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係學」越來越讓人厭煩?看孫悟空如何被折磨成無能之輩

好奇文史談 發佈 2020-01-30T18:10:26+00:00

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當提到一個人不善於跟別人打交道時,就稱他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也就是說他跟所有人都"沒關係",不進行"人際交往"。



《西遊記》是一部給人很多感悟的小說。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孫悟空,看他如何由"齊天大聖"被"人際關係"折磨成了"無能之輩"!

孫悟空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一個人物。他出身奇特,無父無母。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當提到一個人不善於跟別人打交道時,就稱他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也就是說他跟所有人都"沒關係",不進行"人際交往"。孫悟空就是這樣一個"沒關係"的人:誕生地乾乾淨淨!後來孫悟空占山為王,又跟隨菩提祖師學習法術,成為天上地下很厲害的一個人物。他不服管教,大鬧天宮,托塔李天王夠厲害吧,可帶領10萬天兵天將都沒有降服孫悟空,最後玉皇大帝無法,請來如來佛祖才收服孫悟空,壓覆在五行山下!在《西遊記》里,真正能降服孫悟空的只有兩個人:如來佛祖,菩提祖師!



但是,隨著孫悟空被唐僧解救出來,我們看到他一個很大變化:能力逐漸下降,沒有從前那麼有本事了!



比如在降妖除魔的時候,孫悟空一次比一次變得縮手縮腳。當然,你可以說這其中有唐僧掣肘。唐僧是個肉眼凡胎,分不清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妖怪,妖怪變化成好人來迷惑唐僧,唐僧就心軟了,所以孫悟空在除妖時,就得顧慮唐僧的緊箍咒!三打白骨精是個典型的案例,這一次孫悟空乾脆不幹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回花果山占山為王,多麼自由自在,省得受你老和尚的窩囊氣!直到豬八戒來請,以花言巧語給孫悟空戴上了一頂高帽子,孫悟空才返回。幾次三番被唐僧念咒,孫悟空當然學乖了,不像以前那樣直性子: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分辨地黑白分明,他漸漸學會了"模糊策略",看透不說透。這誠然是唐僧調教的結果,但最主要的是孫悟空發現了人與人之間,或者說人與妖之間的一個秘密,那就是"人際關係"!



唐僧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年輕時看《西遊記》,覺得81難是隨機的,年齡漸長後才明白,81難是如來佛祖安排好的,都有劇本!目的是考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意志!這同時也決定了唐僧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妖怪,都是沒有危險的!否則的話,妖怪們要吃唐僧肉,不是早就吃了,可我們看到,一旦妖怪們捉到唐僧,就會留到明天晚上再吃,給孫悟空等人營救唐僧留出時間。妖怪們既然大多都是安排好的,這就說明:妖怪們都是有後台的,也即都是"有關係"的!



青牛精是很厲害的一個妖怪,給唐僧師徒製造了很多困難。它有一個法寶叫做金剛鐲,能夠套走別人的兵器。孫悟空這麼厲害的一個人,在對陣青牛精時戰鬥力不斷下降,以至於不得不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但搬來的救兵毫無效用。無法,孫悟空只得去求如來佛祖,看這個妖怪到底是什麼來歷。後來輾轉才查明青牛精的來歷,原來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騎,趁著看管的童兒睡著,下界為妖!孫悟空舉棒要打,太上老君道:"悟空住手,饒了它吧!"



最後太上老君把青牛精收服,坐在背上返回天宮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說明到了這時候,孫悟空在降妖除魔時,已經不是單純地舉棒就打,而是要找它的"後台老板",運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學乖了",發展到"運用智謀"的階段了!



這樣查找妖怪"關係網"的例子還有很多。


青毛獅怪是文殊菩薩的坐騎,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黃眉老佛是彌勒佛手下的童兒,另外還有金毛吼、鯉魚精、金翅大鵬鳥等妖怪,不是來自於天庭,就是來自於西天。甚至連金鼻白毛老鼠精都跟托塔李天王是義女義父關係,這說明老鼠精非常聰明,懂得經營"關係網",所謂的背靠大樹好乘涼是也!



孫悟空由最初的天不怕地不怕,到後來戰鬥力逐步下降,是墮進了"關係網"的緣故。大部分妖怪不是跟這個神仙有關係,就是跟那個神仙有關係,好不容易戰勝了,剛要打死,就有一個神仙出來:"悟空且慢,饒它一命吧!"孫悟空此時能怎麼辦?一棍子打死肯定要得罪人了,只能順水推舟做個人情:"領回去吧,好好管教!以後在玉帝面前多給我說點好話兒!"神仙們自知理虧,自然也賣個人情給悟空,一旦悟空有什麼需要,就會積極地出手相助!



是的,孫悟空與以前相比似乎變得"很無能"了,但不能不承認,他的能力實際上是越來越高,因為他已經學會了運用"關係"!但是這種"活學活用",到底是一種進步呢還是退步?



感悟:

《西遊記》呈現的是兩種世界觀。一種是佛家的世界觀,萬事萬物都是命中注定的,一如唐僧的取經,81難都是如來佛祖安排好的。在彌勒佛收服黃眉怪的時候,就對孫悟空說道:"之所以如此,一來是我不謹慎,家中走失了人口,二來,也是你們命中注定的,該有這樣一個劫難!"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天庭安排這麼多魔怪去為難唐僧,目的就是去除唐僧師徒的"心魔",是一個凈化自我意志的過程,每戰勝一次妖怪,就是戰勝一次心魔!

另外一種價值觀,就是2000多年來儒家的價值觀!

儒家講究入世。入世的目的就是參與人間治理。這就少不得人與人之間要打交道,經營"人際關係"。孫悟空由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個主兒,到最後逐漸變得含蓄、婉轉、察言觀色、見機行事,從好的方面說,我們認為孫悟空成熟了!正如現實生活里的我們一樣,年輕時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生活中歷練幾年,稜角就漸漸磨沒了,開始用婉轉或智謀的方式來做事情!

也就是說你開始講究"人脈"或者"經營關係網"了!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時代在轉變,"關係學"已經越來越讓人感到厭煩!一個人的發展不應該由"關係"來決定,而是由"能力"和"規則"來決定,惟其如此,才能讓一個人的本領越來越大,幹事創業更加有益於社會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