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全部開設科學課 家長們要為科學啟蒙做準備

親貝網 發佈 2020-05-24T04:19:33+00:00

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一直在推進,目的就是逐步從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將增加兩門半課程!科學,就是新增的半門課程,為什麼說是半門課程呢?因為小學一直都是有科學課程的,不過,一直是從小學三年級開設開設的,小學一二年級是沒有科學課的。

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一直在推進,目的就是逐步從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將增加兩門半課程!科學,就是新增的半門課程,為什麼說是半門課程呢?因為小學一直都是有科學課程的,不過,一直是從小學三年級開設開設的,小學一二年級是沒有科學課的。現在,教育部決定,小學從一年級開設科學課,整個小學階段,全部開設科學課。

親貝網小編帶大家了解關於科學啟蒙的趣事吧:

美國幼兒園的科學啟蒙

美國矽谷一家幼兒園,這個號稱紐約最好的幼兒園裡,3歲的孩子日常上課就動手「玩」,各種機械設備、五金器具、膠黏劑、C型鉗子、釘子、剪刀,隨手就拿來操作。

每日的日程表也都非常的靈活,沒有幾點到幾點該幹嘛。孩子們可以花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周完成一個項目,對一件事情的深入研究與實踐。甚至中國家長堅決不讓碰的化學實驗也要給孩子試試。最讓人震驚的還是幼兒園老師還要親自帶著3歲的孩子下地去幹活!最最最嚇人的是,就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幼兒園,每個月學費竟然高達2750美元,而且只給谷歌職員子女開放,這批「最世界最聰明」的家長每年花3.3萬美元送孩子來這個幼兒園就是來「玩」的?

原來這個幼兒園是用了一種叫瑞吉歐教育的理念。這種教育理念非常重視孩子的表達和交流以及實踐能力,讓孩子從親自動手這件小事做起,嘗試簡單的方法,對所發生的事情做出反應和調整。從水為什麼會結冰到顏色怎麼混合,再到種子是怎樣發芽...都是通過實驗引導思考,讓小朋友自己去發現,所以就有了前面老師帶3歲小孩下地幹活的一幕。老師每天還會在課堂上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有趣實驗,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也給孩子做好了科學啟蒙。

用麵包做黴菌實驗,讓孩子明白洗手的重要性;用夜光粉末模擬病毒,告訴孩子新冠病毒傳染原理;在課堂上表演噴火,讓孩子專注地上完了一整節課,效果真是很不錯。不像國內的孩子課堂上需要端坐著,安靜聽講,美國的課堂更加注重讓孩子參與實踐,經過思考再得出結論。就像這位家長所說,這樣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也能讓孩子在動手做實驗中得到鍛鍊。確實,我們的孩子可以在題海里刷出強大的記憶力、應試能力和計算能力,但在未來,這些能力其實極容易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孩子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才是真正可以與人工智慧抗衡的力量。

德國的遊戲型學前教育

德國的學前教育學者就曾做過研究,發現從小讓孩子動手做實驗的「遊戲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在4年級以後,後勁更足,表現更好。而在「學習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在4年級之後,不僅在閱讀和數學上明顯落後,在情緒表達和社交技能方面也遠遠不如從「遊戲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

重視全能發展和實踐能力

北大教授鄭也夫有篇文章寫到:「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讓我深受觸動,他在文章中解釋道:實踐和探索才是人類進步的基石。

早前,馬雲也表示: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不讓孩子去體驗,去玩,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而且關注教育動態的家長不難發現,歷經三十多年的教改歷程,國內今天的改革已然愈發注重孩子的全能發展和實踐能力。

作為全國教育的中心,在北京,眾多知名中小學都已經開設實驗課程,眾所周知,從17年9月,《科學》課正式列入小學一年級教學日程。教育部稱:「科學」的重要性比肩「語文」、「數學」,具有重要意義。

新一版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里,教育部強調了小學科學要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科學實驗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已成為當前中小學生綜合能力考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看,科學實驗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來說確實是一次很大的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