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詩文中的羽扇綸巾,一般是指周瑜還是諸葛亮?

老街味道 發佈 2020-02-28T19:11:58+00:00

因此」羽扇綸巾「的這個形象,在我心目中就是諸葛亮。長大後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直對於周瑜的」羽扇綸巾「很不適應。「羽扇綸巾」是指手拿羽毛扇子,頭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的儒將。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你怎麼看?


前言

老街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評書。我最喜歡的有劉蘭芳《岳飛傳》、單田芳《隋唐演義》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

因此」羽扇綸巾「的這個形象,在我心目中就是諸葛亮。長大後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直對於周瑜的」羽扇綸巾「很不適應。

「羽扇綸巾」是指手拿羽毛扇子,頭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的儒將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不是一個武將麼?

我們最熟悉的羽扇綸巾來自兩處,一個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個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不過,羽扇綸巾這個詞彙在很多文學作品都能見到, 這並不是某個人物的專屬形象。

一、《三國演義》中只出現了一次羽扇綸巾

1、三國演義只出現一次羽扇綸巾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實只出現了一次「羽扇綸巾」。在第九十回《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中寫道:

孔明乃請孟獲上帳,設宴慶賀,就令永為洞主。所奪之地,盡皆退還。孟獲宗黨及諸蠻兵,無不感戴,皆欣然跳躍而去。後人有詩讚孔明曰: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這裡的羽扇綸巾還是在一首詩中。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更常見的是「綸巾羽扇 」,而不是「羽扇綸巾」。

為什麼在這裡是「羽扇綸巾」呢? 喜歡創作詩詞的朋友一看便知,為了符合格律而已。

2、三國演義中比較多的是「綸巾羽扇 」

簡單統計一下,《三國演義》中出現了17次「綸巾」、19次「羽扇」和9次「綸巾羽扇 」。

這三個詞彙和「羽扇綸巾」一樣,在三國演義里是諸葛亮的專屬服裝道具。

甚至在諸葛亮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做了一個木頭人還能把敵兵嚇退,靠的就是這個木頭人具備「綸巾羽扇 」的裝束。

只見蜀兵列成八陣。三鼕鼓罷,門旗兩分,數十員將簇擁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一人:綸巾羽扇,鶴氅方裾。車傍展開一面黃旗,上書:「漢丞相諸葛武侯」。

唬得師、鄧二人汗流遍身,回顧軍士曰:「原來孔明尚在,我等休矣!」急勒兵回時,蜀兵掩殺將來,魏兵大敗而走......

令人哨探,回說孔明之子諸葛瞻為大將,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車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遺像也。

這一幕出現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七回中: 鄧士載偷度陰平,諸葛瞻戰死綿竹。可惜嚇唬人的東西只能用一次,失去諸葛亮的蜀國還是被攻破了。

二、蘇軾詞中的羽扇綸巾是周瑜嗎?

東坡先生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很多版本,有的版本中明確說出「三國周郎赤壁」。

南宋胡仔(1110~1170)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這一版是最常見的版本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上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酬江月。』

從這首詞可以判斷,前面寫」周郎「,後面寫」公瑾「。周瑜字公瑾,羽扇綸巾毫無疑問是周瑜。

但是也有別的版本, 沒有說周瑜。而是三國【孫吳】赤壁。

南宋洪邁的《 容齋續筆·卷第八 》中,提到了黃庭堅書寫的一版《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有多處不同:

大江東去,浪【聲沉】,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孫吳】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掠】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是,笑我生華髮】。人生如【寄】,一尊還酹江月。

這裡的沒有特意指出是「周郎」赤壁,而是「孫吳」赤壁。

雖然如此,但是孫吳就是指東吳,後面還清楚寫到遙想」公瑾「當年,而且有「小喬初嫁了」為證。所以這首東坡詞中的「羽扇綸巾」並沒有什麼爭議,當然是指周瑜。

三、小說家的羽扇綸巾

其實,除了周瑜和諸葛亮以外,還有其他文學形象也使用了」羽扇綸巾「或者」綸巾羽扇「。

羅貫中另有《隋唐兩朝志傳》一部,這裡的」綸巾羽扇「給了夢中的「周公」

正值月白風清,夜半三更之次,忽見一人,黃眉白髮,身體雄偉,綸巾羽扇,鶴氅蒲鞋,徐徐自外而入,謂世充曰:「吾乃【周公】也........

