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買房實錄:月供10000+,不敢談戀愛

杭州特價房 發佈 2020-05-24T21:44:42+00:00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成了90後朋友們在聚會時心照不宣的一個壓軸話題,雖然過氣網紅馬佳佳曾在2014年放話「90後壓根不買房」,但是她沒想到的是,90後說不買房,可沒說一直不買房。

「你買房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句話成了90後朋友們在聚會時心照不宣的一個壓軸話題,雖然過氣網紅馬佳佳曾在2014年放話「90後壓根不買房」,但是她沒想到的是,90後說不買房,可沒說一直不買房。


月薪1W,得「啃老」買房

李小刀, 29歲 ,廣州

李小刀出生在一個小縣城,畢業後留在廣州工作。去年,在父母的支持下,首付100萬在廣州買下一套屬於小房子,自己還月供。

剛開始的時候,李小刀覺得自己被月供壓得喘不過氣。月薪1萬,房貸9000,怎麼算也不夠用,甚至還要父母接濟生活費。

要知道,在買房前,他還是個每周都要吃幾次西餐,每月都要周邊游的「小資」青年。但買了房之後,他成了「摳門大叔」,告別了旅遊、健身、西餐,還要瘋狂地加班掙錢……

後來,李小刀換了一個更忙、工資相對較高的工作,每個月勉強湊夠房貸和自己的生活費,緊巴巴的日子總算寬裕了些。

對於父母首付+自己月供買房的李小刀來說,買房雖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但他並不後悔:「其實也沒什麼,早晚都要買房,就當銀行幫我存錢了。」

只不過,他目前還敢不談戀愛,畢竟戀愛的花銷太大了,還沒有那一部分的預算。


在老家買房,給自己留條退路

姝同,28,上海

姝同是個東北姑娘,畢業後一直在上海工作。漸漸地,姝同發現自己身邊年齡相仿的朋友都已經買房,還勸她:「房價漲的真麼快,趕緊上車啊」。



心動的姝同算了下,上海的房價她實在承受不起,所以和父母商量在遼寧老家買套房。

姝同當時買房子的時候,房價不到7000,現在應該漲了不少。一個月5000的房貸,不算多,不算少,自己還款也沒什麼壓力。

姝同其實也沒有想過將來就一定回去,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一方面是可以把這當成一筆投資;二來如果自己在上海混不下去了,也可以有個退路。

雖然房子買在老家,但姝同覺得這讓她再外面打拚更有了底氣:「那種感覺很神奇,就是知道這個世界上某個角落,是屬於自己的,就莫名很安心。」


不擔心買房,我光繼承就有4套房

七月,26歲,北京土著

每當聽到身邊的同事大吐北京房價苦水的時候,七月只能默默同情,並暗自慶幸自己無此煩惱。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大妞,七月家裡當年因為拆遷,分了兩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用於出租。父母說等到她結婚,把一套大平米的房子重新裝修給她當婚房;而七月的男朋友也是北京人,家裡同樣兩套房,七月和男友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房子未來自然會留給倆人。


七月計算過,不考慮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繼承房產,「僅從父母那繼承,就有4套房,自己住怎麼著都夠了。」短期內自己不僅不需要買房,結婚時至少還有一套房可以拿來出租賺錢。

以上的3個買房故事中有沒有你的影子呢?其實,買不買房並不以哪個時代出生來劃分,而是應該看個人的經濟狀況和對未來的規劃,畢竟對大多90後來說:買房前,大多數事情由你來決定。買房後,所有事得遷就房貸如何還得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