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方的「驚聲尖叫」

一起拍電影 發佈 2021-09-20T02:26:41+00:00

作者 / 無念最近一陣子,恐怖片愛好者們可算是「過年了」。先是馬來西亞恐怖片《南巫》亮相今年北影節,接著,恐怖大師溫子仁的R級恐怖新作《致命感應》上線國內視頻網站。

作者 / 無念


最近一陣子,恐怖片愛好者們可算是「過年了」。


先是馬來西亞恐怖片《南巫》亮相今年北影節,接著,恐怖大師溫子仁的R級恐怖新作《致命感應》上線國內視頻網站。而就在中秋節到來之際,多部年度期待的恐怖新作紛紛上線流媒體或是釋出網絡高清資源,包括好萊塢的《老去》《糖果人》,日本cult片大師園子溫的《幽靈之國的囚徒》,以及那部大家苦等良久的泰國恐怖片《靈媒》。


這其中,無論是影片的受關注程度,還是創作者的知名度而言,《靈媒》無疑是其中最有熱度的一部作品。本片的導演是泰國的班莊·比辛達拿剛,創作過經典的泰式恐怖片《鬼影》《鬼夫》等,編劇之一則是韓國恐怖片《哭聲》的導演羅泓軫。兩位恐怖片大師此次合作,的確給各位恐怖片影迷們獻上了一道饕餮大餐。


《靈媒》《鬼影》《哭聲》


截至目前,本片也是幾部恐怖新片中評價最高的,豆瓣上達到了7分。由於影片所採用的手持偽紀錄片形式,以及東南亞民俗宗教元素的加入,不少觀眾將其聯繫到之前同樣引發討論的《中邪》和《昆池岩》。


相比西方恐怖片一驚一乍式的嚇人路數,亞洲的恐怖片更多的是以氛圍和氣質取勝。雖然並不一定有「鬼」的出現,但很多東方美學式的奇觀展現,往往會讓觀眾覺得更加瘮人。而在亞洲恐怖片這片巨大的類型版圖中,考慮到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淵源各有差異,恐怖片的整體風格面貌也各有不同。


千變萬化,驚聲尖叫,總有一款嚇到你!


日韓恐怖片:日本歷史悠久,韓國後來居上


恐怖片類型誕生於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在一戰後,歐洲人的心靈遭到嚴重創傷,個體焦慮以及對人心理的分析也開始在電影中體現出來,德國的表現主義運動正是由此興起。


隨著歐美的恐怖電影開始不斷發展,遠在大洋彼岸的亞洲也開始受到這樣一股風氣的影響。其中,日本的恐怖片最早發軔於民間的怪談故事,它們為日本恐怖片提供了最早的內容結構和敘事模式。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日式怪談片迎來全盛發展。這一時期,除了各類民間的志怪傳說和奇異故事以外,由於二戰後日本受到的核武器影響,這層陰影也對日本恐怖片創作提供了思路,最著名的當屬怪獸片「哥斯拉」系列。



到了70年代,日式恐怖片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直到90年代,日式恐怖片爆發出新的能量,誕生了全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戰慄特點。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午夜凶鈴》。可以說這個系列不僅推動了日本各類恐怖藝術形式的發展,包括電影、小說、漫畫等等,甚至在全亞洲都掀起了一股恐怖風潮。


誕生於世紀之交,剛好也是媒介形態大力發展的時期,配合錄影帶等相關載體的廣泛傳播,《午夜凶鈴》成為了無數人的「童年陰影」。在那之後,日本恐怖片開始進入新的鼎盛時期,《咒怨》《鬼來電》《鬼水怪談》,這些經典的恐怖IP在全球範圍內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此時的日本恐怖片也早已擺脫了昔日怪談片的美學風格,開始更注重氣氛和心理恐怖的營造。


《午夜凶鈴》《咒怨》


相比日本,韓國的電影產業起步更晚,甚至可以說它的恐怖片類型是沒有歷史的。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恐怖片才真正開始成為了一個類型被韓國人給重視起來。其中,《女高怪談》系列無疑是當時最經典的恐怖片。


某種程度上看,韓國恐怖片其實和社會現實的議題聯繫得更為緊密,相比日式恐怖片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獨特的美學風格,韓國恐怖片毫不避諱「拿來主義」的使用,大力模仿並借鑑別國的恐怖片,因而無論是從情節橋段還是懸念設置都有很多別國的影子。


