚小的孩子,理應花著父母的錢,卻稱之為浪費,不得不說Jasper對於花爸爸媽媽的錢有一種愧疚感。

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賺錢的本領,卻懂事的理解金錢來之不易,不想給父母增添負擔,可憑一己之力又無能為力。

讓我們不由得心疼這個懂事的孩子。

作家劉娜曾說:

「在這骨肉相連的懂得里,有那個過於懂事的孩子。他們壓抑內心的真實和自由,替忙碌的父母分憂,卻不自覺地讓自己在恐慌、企盼中承受著兩難。

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個關於負疚感的解釋:孩子對金錢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在正常的消費過程中,形成一種下意識的自我譴責,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有負疚感。

負疚感一旦植入孩子心中,會讓他們對自己心生厭惡,否認自我的存在價值。


愧疚感讓孩子承擔了超出年齡的負擔

有人說:親子關係最大的問題,是害怕成為對方的負擔,而不自覺地用愧疚感讓對方感到不安。

孩子看得見父母的艱辛,在父母的言語與抱怨中,把自己當成是大人的負擔。

一場新冠肺炎,導致全國失業率創十年新高,新增失業人口近500萬。


很不幸,我成為500萬分之一。

家裡一切的開銷重擔都落在老公一個人身上,而那段時間由於只是在家上班,所以工資減了一半。

除了家裡的房貸、車貸,積蓄所剩無幾,偏偏即將上小學的兒子還要預交兩萬定金。

有次,我在客廳和老公聊天。

我把家裡入不敷出,自己打算找工作的事情告訴老公,商量著怎樣渡過難關。

顯然兒子聽到了我和老公之間的對話。

玩樂高的兒子默默地放下了手裡的玩具,扯著我的衣角,悄悄告訴我:「媽媽,能給我換一所不用交定金的學校嗎?我不想看到你們那麼辛苦。」

我被兒子的懂事感動,又對他的話語有所心疼,明明是大人之間的事,卻歸罪於自己。

在無憂無慮的年紀承載了成年人生活上的不易,那個負重的身影明顯超負荷運行,孩童的快樂被憂慮遮掩,如果可以,我不希望兒子那麼懂事。

然而,過早懂事的孩子遠不止我兒子一個。

還記得那個獨自深夜哭泣的9歲男孩嗎?

他的哭聲驚動了鄰居,故而報了警。

民警趕來後,要給男孩媽媽打電話。

男孩的一番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男孩說:「我不想讓你們打電話給我媽。她雖然晚上顧不上我,但生活上照顧我,只不過工作忙一點。」

原來,男孩的媽媽是一位開滴滴的夜班司機。

男孩懂事得讓我們心疼,不知道他默默地一個人抗過了多少個夜晚的黑。

曹植曾說:「懂事的孩子有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成熟與穩重,代價往往是犧牲任性的權利與天真的童心。」

深以為然。

感知成人世界的不易帶給他們的是愧疚感,而這,不單單是讓他們失去了童年的純真。

它更像是層層波紋延及他們一生。


愧疚感是孩子背負一生的債

兒童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項研究:在一間放有很多玩具的實驗室里,讓孩子看住籠子裡的倉鼠,不許讓倉鼠逃脫籠子。

實驗證明,孩子都會為玩具所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把視線從倉鼠籠子轉移到玩具上。

當他們發現因為自己的過錯而造成籠子裡的倉鼠不見時,通過他們面目表情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4歲孩子開始有了內疚感的萌芽,5-6歲是孩子內疚感發展的時期。

而有些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內疚期,一味地訴說自己的不易,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造成父母現狀的「罪魁禍首」。

在知乎上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她的父母在老家縣城開了一家飯店,照理說,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應該比較寬裕。

但是父母經常向她訴說生活的不易。

爸爸說,要不是因為她的出生,他們不至於從大城市回到小縣城。

媽媽說,要不是因為她,自己完全可以吃好的、穿好的,青春永駐。

父母的句句話語像一把把利劍直戳輕語的心臟,她把自己視作父母的累贅,甚至用一生去償還。

童年時收起自己所有的任性和慾望,成年後用「孝順」掏空自己。

這樣的孩子讓我們心疼,父母的話語讓她「犧牲」了自己的人生。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曾說過:

在習慣養成中,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相反,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父母為孩子搭建的家是依託,根基是自由和愛,我們給予孩子的是一雙自由的翅膀,而不是讓他們負重飛翔。


孩子是甜蜜不是負擔

有人說,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而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

每個父母從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時間和精力,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孩子愛父母就在平時的一點一滴里,潤你細無聲。

《超人回來了》里姜Gary帶兒子小好,去超市買玩具,當做六一兒童節的禮物。

往常小孩見到玩具都會走不動,可小好今天卻一反常態。

他左看看,右挑挑,期間看中了幾個又都放了回去,就是不能決定要買哪個。

逛了半天后,他選好了一輛水泥車,拿下來後,第一時間問爸爸:這個要多少錢?

爸爸說要8萬韓元。

小好聽後,猶豫了一會就讓爸爸幫忙把玩具放回貨架。


爸爸不明所以,勸他:「要不,我們就買這個玩具吧。」

小好假裝沒聽到,推著車子繼續往前走。

爸爸在後面跟著碎碎念,問他要不要買些玩具,小好連連拒絕:不買。

爸爸反覆勸說,最後他挑了一個娃娃,結帳時還問老闆多少錢,聽到很便宜似乎放心了。

爸爸說想給他買更好的玩具,他說,這個就很滿足了。


爸爸最後忍不住問,為什麼你不願意買更好的?

小好拉著爸爸邊走邊急忙解釋:你沒工作,沒工作,因為新冠病毒。


爸爸聽後哭笑不得,既欣慰又心疼。

原來在去超市的路上,小好看到路上車輛很少,問爸爸為什麼。

爸爸說,因為病毒,所以很少人出來工作,要小心點。

小好聽後記掛著爸爸的話,知道他工作不易,才有在超市不捨得買玩具的那一幕。


其實,孩子遠比想像中的更愛我們。

在他們心裡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全部。

孩子的世界裡我們就是最好的爸爸和媽媽,為此他也在學著做我們滿意的孩子。

可我想對孩子說,寶貝,你不必那麼辛苦,愛你是一件幸福的事,媽媽只願你眼裡閃著星星,嘴角掛著微笑,如此足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