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東營的珍聞趣事」—回憶年夜餃子

齊魯晚報東營在線 發佈 2020-03-01T13:27:33+00:00

伯父不以為然地說:這不奇怪,是老鼠作的案,老鼠很聰明,它們排成一條線,像運動員傳遞接力棒那樣往窩裡叼餃子,效率是很高的,我親眼目睹過。

每到年初一吃餃子,我便回憶起這個令人心酸的故事。

那是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繼「大躍進」之後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1962年的春節。

那時候,母親正值壯年;我二十歲,弟弟十幾歲,正是長身體的年齡。一家三口人,吃盡了野菜刨草根,吃光了樹葉剝樹皮,一年到頭餓肚子。儘管如此,母親想盡千方百計,年初一總還要包上一頓餃子。記得這年的春節,母親賣了一隻母兔,割了半斤豬肉,剁上一棵大白菜,把餃子皮只摻進一點麵粉,大部分是瓜乾麵,年三十的晚上就把水餃包好了,只等年初一下鍋。這樣的餃子在當時已算得上是高級的了。

年初一的早上,平時好賴被窩的弟弟天不亮就起床了。難怪弟弟嘴饞,那時的春節,實實在在的內容,也只有一頓水餃而已。至於「穿新衣,戴新帽,壓歲錢,放鞭炮」都談不上。

那天早上,我第一個走進廚房。讓我目瞪口呆的是,昨晚包好的水餃沒了蹤跡。我把母親喊來,說:不好了,包好的水餃沒有了!……母親很沉著,向我擺手示意:咋呼啥!這不,水餃還在鍋蓋上呢。這時弟弟也跑來了。他瞪大眼睛,哭喪著臉,剛要說什麼,也被母親阻止了。母親吩咐我們趕快點火,準備下餃子。我們兄弟倆莫名其妙,只有聽從母親安排。

母親端起盛過水餃的鍋蓋,她像戲曲舞台上的演員一樣,做虛擬表演。她衝著鍋口顫動著鍋蓋,做下餃子的動作。此時,我們兄弟倆心裡得到一絲安慰,希望母親能像魔術師一樣把餃子變出來。我們似乎聽到了水餃落到水裡的響聲,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然後母親把鍋蓋上,讓我們繼續燒火。這時,我才發現母親忐忑不安的神情。過了一會兒。母親吩咐弟弟拿碗,準備盛餃子。弟弟拿來碗筷,好奇地望著母親,緊張地等侍著奇蹟出現。只見母親把鍋蓋掀開,用笊籬在鍋里撈了一圈又一圈。這時,六隻渴望的大眼睛直盯著鍋里沸騰的清水發獃。母親失望了,疲憊地坐到炕沿上。我想,母親一年到頭,風裡來,雨里去,為一家三口填飽肚子操勞,也太難為她了。我默默地流淚了。

母親抱怨我多說了一句話,不然,我們還能吃上餃子。她把祖母曾講給她聽的一個類似的但結尾不同的故事講給我們聽。之後,她囑咐我們以後再遭遇這樣的事,不要聲張,更不能說出「餃子沒有了」這樣的話語,只管燒開了水,拿原來盛餃子的家什往鍋里捅,這樣,餃子還會回來的。我們半信半疑。

這事很快讓伯父知道了。伯父不以為然地說:這不奇怪,是老鼠作的案,老鼠很聰明,它們排成一條線,像運動員傳遞接力棒那樣往窩裡叼餃子,效率是很高的,我親眼目睹過。

我在一個鼠洞旁邊發現了一個餃子,拿了工具就要刨鼠洞。母親阻止了我:大年下不要糟踐生靈。再說挖出來的餃子也不能吃。接受教訓,以後防著點就是了。


作者:毛繼勛,1939年出生,廣饒縣退休教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