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亮 ‖ 迎「病」而上‍

方誌四川 發佈 2020-06-03T02:19:44+00:00

坐高鐵是一種冒險,但我還是決定迎「病」而上,趁早回樂山。那些天,確診及死亡病例的信息,成天在網絡、在微信群里晃蕩,著實讓人慌亂不已,但危機面前,我們夫妻相互鼓勵,坦然面對。

迎「病」而上

李晨亮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當網絡上「新冠肺炎疫情」信息鋪天蓋地洶湧而來時,我正在古城閬中老家過春節。可以說地球人與日俱增的「死亡」數字,讓我一下就寢食不安起來;我怕困在鄉下,畢竟還得趕回單位值班。坐高鐵是一種冒險,但我還是決定迎「病」而上,趁早回樂山。

大年初三早上6點,坐上侄兒的小車,戴著口罩的我們一路狂奔,去高鐵站趕7點57分的火車。路上幾乎見不到其他車與人,惴惴然似乎有新冠肺炎病毒在眼前晃動。到了高鐵站,周圍寂靜得可怕,乘客難得的稀少,一張張口罩在昏黃的燈下匆匆移動;我從未碰到過如此的緊張氛圍。

從閬中到樂山,我最怕的是遇到不戴口罩的人。結果趕車到了成都,坐在候車室內,一個不戴口罩的大爺居然靠近我,頻頻向我問東問西。我像遇到了一個奇怪的「刺蝟」,似乎滿身帶毒,逼得我頻頻側身躲避;我不知他究竟懷著什麼目的,問了一些我絞盡腦汁也答不上的問題。最後我乾脆搖手示意,快步離開了他。

坐上從成都至樂山的動車,我數了一下,整節車廂的乘客僅僅7個人。反而是在過道里走來走去的乘務員和保潔員,人次似乎超過乘客。有一種滑稽,有一種可笑,更有一種可怕的壓抑感,無聲無息地傳遞過來。

終於回到樂山,我鬆了一口氣。結果在高鐵站出口,一個持測溫槍的男子,伸出測溫槍,在我的額頭晃了兩下,然後發出「咦」的一聲。我的「老心臟」猛地收緊了,全身激靈。不僅如此,一位持測溫槍的女士示意男子退後,她伸出「槍」很果斷地在我額頭上又是一晃;晃了一次不說,間斷一下之後也發出「也」的一聲。這下我的心可以說是狂跳不止。好在她又拿「槍」在我額頭上晃了一下,然後一聲不吭地將這個黑洞洞的傢伙指向了下一個乘客。

在閬中、成都車站,我沒有遇到這種測溫度的情況;在樂山高鐵出站口,這種陣勢讓我虛驚一場,虛汗淋漓的我急匆匆趕去打的。在狹小的空間裡,司機一直高談闊論,我一路忐忑,生怕他是不是載過「病毒」,唾沫星子會不會穿越口罩……他與我,心裡揣著的,何止一顆勇敢的心呢!

此後,我在家隔離14天,班是不能值的了。

隔離期滿,我去單位報到,單位的門衛拿著測溫槍在我額頭上晃的時候,照樣發出「也」的一聲。我才知道,我額頭的溫度比其他人要低得多,而不是高了,要麼是32度左右,要麼是33度左右;那時我就在想,是不是「嚇」出來的低溫呢。開個玩笑好升到正常值呢!那些天,確診及死亡病例的信息,成天在網絡、在微信群里晃蕩,著實讓人慌亂不已,但危機面前,我們夫妻相互鼓勵,坦然面對。

於是,在居家隔離14天後的第二天,我每天深入企業檢查防疫工作和復工復產開展情況,妻子被安排去當三無小區的「守門員」,每天風雨無阻,一個人守著一個小區,檢查、登記……特別是對外來人員更要細緻入微地開展防疫宣傳等工作。

在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們迎「病」而上,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擔當;在我們協力抗擊、病毒節節敗退的時候,我們更多了一份淡定,多了一份從容。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應急管理局)

作者簡介

李晨亮,供職於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應急管理局,樂山市作家協會會員。在報刊發表散文作品400餘篇。《郵逢知己》獲光明日報社舉辦的「我心中的郵政」徵文一等獎,《節水「三部曲」》獲河北省大型節水系列徵文二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