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的掠海殺手:聲名顯赫的「飛魚」反艦飛彈

國平軍史 發佈 2020-05-24T22:52:40+00:00

二戰以後,鞏固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地位,法國似乎喪失了在世界政治中的重大影響力,畢竟貝當政權向納粹德國舉手投降,戰後能擠進聯合國安理會常委,實際上法國人真是是燒了高香了,海外殖民帝國的結束,加劇了法國在全區地位的下降。

二戰以後,鞏固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地位,法國似乎喪失了在世界政治中的重大影響力,畢竟貝當政權向納粹德國舉手投降,戰後能擠進聯合國安理會常委,實際上法國人真是是燒了高香了,海外殖民帝國的結束,加劇了法國在全區地位的下降。

彼時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將外交和國防政策建立在主權、獨立和全球角色三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之上,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委和核大國,法國將軍事和外交的強國地位,折射到國防工業領域。

冷戰中,法國的三軍武器裝備,既強調研發製造的高度自主性,也強調技術上的可擴散性,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國防的需求,同時在尋求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以獲得良好的口碑,以此維持法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飛魚」反艦飛彈就在此背景下誕生。

「飛魚」反艦飛彈的立項:

六十年代中期,法海軍確定了「可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配套武器的新一代反艦飛彈,認為新型反艦飛彈能採用標準的533mm魚雷發射管進行水下發射,以保證潛艇的隱蔽性和攻擊的突然性。

反艦飛彈要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且具備一定程度的自導能力;有某種形式的掠海飛行彈道,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動力射程不低於40公里,且戰鬥部能保證命中2枚時,能擊沉一艘5000噸級的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面大中型作戰艦艇。

法海軍將「飛魚」反艦飛彈的立項,與戰略飛彈核潛艇力量的建設進行緊密捆綁,無疑令新一代反艦飛彈的研發獲得了資源上的天然優勢,但同時卻對反艦飛彈的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畢竟是裝載在「可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上。

況且,法軍對於海基核力量的發展最為重視,發展到21世紀的當下,法軍已經沒有陸基洲際飛彈和空基的戰略轟炸機,憑藉水下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潛射遠程核飛彈在支撐法國的大國地位。

潛射反艦飛彈,在水下發射以後,要先後在水和空氣兩種不同的介質中運動,海浪和海流都會對反艦飛彈的正常出水姿態形成較大的影響;此外,水下潛艇的航速、搖擺等狀態,也會影響導潛射反艦飛彈的發射。

雖說法國軍工早就掌控了艇載彈道飛彈的水下發射技術,但艇載反艦飛彈卻是一種飛航式飛彈,需要從艇艏的魚雷發射管發射,而不是艇體舯部的垂直發射管發射,意味著反艦飛彈的離艇狀態、水下運動狀態、出水姿態等,都與艇載彈道飛彈發射技術有非常大的不同。

艇載魚雷管發射技術,成了法國軍工的攔路虎,彼時戴高樂總統對於法國海基核打擊力量的需求願望極為強烈,無法忍受建造中的「可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缺乏這一關鍵艇載武器系統。

對此,法海軍建議先製造可用於水面艦艇或是戰機的武器系統,在積累技術的前提下,對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突破,再轉入潛射武器的研發製造。

將「飛魚」反艦飛彈定為艦載武器:

作為飛彈本身的關鍵技術,此時基本上已經獲得突破,不存在什麼大的技術障礙;水面艦艇的空間相對潛艇要寬敞許多,且發射裝置的研製難度較低。

「飛魚」反艦飛彈的研發者,法國航宇公司曾幫助瑞典海軍將RB-08岸艦飛彈系統整合成艦載反艦飛彈系統,裝備在其4艘「哈蘭」級火炮驅逐艦上,使其搖身一變,就成了飛彈驅逐艦,這些開發經驗都能直接運用於「飛魚」反艦飛彈的研發和裝備。

此外,西德海軍包括英國皇家海軍,對於水面艦艇裝備一種先進的反艦飛彈都非常渴望,意味著一旦「飛魚」反艦飛彈研發成功,將獲得可觀的外銷訂單,不僅能夠攤薄「飛魚」反艦飛彈的研發費用,而且還能擴大法國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這對法國航宇公司來說,更增添了要研發成功「飛魚」反艦飛彈的信心和動力。

「飛魚」反艦飛彈,從開展設計到交付軍方開始鑑定用了5年時間,在地中海試驗中心試射16枚,其中1枚在3級海況下,動力飛行38公里之後,在吃水線以上7米處擊中靶艦;希臘1艘巡邏艇用「飛魚」反艦飛彈擊沉了1艘排水量300噸的改裝貨船;尤其是英國皇家海軍以及西德海軍在5級海況下,發射了10枚「飛魚」反艦飛彈, 全部命中了水上預先設定的目標。

