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促規範 以規範促提升——山東省新泰市積極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

中國農民合作社 發佈 2020-05-12T02:39:12+00:00

山東省新泰市以承擔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為契機,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民合作社「優一接二連三」,不斷增強農民合作社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運營質量不斷提升。全市累計發展農民合作社2049家,入社成員9.



山東省新泰市以承擔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為契機,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民合作社「優一接二連三」,不斷增強農民合作社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運營質量不斷提升。全市累計發展農民合作社2049家,入社成員9.5萬戶,帶動農戶23.8萬戶,農民合作社成員人均年收入高出非成員收入15%以上。


一、實施分類培養,推動運營規範化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加強對農民合作社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通過現場觀摩、集中授課等方式,每年培訓學員3000多人次,提高了農民合作社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對1300多家農民合作社建立台帳,及時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及管理情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實施農民合作社「千社培育」工程。擇優選取1007家農民合作社進行重點培育,利用農民合作社聯席會議機制,整合部門力量和資源,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與特長,從技術、管理、營銷、扶持等多方面,加強對農民合作社的指導和服務。定期開展示範社評審及監測,推動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組織專家對典型農民合作社進行把脈問診,分類培養,打造了一批經營服務能力強、示範帶動作用大、品牌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力強的規範合作社,其中培育國家示範社6家、省級示範社28家,年收入過億元的農民合作社5家。新泰市宏成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大力開展規範化建設,經營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2019年實現產值10.2億元,盈餘7000餘萬元,累計幫扶貧困戶4000餘戶、7000餘人,投入扶貧資金600餘萬元。三是積極發展聯合社。指導農民合作社以產品、產業或地域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聯合社,擴大規模、叫響品牌,增強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目前全市圍繞優質糧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態畜禽等主導產業,組建了行業性聯合社7家,區域性聯合社11家。全市形成了以優質糧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態畜禽四大產業為主導,以有機茶、中藥材、食用百合等新興產業為亮點的特色產業培育體系,培植形成了「新泰芹菜」「樓德煎餅」「龍廷杏梅」等70餘個特色品牌。新泰市蟠龍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專家的指導下,嚴格生產標準,建成5000畝食用百合生產基地。


二、開展清理整頓,實現減員增效

2019年4月,市政府召開了「空殼社」清理部門協調推進會,成立了由農業農村局牽頭,市場監管等10個部門單位參與的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推進專項清理工作。一是全面排查。根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註冊信息,由鄉鎮工作人員逐一進行現場排查,判斷農民合作社經營狀況,逐一建立農民合作社問題台帳,排查出「空殼社」639家,上報市工作專班。二是精準甄別。市工作專班根據問題台帳。對農民合作社逐一進行甄別,提出處置方案。三是分類處置。對無農民成員實際參與、無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列入異常經營名錄的,由鄉鎮引導幫助其自願註銷,已完成註銷76家。對經營不善停止運營的,市工作專班每個鄉鎮選取2-3家典型農民合作社,「解剖麻雀」,精準施策,幫扶農民合作社「起死回生」,鄉鎮參照市工作專班的做法,具體實施對其他農民合作社的幫扶措施,目前已幫助186家農民合作社恢復了正常運營。


三、加大扶持力度,增強發展活力

通過財政、金融、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強化政策支撐,做優發展保障,增強發展活力。設立了農民合作社專項發展基金,專項用於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近年來,先後獎勵優秀農民合作社100多家,獎勵資金1200餘萬元。北方茶葉專業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以「良心谷」為品牌發展有機茶2萬畝,「SGS」有機標準認證檢測481項指標全部合格,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單體有機茶園,為全國設施農業產業大會提供了參觀現場。聯合新泰農商銀行設立1000萬元「強村固基樂業通」專項貸款資金,將扶持農民合作社經營發展列為重點貸款項目。與新泰郵政公司、郵儲銀行合作,為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保險、農資供應、電子商務、分銷以及物流等服務,開發了適合農民合作社的貸款產品「惠農貸」,向農民合作社發放貸款5000多萬元。針對部分農民缺技術、缺資金的實際,鼓勵農民以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作為主要出資方式,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抱團謀發展。全市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49家,經營面積3.9萬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