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幼兒園非要去小學化呢?這篇文章說明原因

杯無蓋 發佈 2020-05-24T18:37:04+00:00

要綜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報各類輔導班,讓孩子學習文化類課程。

要綜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報各類輔導班,讓孩子學習文化類課程。一些學校和培訓機構也迎合家長的心理,違背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提前進行學科教學。

幼兒園小學化的5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小學化

二、教學形式小學化

三、教室布置小學化

四、評價方式小學化

五、生活方式小學化

國家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曾下發《教育部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

文件明確指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化的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提前進行各種活動來強化訓練學習,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

為了防止出現漏洞,文件還明文規定:嚴格執行義務教育的招生政策,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嚴禁小學舉辦各種形式的考核、面試、測試等招生選拔考試,嚴禁小學提前招收不足入學年齡的幼兒接受義務教育。

為什麼幼兒園非要去小學化

  • 從情感角度看

孩子在幼兒園本來就是做遊戲的,如果不讓孩子玩,無異於剝奪童年,孩子就少了天真、爛漫和快樂。幼兒園小學化褻瀆了兒童的童年,所以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小學化的幼兒園和學前班是摧殘兒童的集中營,這話一點也不過分。

  • 從生理角度看

幼兒園小學化屬於過早、過度教育,這和使用童工一樣,都是摧殘兒童,大腦神經會自我保護,導致孩子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孩子為什麼越來越遲鈍?為什麼感覺傻了、書呆子了?就是這個原因。

  • 從認知角度看

讓幼兒園孩子直接學習小學內容,相當於讓孩子跨過本階段,跳到下一階段,這就打亂了認知發展的順序,破壞了認知過程,會阻礙孩子的獨立性、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每個階段都是上一階段的延伸,下一階段的準備,不能超越也不能顛倒。

  • 從人格角度看

強迫幼兒去做小學生做的事情,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無能感和挫敗感。因為他發現太難了,總也學不好,就會喪失自信心,甚至種下厭學的種子,導致不良人格。所以請尊重孩子,不要強迫他們學習那些超出他們理解能力的知識。

  • 從興趣角度看

感興趣的東西不讓學,非要學認字、算術、拼音、外語等孩子不感興趣的,孩子會退縮、厭學甚至產生退學的念頭,從而扼殺了孩子的積極性。

  • 從習慣角度看

強制灌輸,會導致消化不良。像很多地方的教育,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只是一個勁兒要求背誦,以為孩子能背下來就會了。導致孩子以為背下來就會了而不是理解內容的含義,從此養成了不良習慣,當然考不好。

所以,對孩子的入學準備,不要搶跑,就像一場比賽,是有規則的,你要搶跑,一次警告,兩次直接出局。可是現在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先學一些,將來上學會簡單一點,操之過急只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幼兒教育學什麼?

讓保育和教育相結合,促進孩子感官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形成和發展孩子的語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了解社會規則,促進身體和人格的健康發展。

  • 良好的習慣

在幼兒園裡,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師們會在一日流程中教會孩子講衛生、懂禮貌、不偏食、不挑食、愛運動、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識等良好的習慣,而這些習慣才是奠定孩子未來教育的基石。

  •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越強的人越能適應新環境,越敢於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兒園裡,老師會讓孩子自己動手,整理床鋪、自己進餐、穿衣、如廁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 學習能力

3-6歲,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幼兒教師會用孩子最感興趣的「遊戲模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習得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探索的能力,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 社交能力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在跟同齡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孩子逐漸

學會怎樣建立友情、怎樣保持友誼、出現矛盾時怎樣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也會學會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

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點,孩子在幼兒園所學的東西,會伴隨孩子一生。而幼兒園小學化,就相當於讓孩子跳過基礎教育階段,直達小學教育,這樣,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樓閣,沒有支撐,終會顛覆。

如果你總是靠吼來教育孩子,那麼請讀幾遍,效果真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