「飛魚」反艦飛彈的技戰術性能:

「飛魚」反艦飛彈,由導引頭、前儀表艙、戰鬥部、主發動機、助推器、後設備艙等六大部分組成,是一種採用低掠海彈道的亞音速飛航式飛彈,彈體長4.7米,彈徑0.35米,彈重67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0.9馬赫,射程40-70公里。

飛彈採用慣性導引+主動雷達導引,能在2秒鐘內跟蹤15公里距離的一個100平方米類似250噸級巡邏艇的目標,導引頭是一種主動式單脈衝雷達裝置,搜索速度30公里/秒,對於快艇類目標,在6級風浪下的作用距離為20公里。

飛彈採用具有衝擊波和破片殺傷能力的穿甲戰鬥部,配延時和近炸引信,在70度傾角下產生穿甲效果,能進入艦體內3.5米處爆炸,戰鬥部重165公斤,裝藥為TNT40%、黑索金60%;能使1艘長90米、寬10米的水面艦艇被擊中1枚飛彈之後,就喪失戰鬥力。

其飛行末端有三個高度,即8米、4.5米和2.5米,可根據不同海況而選擇,對於1000噸以下的小艇來說,可能反艦飛彈會快速從艇上掠過,因此,就要求有近炸功能以及毀壞艦面設施的能力。

對於戰鬥部設計要求,一是直接命中時,要能穿入艦體內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威力要大,戰鬥部要有尖銳的外殼,穿透能力強;二是近炸時,要能儘量摧毀艦面建築和設備,就要有足夠數量和重量的彈片。

戰鬥部外形採用炮彈形,堅硬尖銳頭部;為了保證攻擊角不小於60度時,能穿透甲板,且不打滑,在彈頭上加了6個防滑爪。

「飛魚」反艦飛彈,在發射前的啟動時間需要60秒,主要是預熱尋的頭的磁通管,要輸入目標距離和航向、發射平台本身的航向、速度,以及垂直參考點;此外,還有雷達開啟距離,終端飛行高度,以及引信選擇等。

作為一種水面艦艇使用的反艦飛彈,「飛魚」的發射裝置採用儲運發射箱設計,也即儲存和發射裝置合二為一,發射箱最典型的是雙聯裝置。

儲運發射箱用不鏽鋼板製成,長5.44米,寬1.13米,高1.17米,凈重1.01噸;彈翼在儲藏箱中為展開式,故儲存發射箱的體積較大。

定型以後的「飛魚」反艦飛彈,裝備法國海軍7艘「高爾貝」級巡洋艦、16艘「杜爾維勒」級一等護衛艦,外界將其視為驅逐艦,以及「貞德」級直升機航空母艦等各類水面艦艇。

「飛魚」反艦飛彈的實戰案例:

1982年4月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當英軍試圖在阿格拉達布萊灣開闢第二條戰線時,阿根廷岸防部隊海岸警戒雷達捕捉到游弋於希拉夫灣外近海,試圖對登陸部隊進行炮火支援的英國皇家海軍「郡」級「格拉摩根」號驅逐艦以後,發射了3枚「飛魚」反艦飛彈,「格拉摩根」號驅逐艦的雷達發現快速逼近的「飛魚」反艦飛彈,將艦艉轉嚮導彈來襲方向,以減少命中機率,避免讓反艦飛彈以90度直角撞擊艦體。

同時「格拉摩根」號驅逐艦發射干擾火箭,但性能落後海的海貓防空飛彈沒能鎖定來襲的「飛魚」反艦飛彈,干擾火箭彈誘開了其中的2枚「飛魚」反艦飛彈,1枚「飛魚」反艦飛彈則直接命中了「格拉摩根」號驅逐艦的中後部甲板,飛散的彈片使其艦艉的「海貓」防空飛彈發射架受創,導致該艦遭遇重創。

阿根廷空軍從法國採購了14架配備「飛魚」AM39空射反艦飛彈的「超軍旗」攻擊機,隨後利用戰前從英國購買的2艘42型驅逐艦,作為模擬反艦攻擊的對象,日後阿根廷對同為42型驅逐艦的「謝爾菲德」號時,自然是和演習一樣駕輕就熟地發起了攻擊。

