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月食流星雨,奇異天象襲來,古人們該作何反應?

新氧生活 發佈 2020-05-24T01:54:59+00:00

但在缺乏科學觀念的遙遠時代,當古人們看到了各種天象奇景,又該作何反應呢?民間還有擊鼓、擊鏡來拯救月亮的傳統,唐代《開元天寶遺事》中寫道:「長安城中,每月蝕時,即士女取鑒向月擊之,滿郭如是,蓋雲救月蝕也」,其中,「鑒」值的就是鏡子。

前兩天,北京突降大雨,一秒黑雲壓城。如此漫天的黑,如此白晝如夜的奇景讓大家紛紛浮想聯翩,甚至腦洞大開聯想起各路神仙渡劫的畫面。


其實,這種天氣奇觀是由對流雲底的高度很低、雲比較厚等因素引起的,當能見度迅速地降低,白晝如夜的奇景就隨之而來,大雨傾盆也是頃刻間的事了。


你看,只要有科學的解釋,再神奇的事情也能有一個合理的解答。但在缺乏科學觀念的遙遠時代,當古人們看到了各種天象奇景,又該作何反應呢?跟隨小新一起來看一看吧~

當古人看見太陽黑子


什麼是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表面有時會出現的一些暗區域。


觀測事件:

世界上第一次明確的黑子記錄來自於我們國家,是公元前28年我國漢朝人士所觀測到的。具體記錄出自《漢書·五行志》,裡面是這樣記載的:「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延伸文物:長沙馬王堆T型帛畫



在這件出土於長沙馬王堆的帛畫之上,有一輪耀眼的紅日,而在紅日前,則有一隻被古人稱為「金烏」的烏鴉,據傳代表當時人們對於太陽黑子的稱呼。


當古人看見彗星

什麼是彗星:

彗星是指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


觀測事件:

世界上第一次明確的彗星記錄仍然來自於我們國家,《春秋》中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彗星記錄:「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在這兩千多年之中,我國古人對於彗星的記錄多達500多次,真的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


延伸文物:西漢盱眙星象圖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一級文物。它以圖象形式標示了月亮、慧星、太陽、諸星宿與銀河等天體的視運動關係,還與漢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一顆彗星的記錄大致吻合,具有超高的天文學意義。


當古人看見流星雨

什麼是流星雨: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


觀測事件:

我國古代關於流星雨的記錄依然相當豐富,大概約有180次之多。和太陽黑子、彗星等的平實記錄不同,流星雨在古代的出現也非常生動形象:「夜,南方流星如盞」,「天星散落如雨」,「有星出東方,西南行,大如斗,有聲若牛吼,小星數十隨之而隕」。


延伸文物:渾天儀




由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渾儀和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渾象共同組成。西漢首創,東漢張衡發揚改進。現在前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還能看到我國現存最早的明代渾天儀的真跡。


當古人看見日食

什麼是日食:

月球、太陽、地球剛好運動到一條直線時發生的天文現象。


觀測事件:

在古代,日食的出現被民間稱為「天狗吃日」,而對於統治階級來說,他們認為上天所帶來的各種奇異天象之中,日食的象徵含義最為嚴重。

漢文帝二年曾發生一次日食,那次日食促使當時剛即位不久的皇帝發布了一個詔令,對自己展開了自我批評,開創了帝王下「罪己詔」的先河。


延伸文物:日食甲骨文



河南安陽,出土刻有「日又戠」、「日又食」的多塊卜骨,據考證是甲骨文中關於日食的紀事。


當古人看見月食

什麼是月食:

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蔽,月亮看起來便缺了一塊。


觀測事件:

如果說日食在古代和帝王失德有關,那月食就是后妃、大臣和諸侯的象徵。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借月食之由的大臣以及後宮的爭鬥事件。

民間還有擊鼓、擊鏡來拯救月亮的傳統,唐代《開元天寶遺事》中寫道:「長安城中,每月蝕時,即士女取鑒向月擊之,滿郭如是,蓋雲救月蝕也」,其中,「鑒」值的就是鏡子。



延伸文物: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模式。除了繪製了五大洲之外,圖中還添加了不少天文圖和地理圖,其中就包括日、月食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