《女高怪談》《薔花紅蓮》《昆池岩》


整體看來,其實日韓兩國的恐怖片有很強的相似性。同為東方文化,對於所謂的血緣關係、倫理綱常、生老病死有著比西方更為深刻的認知,因而在恐怖片中也多體現在心理驚悚、鬼魅怨靈的刻畫上。


不過,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兩國又分化出各自的特色。比如,日本片多集中在傳統的繼承上,包括一系列「怪談物語」的演變,具有東方哲學意味;而韓國片則更加納新,尤其是對於好萊塢類型片的學習與融合,近幾年反而提供了不少文化輸出的案例,比如《釜山行》《昆池岩》等等,頗有後來居上的意思。


東南亞地區:泰國一枝獨秀,大馬印尼各有特色


接著把目光移向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地區國家數量眾多,且各個國家之間文化既有相通之處,又彼此獨立。同時,由於各個國家電影產業的發展程度不一,因而在恐怖片類型領域也有各自的特點。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恐怖片類型發展最為成熟的一個國家。


上世紀80年代後期,資本主義浪潮湧入泰國,本土的舊有文化受到衝擊,電影行業也開始逐漸複製西方的各種模式,這無疑給泰國的恐怖片類型提供了一定的創作土壤。同進入21世紀以來,在日韓恐怖片的衝擊下,本土恐怖片也開始突出重圍。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內,泰國誕生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恐怖片,其中著名的包括《鬼影》《厲鬼將映》《死神的十字路口》《鬼亂5》《惡魔的藝術2:邪降》《嚇死鬼》《連體陰》等等。這些影片的集中爆發不僅讓泰式恐怖片開始在整個亞洲區域內站穩腳跟,更是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其中最經典的《鬼影》還曾被翻拍過好萊塢版本。


▲《厲鬼將映》《死神的十字路口》《惡魔的藝術2:邪降》


相比日韓兩國的恐怖片,泰國恐怖片自身也有較為強烈的本土屬性。


首先,宗教是泰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大元素,尤其是泰國有9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因而它自然也成為了影片中的重要特點之一,佛教文化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輪迴」等宗教思想在恐怖片中也屢見不鮮。


其次,除了宗教元素的加入,泰國很多的民俗傳說、乃至古典的巫蠱邪惡之術,同樣給本土恐怖片增添了不少詭異神秘色彩。比如《惡魔的藝術2:邪降》就提到了泰國傳統的邪術「降頭術」,而《鬼肢解》《活鬼胎》等片甚至直接改編自當時的真實事件,令人毛骨悚然。


另外,泰國也是把恐怖類型和喜劇元素融合的最好的國家之一。早在泰國恐怖片的發展初期,鬧劇式的恐怖電影就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風格相對統一的類型範式。如果說傳統的恐怖片多是以「驚嚇觀眾」作為重點,那麼這類喜劇恐怖片則在此基礎上消解了對於恐怖元素的既定印象,實現了某種類型的創新。比較著名的包括《鬼夫》,以及《頑皮鬼》系列等等。


除了泰國,馬來西亞也有著相當悠久的恐怖片歷史,甚至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本土就已經有了恐怖片創作,後礙於政策限制被禁止。90年代,恐怖片再度出現。直到現在,恐怖片仍然是馬來西亞電影產業中最受歡迎和最賺錢的類型之一。


近年來,馬來西亞恐怖片一直保持著一定的創作頻次,但是整體看來,儘管有一些票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優質的影片數量並不多。像開頭提到的《南巫》已經是近幾年相對比較出圈的馬來西亞恐怖片了。去年,一部名叫《靈魂》的恐怖片曾代表馬來西亞「申奧」,這也是大馬首次以恐怖片出征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南巫》《靈魂》《撒旦的奴隸》


另外,像印度尼西亞也是一個盛產恐怖片的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不同文化、民族、語言、宗教共存的差異性在電影中也頻繁體現。近幾年,印尼也誕生了不少比較有影響力的恐怖片,比如《撒旦的奴隸》《惡魔的請柬》《地獄女子》等等。相比而言,這些影片其實口碑尚可,也有一定的成熟度,整體還是值得一看的。


至於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像是越南、菲律賓、緬甸,乃至新加坡等國家,其實也都有一些本土的恐怖片持續在創作中。但是,它們中的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模仿層面,工業水準仍較為薄弱,或許在本土會有一些市場,但是整體的質量仍然較為一般,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港台恐怖片:香港經典頻出,台灣未來可期


最後,讓我們把目光投回到中國地區。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恐怖片類型在當下的內地市場,基本還處於較為空缺的狀態。儘管在歷史上,中國大陸曾誕生過一批具備較高質量和知名度的恐怖片,但是隨著電影市場的商業化愈發成熟,優質的恐怖片類型卻近乎於消失。近幾年,豆瓣評分在6分以上的內地恐怖片,屈指可數。