言畢,那人化清風而不見。霎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

明朝余邵魚的《春秋列國志傳》中,姜子牙和孫臏都是這種打扮:

子牙綸巾羽扇,升坐中軍,諸將參見已畢。【子牙】令軍吏竊 ......
只見齊陣門旗開處,推出一輪逍遙車,【孫臏】綸巾羽扇,在呼:「太子別來無恙乎?」太子視之,乃孫臏也......

清朝好古主人《宋太祖三下南唐》中,寫了一個道人:

唐主遠見此道人,五綹長須、綸巾羽扇,姿非光采,雙目如曉星。當時詢及來蹤,方知高門法士。道人稽首禮畢,唐主命之座下,茶罷,......
敕旨命軍人築壇,登壇拜為護國軍師。

從明清小說中可以看出,羽扇綸巾(或綸巾羽扇)用來指諸葛亮的很多,但是並非特指諸葛亮。

那些有點仙風道骨的儒將、神仙、道人,常常被小說家打扮成「羽扇綸巾」的樣子。

四、宋詞中的「羽扇綸巾」或者綸巾羽扇

宋朝以前,唐詩中常用到綸巾,例如白居易的《訪陳二》:曉垂朱綬帶,晚著白綸巾。也常見到羽扇,如李白《夏日山中》: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不過這兩個詞連起來用,在宋朝漸漸多起來。

1、 羽扇綸巾

北宋書法家米芾有一闋《減字木蘭花》:

雲間皓月。光照銀淮來萬折。海岱樓中。拂袖雄披楚岸風。
醉餘清夜。【羽扇綸巾】人入畫。江遠淮長。舉首宗英醒更狂。

羽扇綸巾人入畫,一個飄逸瀟洒的文人形象。

南宋詩人范成大一闋《臨江仙》寫道:

【羽扇綸巾】風裊裊,東廂月到薔薇。新聲誰喚出羅幃。龍鬚將笛繞,雁字入箏飛。陶寫中年須個裡,留連月扇雲衣。周郎去後賞音稀。為君持酒聽,那肯帶春歸。 

【羽扇綸巾】風裊裊,微風中的一個讀書人形象。雖然後面提到的周郎,只是用周瑜精通音樂的典故,周郎與前面【羽扇綸巾】的形象沒有關係。

​2、綸巾羽扇

北宋詞人周邦彥 這首詞用到了」綸巾羽扇「,《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濃靄迷岸草。蛙聲鬧,驟雨鳴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處,簾花檐影顛倒。[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

困臥北窗清曉。用陶潛的典故,出自《晉書·陶潛傳》:

「嘗言夏日虛閒,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義皇上人。」

周邦彥詞中」綸巾羽扇「的人物形象,是指思鄉的自己。

晁補之《水龍吟(寄留守無愧文)》:

滿湖高柳搖風,坐看驟雨來湖面。跳珠濺玉,圓荷翻倒,輕鷗驚散。堂上涼生,檻前暑退,羅裾凌亂。想東山謝守,[綸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應記狂吟司馬,去年時、黃花高宴。竹枝苦怨,琵琶多淚,新年鬢換。常恐歸時,眼中物是,日邊人遠。望隋河一帶,傷心霧靄,遣離魂斷。 

這裡的綸巾羽扇,又出現了一個歷史人物:謝安。

謝安,字安石,東晉宰相,這個人的本事和成就甚至高於諸葛亮。淝水之戰的影響力也大於赤壁之戰。

結束語

《三國演義》中的羽扇綸巾明顯是指諸葛亮,但是其他小說的中羽扇綸巾就和諸葛亮無關了,有周公、姜子牙、孫臏、道士等等。

宋詞中的羽扇綸巾或者綸巾羽扇出現了很多,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指周瑜,晁補之《水龍吟》指謝安。

其他的大部分作品幾乎沒有特指某個歷史人物。 很多詞作中的羽扇綸巾,是詞人描述自己的形象。

@老街味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