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丨一頓野餐看「兩會」

大河財立方 發佈 2020-05-24T20:10:37+00:00

綠陰幽草勝花時,不安排一次野餐,你就out了。野餐墊或是舊床單往地上一鋪,零食、水果、快樂肥宅水拿出來,團團圍坐,盡情開吃。

□劉嬋

綠陰幽草勝花時,不安排一次野餐,你就out了。

野餐墊或是舊床單往地上一鋪,零食、水果、快樂肥宅水拿出來,團團圍坐,盡情開吃。懂享受的人還會準備帳篷和摺疊桌椅,躺平小憩,十分愜意。

這慵閒無一事的爛漫小食光,和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全國兩會有啥關係呢?

生態環境——

一篇「鄭州周邊野餐打卡地指南」出爐,列舉了鄭州樹木園、北龍湖濕地公園、鄭州之林等地。照著本端「鄭州的湖」系列去安排也不會出錯,洞林湖、雁鳴湖、龍子湖,不扎堆少聚集,處處都有好風光。

適合野餐的地方,自然也是生態環境宜人的勝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活環境更加宜居,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在並肩前行。

正如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19年工作所說,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今年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再接再厲,一次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的家門口野餐,將變成日常。

不僅如此,我國城鎮化率首超60%,如何在鋼筋水泥之間詩意棲居?正需要加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

全民健康——

在野餐界,花生瓜子辣鴨脖不香了,人人都愛上了三明治、蔬菜沙拉以及各種以berry為後綴的水果。一夜之間,國人餐桌實現了「健康輕食」。

光吃不動可不中,跑跑跳跳不能少。一些郊野公園,幾乎都標配了塑膠步道、健身器械,有的還高配了足球場、籃球場,充分滿足人們「吃了再減」的心理訴求。

走出疫情陰霾,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出門野餐就是一項很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類似的健康需求,用每個人的健康撐起充滿活力的「健康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一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花大篇幅明確了今年衛生健康領域的8項主要任務。以全民健康托舉全面小康,不僅著墨於報告中,更強調功在日常、志在不舍。

刺激消費——

朋友對我的野餐裝備嗤之以鼻,連環三問道:牛油果準備了嗎?小竹籃準備了嗎?報紙準備了嗎?嘿,別的沒有,報紙我多的是。

別看一頓小小的野餐,花費可不比上館子低,這其中蘊藏著不少新消費、新模式。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就發現,26歲至35歲人群偏好購買野餐墊、休閒零食和碳酸飲料等,這顯現出野餐風興起的消費熱情。

而在「餓了麼」點餐平台數據統計中,最近公園外賣訂單是4月同期的4.3倍。把餐廳飯菜點到公園吃,這波操作你服不服無所謂,被疫情打擊不小的餐飲業應該看到商機了吧。

戶外帳篷、ins風餐具、燒烤架甚至服裝,都是「場景化」野餐營銷圈中的一環。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推動消費回升」,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多措並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

美好生活——

其實野餐並不是什麼舶來品,人人熟讀並背誦全文的《蘭亭集序》記錄的野餐場景,沒那麼多精緻講究,有的只是一幫飲酒賦詩暢敘胸懷的朋友,一場會稽山陰的「曲水流觴」便流傳千年。

野餐之所以受人喜愛,就因其承載著人們對自然的嚮往和生活的熱愛。而今時今日野餐再度翻紅,更昭示著老百姓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也希望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富足、內心更加平靜閒適。

又是一年兩會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永遠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關注點。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人民,或切中社會痛點,或回應群眾需求,兩會民生溫度與日俱增,如暖風勁吹。

這正是:綠樹紅花愛陽光,紛紛出遊野餐忙。人民會堂議民情,初心不改再出發!

責編: 劉贇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