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退休後,為何還能繼續「掌控」阿里?

舒莫財訊 發佈 2020-05-24T01:38:42+00:00

而也正是馬雲擁有永久合伙人的身份,讓其即便是退休了,只要持股不少於5%,依然能繼續「掌控」阿里的命運。

現在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的一面旗幟,家喻戶曉。不僅如此,即便是在整個中國商場都有著響噹噹的名號。而也是如此,人們開始好奇阿里巴巴究竟屬於誰?是馬雲嗎?是孫正義嗎?還是雅虎?其實都不是,嚴格來說,阿里巴巴屬於他的「合伙人們」。那阿里的合伙人制又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實行這樣的制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阿里巴巴是從2009年才開始實行所謂的合伙人制度的,並不是在創辦初期實行而是在2009年實行,也是順應時機而誕生的。因為一開始的時候,馬雲是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的。創辦初期的時候,馬雲擁有70%的股權,十八羅漢共計擁有30%。這樣的占比,讓馬雲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的話語權。

而隨著阿里的不斷壯大,資本的不斷入場,孫正義、雅虎等先後的「入股」,讓馬雲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2005年的時候,雅虎足夠強大,馬雲也不能在那一年實行合伙人制。這個時候談合伙人制度,很有可能讓最後的結局「慘敗」。2009年是最好的一年……

這個時候阿里巴巴迅速發展起來,馬雲的能力也被大家目睹。最重要的是,這時候的雅虎已經不再是絕對的強勢地位。雙方進行談判後,開始實行合伙人制度,獲得了持久的控制權。這也是我們前面為何會說,阿里巴巴其實是屬於「合伙人」的了。

而馬雲之所以決定使用合伙人制度,他曾經也發表過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馬雲認為一個企業的文化和他的理念是一個企業能否長久發展下去的主要推動力。而合伙人制度對於阿里巴巴而言,是一種能夠幫助企業文化以及理念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的有效途徑。

阿里巴巴的股東情況很是複雜,再加上足夠的強大能夠吸引很多的投資人,即便是合伙人制度大家也願意為其「掏腰包」。所以就普通的企業而言,看到阿里巴巴的成功,一味地效仿它的合伙人制度,還需要三思。相對於普通的企業而言,它的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只會弊大於利。

而阿里就不同了,現在的阿里巴巴,誰不為其豎起大拇指?在合伙人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推動著阿里的運營和管理。還給予阿里的投資者以及股東們利益上的保護,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助力阿里實現「健康發展102年」的美好願景。

馬雲認識到:真正決定企業命運的人應該擁有控制企業的力量。而合伙人制度也就給予了合伙人一定的公司控制權,真正地完成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即便說阿里巴巴不是馬雲的,似乎也沒有錯誤,因為阿里巴巴屬於「合伙人」的。而也正是馬雲擁有永久合伙人的身份,讓其即便是退休了,只要持股不少於5%,依然能繼續「掌控」阿里的命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