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很多人把握不好這一點

書法易 發佈 2020-05-24T05:45:02+00:00

在運筆過程中,總有速度的快慢疾緩之分。明倪蘇門《書法論》說:「輕重疾徐四法,維徐為要…實際操作中應根據要求不同而論,筆者認為孫過庭《書譜》中論說較為科學、準確、辯證地闡述了運筆的快慢關係:「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

在運筆過程中,總有速度的快慢疾緩之分。如何掌握好,那可是練筆時不可忽視的大事。明倪蘇門《書法論》說:「輕重疾徐四法,維徐為要……此法一熟,則諸法方可運用。」此為主張先學孰慢者。唐韓方明為主張快者,他在《授筆要說》中說:「落筆要快,快則意出。」再如唐歐陽詢《傳授訣》講:「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另有清劉熙載《藝概》中說:「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此上四種主張均有不同。實際操作中應根據要求不同而論,筆者認為孫過庭《書譜》中論說較為科學、準確、辯證地闡述了運筆的快慢關係:「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閒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所以說,如何把握好運筆的速度、技巧,還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強化訓練。


  一、運筆速度在各種書體中的變化。不同的書體對運筆速度有著不同的要求,切不可千篇一律。行、草書在筆法結字上有很大的自由度,結字可側跌宕,數個字可纏綿一起或筆斷意連,用筆的張弛伸縮,提按頓挫隨機而變,直線、弧線的任意組合,單個字中的連筆。這些都提供了加快運筆速度的契機,或者說,提供了快又可以放慢的條件。那麼,楷、篆、隸書的筆法結字是字字、筆筆獨立的,又需細化運筆的過程。這就使運筆在時間上有了慢的條件。當然,也需有筆斷意連的氣韻,但筆法外在表現上已不存在縈帶纏繞,速度自然也就放慢了。


  二、運筆速度與墨分五色的變化。墨分五色之墨韻離不開水與宣紙、毛筆的關係,但也和運筆速度息息相關,由於墨落到宣紙上有一個滲化的過程,所以落墨之時必須要掌握好火候,不然會失控造成敗墨,就失去其墨趣、墨韻了。那麼,在筆中飽蘸墨後應連續寫下去,直到渴墨後不能再寫了,再飽蘸墨寫下去。這裡就有一個運筆速度的要求:「筆中飽蘸墨滲化快,此時運筆速度則需快,筆中渴墨滲化慢,此時運筆速度則需慢。」反之,該快而慢,結果是停滯凝結,形成「墨豬」。該慢而快的話,離鈞在《書訣》中說:「未能速而速,謂之狂馳……狂馳則形勢不全。」其實速度與墨色是互為制約、互為表現的一種關係。


  運筆速度與節奏韻律、風格的變化。風格決定了節奏韻律,節奏韻律的不同產生了風格,它們都存在於各種書體中,都產生了不同的運筆速度:奔放狂爽的,節奏韻律跳動大,運筆速度需勁急;雅逸靜謐的,節奏韻律超於平和,運筆速度徐緩;古樸凝重的,節奏韻律穩重殷實,運行速度需遲澀等。同是一個人寫的不同作品或書體也會在風格、節奏韻律上有運筆速度的暢達與遲緩,這就要求作者掌握好各種需要的運筆速度,特別在風格差異大的、節奏韻律強烈的行草書中,反差極大。


  由此可知,墨色、字體、風格、節奏韻律等對運筆速度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那麼,書法家對各種用筆技巧的熟練掌握能力,顯然就決定了創作成功的關鍵,那樣,在創作時,隨著自己的情性,將會寫出美麗和諧的線條和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作品來。


筆法介紹與運筆技巧

二、中鋒運筆


用中鋒運筆寫出來的筆畫由於書寫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質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筆畫邊線光潔平整,如刀切的一樣,古稱『古釵腳」;另一類筆畫邊緣毛澀不平,如萬年相藤,古稱「屋漏痕」,或稱之謂「金石氣」。前者書寫速度略快,用力平均,顯示出剛健挺拔、富有朝氣的美。後者書寫速度略慢,比較用力,手指路有震顫。顯示出遒勁涵蘊而又老成的美。初學者應該先練習前一種乾淨利索的線條。待熟練了再追求「屋漏痕」。實際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決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顫抖或扭動去做是不行的。

四、側鋒運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