在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英國皇家海軍遠征馬島艦隊中的征服者號核潛艇用2枚彈頭有363公斤的重型魚雷擊沉以後,阿根廷海軍就被嚇破了膽,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和航空母艦在內的水面艦艇就整體窩在了軍港內,不敢對馬島海域附近的英國皇家海軍發起攻擊,成了馬島戰爭的旁觀者。

阿根廷陸軍在重要據點斯坦利港、達爾文被英軍攻占以後,也很快選擇向登陸成功的英國陸軍繳了械,等於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成了反擊遠道而來的英國遠征打擊群的主力,空軍憑藉滿腔熱血和一己之力,用法制「飛魚」AM39空射反艦飛彈,甚至有飛行員冒險採用超低空接敵,臨近敵艦快速爬升,用普通航空炸彈轟炸英艦的壯舉,阿根廷空軍的表現令全球軍界肅然起敬。

阿根廷空軍重創了英國皇家海軍艦隊,擊沉了42型驅逐艦「謝爾菲德」號、「考文垂」號;21型護衛艦「熱心」號、「羚羊」號;「大西洋運送者」號滾裝船、「格拉海德爵士」號登陸艦;此外,被阿根廷空軍擊傷驅逐艦3艘,護衛艦11艘,登陸艦2艘,掃雷艦1艘。

馬島戰爭令「飛魚」反艦飛彈聲名鵲起價格飆升:

馬島戰爭之前,每枚「飛魚」反艦飛彈,售價僅為19.7萬美元,甚至都包括了支援設備等;馬島戰爭以後,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飛魚」反艦飛彈一彈難求,價格飆升至130萬美元一枚。

1987年5月17日晚10時左右,美海軍「斯塔克」號護衛艦在波斯灣巡弋,位置在伊拉克宣布的伊朗沿岸交戰區3公里之外,突然遭受1架伊拉克戰機的攻擊,在距離美護衛艦35公里處,發射了2枚「飛魚」反艦飛彈。

「斯塔克」號護衛艦的雷達,未能捕捉到來襲的反艦飛彈,但「飛魚」反艦飛彈的主動雷達早已牢牢鎖定了目標,以3米高度貼著海面快速飛來,第一枚「飛魚」飛彈直接穿透了艦橋下方的艦體,戰鬥部居然沒爆炸,但飛彈內剩餘的火箭燃料,卻引發了艦體內大火。

第二枚「飛魚」反艦飛彈,幾乎擊中了同一處,「斯塔克」號護衛艦艦艇上雷達反射最強烈的部位,此枚飛彈的戰鬥部爆炸了,在艦體上炸出了一個3X4.6米的大洞。

「飛魚」反艦飛彈,導致「斯特克」號護衛艦上有29名美海軍艦員在爆炸和火災中死亡,其中,有2名艦員被拋離軍艦,就此失蹤;另外,有29人負傷,其中,有8人因傷重而死亡。

1984年10月1日,舉行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細心的觀眾從駛過天安門的裝備陣容中,發現了一款外觀、形狀、大小和法國航宇公司「飛魚」反艦飛彈幾乎一模一樣的C-801反艦飛彈;其最小射程8公里,最大42公里的射程,與「飛魚」反艦飛彈也非常相似,儘管有文章稱C-801是我國自研,但卻不排除從法國航宇公司獲得了有關的技術支撐。

當時,中法關係較好,從法國航宇引進了「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SA365海豚直升機、SA-321超黃蜂直升機、「海響尾蛇」防空飛彈、T-100C型100mm單管自動艦炮等武器裝備。

結語:

當初,作為法國戰略核打擊力量的重要配套武器,「飛魚」反艦飛彈被賦予了極高的優先級別,但最終「飛魚」反艦飛彈卻成了法國海軍包括其他西方海軍水面艦艇的必備武器,以及空軍戰機實施空艦打擊的主要機載武器。

1982年爆發的英阿馬島戰爭,讓「飛魚」成了一款國際軍火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反艦飛彈,其身價也是水漲船高,讓法國航宇公司賺了個缽滿盆滿。

作為一個擁有完整自主國防工業的國家,航宇公司在高技術武器研製方面擁有了豐富的經驗,同時「飛魚」反艦飛彈也為鞏固法國國防安全、增加國家影響力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當年,「超軍旗」艦載攻擊機攜帶空射「飛魚」AM39反艦飛彈從法國海軍「克萊蒙梭」航空母艦上起飛時,承擔著法國海軍的艦載防空、反艦、對艦(地)攻擊和偵察任務,是何等的榮光和驕傲;100架達索公司研製的能攜帶空射「飛魚」AM39反艦飛彈的「超軍旗」艦載攻擊機,成了冷戰時期西方海軍打擊蘇聯紅海軍龐大水面艦艇的有生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