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莫洛托夫雞尾酒」,真的是蘇聯人發明的嗎?

谷火平 發佈 2020-01-30T14:57:23+00:00

蘇聯時任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但事實上,莫洛托夫雞尾酒並不是蘇聯人發明的,其發明與命名皆是由芬蘭人完成的,這起源於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又名冬季行動。

一提起燃燒瓶這種投擲武器,熱愛軍事的人往往會想起它的另一個優雅的名稱:"莫洛托夫雞尾酒",這種武器是游擊隊等非正規部隊的常用品,由於其極其容易製作的特性,造就了其使用的廣泛性。雖然軍隊也會採用這種武器,但不同於簡單的燃燒瓶,軍方使用的是制式凝固汽油彈。那麼"莫洛托夫雞尾酒"這種武器,究竟是誰發明的呢?

聽名稱,莫洛托夫雞尾酒中的"莫洛托夫"應該是一個蘇聯人的名字,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作戰中,幾乎每一位士兵都配備了燃燒瓶。因為蘇聯的伏特加酒精濃度高,用來製造燃燒武器最合適不過,而事實上,莫洛托夫雞尾酒中的"莫洛托夫"的確是蘇聯人,他是蘇聯上世紀30年代外交人民委員會(即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蘇聯時任外交部長莫洛托夫

但事實上,莫洛托夫雞尾酒並不是蘇聯人發明的,其發明與命名皆是由芬蘭人完成的,這起源於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又名冬季行動。由於蘇芬戰爭中,芬蘭士兵的裝備和人數遠遠遜色於蘇聯士兵,在冬季的北歐雪原,芬蘭士兵只能腳踩滑雪板,身穿白色偽裝服在叢林中狙殺蘇聯士兵。但由於火炮數量的不足,往往在應對敵方裝甲車輛時會顯得力不從心。為了守衛曼納海姆防線,芬蘭人借用了西班牙內戰期間的早期"燃燒瓶"武器,使用玻璃瓶盛裝汽油、酒精、磷以及鋁等助燃劑,通過點著後向蘇聯陣地投擲,帶來極大的殺傷效果,一旦燃燒瓶被精準投擲,命中蘇聯坦克的發動機部位,那麼很容易能夠將一輛坦克燃燒到報廢。

由於在戰爭中,蘇聯屬於強勢的一方,且主動發動了對芬蘭的侵略,遭到了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一時間,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藉口來掩飾對芬作戰,最後竟謊稱"蘇聯的轟炸機是在向芬蘭民眾空投麵包而不是炸彈",當時西方媒體將其戲謔地稱為"莫洛托夫的麵包籃"。在得知這個諷刺的外號後,芬蘭士兵把向蘇聯軍隊投擲的瓶裝燃燒彈,也賦予了一個以莫洛托夫命名的極富藝術氣息的名稱:"莫洛托夫雞尾酒"。

莫洛托夫雞尾酒的主要成分是易燃液體,瓶口使用軟木塞、橡膠或者牛皮膠帶封住,瓶口上扎布條用於做引火材料,並浸潤酒精。使用時將布條點著,並將玻璃瓶拋出,當玻璃瓶因投擲而破碎後,傾灑而出的易燃液體被火焰點著,其猛烈的爆燃和熱度擁有很強的殺傷效果。

蘇芬戰爭結束後,蘇聯借鑑了芬蘭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在新款的制式燃燒瓶中,把原本使用的布條點火裝置換成了兩根密封有濃硫酸的玻璃管,玻璃管破碎後濃硫酸被易燃液體中的水分稀釋,從而大量放熱並點燃燃燒瓶,可以使得士兵在使用時不用點火。

莫洛托夫雞尾酒雖起源芬蘭,但卻發揚於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面對德國裝甲師的大舉進攻,一時間被打得落花流水,而那時士兵應對德國坦克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這種為了諷刺蘇聯而命名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因此這款武器的名聲才變得響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