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措施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4-21T06:12:07+00:00

當馬鈴薯開始展葉時,工作人員需使用濃度各為0.3%和0.1% 的磷酸二氫鉀與硫酸鎂溶液,將其均勻混合後均勻噴洒在馬鈴薯葉面上,每隔10d 進行一次葉面噴肥,連續噴洒3 次至5 次即可。

由於受到品種不良、水肥管理不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馬鈴薯在栽培種植過程中極易出現產量低下、品質低劣以及病蟲害等各種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馬鈴薯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的研究,本文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相應理論參考的同時,也可以為深入落實馬鈴薯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給予一定實踐指導。

1 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1.1 選種整地


為有效提升馬鈴薯產量,確保其具有較高的品質,在栽培馬鈴薯時相關工作人員首先應當深入踐行因地制宜的原則,選取適宜本地區的且具有高產特性和較高抗病性能的優質馬鈴薯品種。其次選擇地形平坦、土壤較為疏鬆,土壤肥力較強的偏酸性砂質土壤地區,作為馬鈴薯種植地,確保所選種植地與馬鈴薯栽培種植需求完全相符。在選茬時,禾穀類、豆科作物等較為適宜和馬鈴薯輪作,但不應選擇茄科作物和馬鈴薯進行輪作。最後,在馬鈴薯栽培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栽培區進行深耕細肥,要求深耕深度應介於30cm 至33cm 之間。同時工作人員也應將生長在壟面之上的所有雜草全部清除乾淨,避免其與馬鈴薯爭奪營養而影響馬鈴薯的增產增收。

1.2 切塊催芽

對馬鈴薯種子進行科學處理,也是保障馬鈴薯健康生長,獲得較高產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此過程中,以切塊和催芽兩大技術要點最為關鍵。首先,在切塊時,工作人員應當在認真消毒切刀之後,沿頂芽將種薯縱向切開,而後根據芽眼位置橫向切開,要求每1000g 種薯應當切成30 塊至40 塊,各切塊必須至少有一個芽眼。各切塊重量應控制在35g 至40g。其次,在催芽階段,工作人員需要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將1000 倍農用鏈黴素與適量多菌靈進行充分均勻混合,隨後將溶液均勻噴洒在切好的馬鈴薯塊莖上,將其集中堆放後進行自然晾乾。為防止馬鈴薯水分快速蒸發,工作人員需在馬鈴薯塊上覆蓋一層草簾,待7d 後觀察馬鈴薯塊莖,若有1cm 左右綠芽即可揭簾並進入播種階段。


1.3 科學播種

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馬鈴薯的具體品種及其生長要求,同時結合所在地天氣情況等,合理選擇播種時間。當土壤深度達到10cm,溫度在7℃至8℃時即可進行播種。春季播種時,需要在霜凍前10d 完成播種,且馬鈴薯種植行距需控制在55cm 至60cm,植株間距則需控制在25cm 至30cm。每公頃種植3800 株至4300 株馬鈴薯,為有效提升播種效率,可選用機械化播種方式,運用專業的播種機進行覆膜開穴播種。其中起壟種植壟溝寬度應為40cm,壟寬則需達到80cm,播種深度應控制在11cm 至13cm,播種時芽眼需全部朝上。

1.4 水肥管理

馬鈴薯栽培種植前,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每畝地5000kg 的用量,將農家肥施入土壤中,同時還需在每畝地中,將各20kg 的硫酸鉀與尿素和15kg 磷酸二銨施加其中,以此有效提高土壤肥力,達到提升馬鈴薯產量的目的。當馬鈴薯開始展葉時,工作人員需使用濃度各為0.3% 和0.1% 的磷酸二氫鉀與硫酸鎂溶液,將其均勻混合後均勻噴洒在馬鈴薯葉面上,每隔10d 進行一次葉面噴肥,連續噴洒3 次至5 次即可。當馬鈴薯塊莖長度達到2cm 後,工作人員需要立即根據當地天氣情況、土壤濕度情況等對馬鈴薯進行適當灌溉,而當進入接莖後期,則需停止一切灌溉操作。另外,為達到節約養分提高產量的效果,當馬鈴薯孕蕾開花後,工作人員需立即掐去花蕾。

2 馬鈴薯栽培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

2.1 常見病害防治措施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常見病害主要包括環腐病、晚疫病等。工作人員需在深入分析各常見病害高發時間、病情特點等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病害防治措施。如每年7 月至8 月為馬鈴薯晚疫病高發期,在晚疫病防治期間,工作人員一方面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施灑適量藥液並認真觀察馬鈴薯生長情況,一旦發現有病株出現需迅速將其拔除。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在及時將病葉摘除後,應對其進行就地深埋並撒上適量石灰對其進行消毒處理。此後每隔10d 工作人員需在病株附近的植株葉面與根莖部位,均勻噴洒一次波爾多液或是清霉可濕性粉劑等藥物,從而徹底殺滅病菌。

2.2 常見蟲害防治措施

馬鈴薯栽培種植期間常見的蟲害主要包括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蟲等,在防治時同樣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密切結合蟲害特點、病情嚴重程度等,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以防治地老虎為例,工作人員首先需要通過越冬深翻的方式,將原本深埋於土壤中的幼蟲翻至地表,直接凍死幼蟲。其次需將地塊中的雜草及時清除乾淨,將地老虎幼蟲、蟲卵數降至最少。最後,如果只存在輕微蟲害,則工作人員可以採用醋酸液誘殺的方式消除蟲害。


若地老虎蟲害已較為嚴重,工作人員應將500g 濃度為50% 的辛硫磷乳油與48% 毒死蜱進行充分混合,隨後將適量水以及20kg 左右的毒餌拌入其中,均勻撒在馬鈴薯地塊中,由此獲得理想的殺蟲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在馬鈴薯栽培種植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立足實際,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要求選用合理的栽培技術手段,對馬鈴薯選種、整地、播種等各項關鍵點進行嚴格控制。同時運用深翻處理與噴洒藥液等方式,加強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從而進一步提升馬鈴薯的產量與品質,實現馬鈴薯增產增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