反觀香港地區,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有多部恐怖片陸續上映。40年代,香港恐怖片發展陷入停滯,直到50年代後,又開始緩慢回溫。


7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騰飛,電影行業開始迎來新浪潮,恐怖片也開始得到長足的發展。徐克、許鞍華、余允抗等人大膽革新了恐怖片的藝術手法和敘事結構,為接下來的恐怖片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到了80年代,鬼怪喜劇開始成為香港恐怖片中最耀眼的存在。劉觀偉的《殭屍先生》系列、新藝城的《開心鬼》系列、劉鎮偉的「猛鬼系列」都是其中的代表。90年代,香港出現了一批以現實血腥暴力為主的恐怖片,比如邱禮濤的「變態三部曲」,以及鄧衍成的《弱殺》《烏鼠機密檔案》、林嶺東的《目露凶光》等。整體看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可謂是香港恐怖片發展的高峰時期。


21世紀後,香港恐怖片同樣誕生了不少經典之作。同時,這一時期的港產恐怖片開始加大與其他地區的密切合作,包括日本、泰國,乃至中國大陸,也開始頻繁獲得了一些獎項的認可,並進一步打開了影響力。《異度空間》《見鬼》《見鬼2》《餃子》《三更》《三更2》《Office有鬼》《怪物》《殭屍》等片,至今仍算是港產恐怖片中的佼佼者。


《異度空間》《見鬼》《三更》


至於台灣,直到70年代,恐怖片才剛剛起步。當時,台灣恐怖片的領軍人物是姚鳳磐,他被觀眾們稱為「搞鬼專家」,他以《聊齋志異》作為靈感來源,拍攝了一系列家喻戶曉的鬼片。


進入新世紀以來,台灣恐怖片雖然從數量上看並不多,但是質量上看卻相當不錯,比如大家熟悉的《雙瞳》《詭絲》,尤其是《雙瞳》,從商業上挽救了台灣電影,也讓更多導演走上了恐怖片的創作道路。這幾年,台灣的恐怖片更是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不僅在質量上令人欣喜,在類型的雜糅上同樣有所創新。毫不誇張地說,華語恐怖片的未來,就在台灣。


相比香港恐怖片的都市感,台灣恐怖片加入了很多民俗式的奇觀展現,包括對於現實議題的探討。比如靈感來自台灣鄉野傳說的《紅衣小女孩》、講述冥婚題材的《屍憶》、涉及校園霸凌的《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回顧歷史的《Detention》等等。


近幾年,《粽邪》《馗降:粽邪2》《女鬼橋》等片都曾引起過一定的關注。接下來,還有大家期待已久的《哭悲》《咒》《詭扯》《鬼才之道》等一批影片即將面世。可以說,在台灣這樣一個並不大的電影市場中,面對好萊塢以及日韓恐怖片壓力的同時,還能出現這麼多年輕創作者聚焦恐怖片的類型發展與創作,不得不說這與台灣本地較為寬鬆的創作環境,以及創作者們的團結與堅守,有著離不開的關係。


▲《紅衣小女孩2》《咒》《哭悲》


總結:期待未來能有內地恐怖片填補市場空白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國家,還有南亞的印度,西亞的伊朗、土耳其等國家同樣偶有恐怖片佳作產生,但由於整體的類型生態仍處在發展摸索時期,因此也不一一做介紹了。


作為商業片市場中的重要類型之一,恐怖片自誕生以來就有龐大的觀眾群體。而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來自東方的亞洲恐怖片,由於其自身的文化特點和民俗風情,逐漸走上了一條和好萊塢不同的道路。而且,同屬於亞洲文化的根,某種程度上各國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很多人不敢看恐怖片,覺得會留下心理陰影,但其實,拍sir認為,恐怖片只是現實生活和人的情感在大銀幕上的某種投射。而且,鑑於恐怖片獨特的視聽體驗,它在市場上也還是具備一定的商業潛力。只不過目前國內的院線市場,還是比較少能看到來自中國內地的本土恐怖佳作,這無疑是種遺憾。


▲自撤檔後一直沒有上映的國產恐怖佳作《中邪》


我們期待未來恐怖片這一類型能夠有更為長足的拓展和創新,並誕生更多值得討論的、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亞洲恐怖佳作。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夠出現真正符合國內文化社會語境的優秀恐怖片,填補市場空白,為亞洲恐怖片這一巨大的版圖貢獻自己的一份色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