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的智謀:用「無恥」,運天下於股掌之上

賤議你讀史 發佈 2020-02-20T13:06:22+00:00

這裡的「無恥」,說的是縱橫家沒有特定的政治主張和價值觀念,如果要問他們有什麼原則,那就是「不管東西南北,只求左右逢源,有官可做」。

專注歷史的小賤賤,和你分享縱橫家的那些智謀。

在我看來,縱橫家的智謀屬於無恥的一頁。當然,這個「無恥」並不是貶義詞,只是個中性詞。

這裡的「無恥」,說的是縱橫家沒有特定的政治主張和價值觀念,如果要問他們有什麼原則,那就是「不管東西南北,只求左右逢源,有官可做」。

歷史淵源及發展歷程

縱橫家的發展歷史很漫長,在《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的描述:

「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

這裡的「行人」,最初是專職掌管禮儀方面的官員,具體分為「大行人」和「小行人」,《周禮.秋官》中記載:

大行人的職責:掌大賓之禮,及大儀,以親諸侯;

小行人的職責: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在周朝的時候,行人專職掌管禮儀,接待賓客;到了春秋時期,行人的職責不在局限於此,更偏向於出使各國,執行外交。

在外交過程中,少不了外交辭令。在《左傳》的記錄中,就有很多「行人」的外交活動,從中可以看出,行人的外交辭令已經脫離了最初的禮儀客套話,更多的是從實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春秋時期的行人,已初步具備縱橫家的面貌;到了戰國時期,「行人」的那一套理論,已蛻化成了縱橫家謀略;但是,縱橫家登上歷史舞台的機遇還沒到來。

隨著秦國的崛起,諸侯國之間的形勢已經十分明朗。特別是戰國末期的時候,主線劇情只有兩個:

1、東方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抵禦秦國(合縱);

2、東方六國各自結交秦國,以求自保(連橫)。

不管是合縱還是連橫,秦國都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迎來了縱橫家發展的巔峰,很多縱橫家紛紛登上歷史舞台。其中,以蘇秦和張儀為其中翹楚。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一個事,我們現在把縱橫家看作一個學派;在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並不是一個學派,而是專指一個群體,準確的說,是一個職業。

縱橫家們的學說、風格各異,只是鬼谷子、蘇秦、張儀為大眾所知,他們的縱橫學說才掩蓋了其他縱橫家的光芒。

不管這些縱橫家的學說、風格如何,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以利而行,為利而動。

縱橫家的學說也確實具備十分有效的實際作用,兩片嘴唇就能起到「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效果。

《戰國策》一書中對蘇秦作了如下評價:

「不費斗糧,不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語,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

這一評價,凸顯出縱橫家在當時社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縱橫家的特徵

縱橫家的特徵十分明顯,總結起來大體如下三個:

1、沒有從一而終的君主,君聽,則來;君否,則去;

2、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完全投其所好;

3、沒有特定的價值和道德標準。

從上面三個特徵來看,縱橫家是不是很無恥?就是這種「無恥」,讓縱橫家以天下做棋盤,諸侯做棋子,天下紛爭玩弄於股掌之中。

縱橫家翻手「縱橫」,覆手「連橫」,天下在這翻雲覆手之間不斷變幻。

在他們眼裡,沒有仁義道德、沒有崇高的理想目標,不管殺多少人,流多少血,也不管正義或非正義,只要有權和錢,其他都是可以捨棄的棋子,這就是縱橫家智謀文化的一個總特徵。

縱橫家的理論體系

關於縱橫家的理論,《鬼谷子》是具有總結性、系統性以及綱領性的一本著作。這本書雖然只有十四章篇幅,但涵蓋了縱橫家理論。

其中十三和十四,這兩章已失傳。

我簡單梳理一下《鬼谷子》的章節,咱們管中窺豹,略知縱橫家謀略。

第一章:開篇就是「縱橫捭闔,左右逢源」,要求縱橫家要具有前瞻性、大局性眼光,看不清全局,則無法左右逢源。

第二章:以小知大,反應敏捷。這裡的「反應」不是指機體上的反應,而是要見微知著、善於從細節捕捉信息進行聯關性推導。

第三章:結內。意思是善於揣摩、迎合併最終做到征服遊說對象的內心。

第四章:應變。遊說過程具有可變性,這就要求縱橫家在遊說過程中,隨機應變,讓自己的說辭牢不可破。

第五章:激變。人在冷靜的時候,是最難被攻破的;只有在暴怒的時候,才會漏出破綻,暴露出自己的缺陷,而激變要做的就是如何巧妙的激怒對象,從而達到自我目的。

第六章:暗藏。在遊說時,要把自己的真實目的藏於說辭之中,不可太直接,否則會將自己處於哀求別人的位置,一旦位置不平等,遊說就十分困難了。

第七章:揣情度理。適當的打情感牌,有助於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

第八章:窺情。通過巧妙的刺激,試探對方的反應和底牌。

第九章:權衡利弊及禍福。

第十章:如何謀劃說服別人。

第十一章:如果遊說對象猶豫不決,那麼要適時、果斷替對方做出決斷。

第十二章:遊說辭令如何做到和對方需求的實際情況一致。

以上是《鬼谷子》一書的大體脈絡,從中咱們也能窺探到縱橫家的門徑。

後記

縱橫家學說的發展,興起得快,衰敗也迅速;秦統一中國後,縱橫學說也步入末路,到了漢武帝,「獨尊儒術」提出來後,縱橫學說徹底衰敗。

但是,縱橫學說並沒有消亡,我個人覺得,如今的國際形勢在某些方面,還挺符合春秋戰國的情形,縱橫學說,有其優秀的一面,取其精華,未嘗不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