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與五臟六腑及經絡的關係

深圳敦敏堂 發佈 2020-01-07T06:51:35+00:00

《黃帝內經》:寒暑燥濕風火, 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這裡提到了天之陰陽與地之五行,那麼這些五行陰陽如何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及經絡對應的呢?

《黃帝內經》:寒暑燥濕風火, 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這裡提到了天之陰陽與地之五行,那麼這些五行陰陽如何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及經絡對應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河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我們用這個圖的上下左右中與人體進行對應:下方的水對應五臟之中的腎上方的火對應五臟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對應五臟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對應五臟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對應五臟之中的脾這是地之陰陽與人體五臟的對應。

那麼寒暑燥濕風火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所以人體出了與地之陰陽對應外,還要與天之陰陽對應。

OK,現在我們看一下,人體是如何與天之陰陽對應的。

《黃帝內經》: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得到肝之地氣屬木,肝之天氣為風;心之地氣屬火,心之天氣為熱;脾之地氣屬土,脾之天氣為濕;肺之地氣屬金,肺之天氣為燥;腎之地氣屬水,腎之天氣為寒。所以五臟的生成,實際上就是天地之氣相交感。

《黃帝內經》: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這裡引出了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的概念,那麼這些概念是如何與臟腑相對應的呢?

這個問題在《靈樞·經脈》中有答案,即以人體經絡的分部來進行命名的。五臟為陰,六腑為陽。

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當然,至於六腑的形成,黃帝內經給出一個解釋: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膽,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雖然膽為地氣所生,但是在臟腑陰陽的劃分中,屬性為陽。到這裡,五行與三陰三陽及臟腑就結合到一起了。

五行之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所以與五臟相對應的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也就分別對應五行中木火土金水。

這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呢?第一就是依據經絡在人體的實際分部,而對應的理論則是: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少陽與厥陰,陽明與太陰,太陽與少陰互相對應,雖然是這樣,但是這其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氣化的問題。黃帝內經提到: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

那我們來看一下,「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這句話與「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陽相火,標為陽,本為火,少陽從本則火化;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厥陰風木,標為陰,本為風,中為少陽,少陽從本從火化。

所以厥陰風木,少陽相火皆從火化。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來看「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與「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陽明燥金,標為陽,本為燥,中為太陰,與太陰同化。太陰濕土,標為陰,本為濕。

所以陽明燥金,太陰濕土皆從濕化。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與「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陽寒水,標陽,本寒;少陰熱火,標陰,本熱。

所以太陽從標則熱,從本則寒;少陰從標則寒,從本則熱。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知道了三陰三陽在人體氣化的規律,但是手足三陰三陽,氣化以哪一個為主呢?

先看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我們前面提到脾為濕土,肺為燥金,而太陰之上,濕氣主之,所以太陰經中,足太陰脾經主導;而手太陰肺經需要注意,太陰經從濕,肺五行屬金其性為燥。所以這就決定了手太陰肺經即不可以過濕,又不能過燥,不能太寒,亦不能太熱,是以肺為驕髒。

同樣的道理,足陽明胃經與手陽明大腸經,胃與脾互絡,五行屬土,本為濕;陽明與肺互絡,五行屬金,本為燥。陽明之上,燥氣主之,是以陽明經中,手陽明大腸經為主導。

如此類推:太陽經中,足太陽膀胱經為主導;少陰經中,手少陰心經為主導;厥陰經中,足厥陰肝經為主導;少陽經中,手少陽心包經為主導。

對寒暑燥濕風火氣化的解讀過後,我們來看《傷寒論》之中的太陽病,這裡就出現了惡寒,發熱的症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時而發熱,時而惡寒,這裡實際上就是從標從本不同,所出現的病症就會有所差異。

那麼太陽病是如何傳變的呢?實際上就是通過擾亂營衛氣血,打亂人體陰陽平衡,從而影響人體氣化的過程,這個氣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按照天地運轉的規律來運行。

如此一來,傷寒論中太陽病多用桂枝湯,目的就是為了調整營衛氣血的正常運轉。桂枝湯被譽為眾方之祖,群方之冠,之所以有這樣的美譽,就是因為這個方子可以調和營衛。營衛之氣的運行,在黃帝內經中,有提到營衛運轉。《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黃帝問於岐伯曰:人焉受氣?陰陽焉會?何氣為營?何氣為衛?營安從生?衛於焉會?老壯不同氣,陰陽異位,願聞其會。

岐伯答曰: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度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如是無己,與天地同紀。

黃帝曰:願聞營衛之所行,皆何道從來?

岐伯答曰:營出中焦,衛出上焦。

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

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所以桂枝湯中,桂枝主升,芍藥主降,生薑大棗甘草為中央運轉提供動力,通過加強內力作用,使得被擾亂的營衛氣恢復平衡。

同樣在《難經——三十二難》提到:曰:五臟俱等,而心肺獨在鬲上者,何也?

然: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相隨上下,謂之榮衛。通行經絡,營周於外,故令心肺獨在鬲上也。

就是說心主血,肺主氣。血為榮,氣為衛。這裡太陽病和心肺有什麼關係呢?太陽病,不是太陽經的病,之所以命名為太陽病,實際上是以六氣氣化來命名的。人身本就是一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無論是哪一種命名,都可能與五臟六腑相關連,因為人體之氣既有升降,還有出入,而氣的升降出入就是氣化的過程。人體之中有六氣,能夠掌握六氣的變化,就會把握人體的氣機。氣機的機關在哪裡呢?實際上就是陰陽,陰升而陽降,陰陽氣交之時,即為氣機開啟之時。

六經臟腑實為一體,因為人體即為一個整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