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豬偽狂犬病毒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防治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5-24T17:42:24+00:00

豬偽狂犬病毒是皰疹病毒科、α 皰疹病毒亞科、水痘-帶狀病毒屬的成員, 是危害全球養豬業的最為重要傳染病之一,具有流行廣泛、傳播迅速、發病率與致死率高等特徵。

豬偽狂犬病毒是皰疹病毒科、α 皰疹病毒亞科、水痘-帶狀病毒屬的成員, 是危害全球養豬業的最為重要傳染病之一,具有流行廣泛、傳播迅速、發病率與致死率高等特徵。早在1813 年就有此病的報導, 1910 年Schmiedhoffer 首次分離到該病毒。在我國, 1947 年劉永純首次分離出PRV, 1956 年周聖文等人在哺乳豬中發現該病, 自1979 年確定為豬偽狂犬病以來, 世界多個國家都有此病的爆發, 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豬偽狂犬病侵害不同年齡段的豬群, 對2 周齡內的仔豬危害最為嚴重, 可達到100%。主要以高熱、呼吸困難、震顫等症狀為特徵, 成年豬以呼吸道症狀為主, 康復後的成年豬通常生長緩慢, 嚴重製約我國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造成的經濟損失日趨嚴重。


豬大腸桿菌病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是動物體內重要的腸道菌群, 屬於條件性致病菌, 大多不致病, 但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較強, 可引起腹瀉, 稱為致病性大腸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菌, 其血清型較多, 給防控帶來一定的難度。豬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 主要以腹瀉為主。豬感染大腸桿菌後發生腹瀉, 繼而導致機體脫水, 敗血症或繼發其他疫病, 給養豬業帶來嚴重影響。

臨床症狀及剖檢變化


病豬出現精神不振, 體溫升高, 呼吸急促, 腹瀉。對病死豬剖檢可見, 腹股溝淋巴結水腫, 肝臟有白色壞死點, 肺臟水腫, 脾臟腫大, 小腸系膜和胃漿膜有點狀出血, 胃底黏膜潰瘍, 胃腸黏膜呈現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變化。

預防及治療

可採取以下措施預防該病的發生: 及時隔離並治療發病豬, 對病死豬採取無害化處理, 防止病毒和細菌大量繁殖擴散, 對已經污染的圈舍、飼具和場地進行嚴格消毒。對病豬採用肌肉注射頭孢噻呋、免疫球蛋白、轉移因子等。對保育豬群進行肌注偽狂犬病毒疫苗, 對哺乳仔豬用偽狂犬病毒疫苗滴鼻,豬群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恩諾沙星, 在飲水中添加多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