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在侏羅紀早期恐龍牙齒演化研究上取得新發現

濰坊傳媒網 發佈 2020-05-11T11:22:15+00:00

牙好胃口就好——在恐龍演化過程中,蜥腳類恐龍為何能成為恐龍家族中的「大個子」,很可能是因為其把前輩基幹蜥腳形類恐龍在胚胎時期就具有更替牙齒齒系的特性又重新「撿」回來的緣故。

牙好胃口就好——在恐龍演化過程中,蜥腳類恐龍為何能成為恐龍家族中的「大個子」,很可能是因為其把前輩基幹蜥腳形類恐龍在胚胎時期就具有更替牙齒齒系的特性又重新「撿」回來的緣故。這是吉林大學恐龍演化研究中心專家領導的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該研究成果7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自然·通訊》上。

祿豐龍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基幹蜥腳形類恐龍。科學家通過對祿豐龍胚胎化石的研究顯示,其胚胎中牙齒的發育及替換機制,與成年祿豐龍牙齒的個體發育模式明顯不同,但卻與蜥腳類恐龍成年個體牙齒的發育方式近似。

蜥腳類恐龍由於體積龐大需要大量進食,牙齒會被嚴重磨損,因此需要具有快速而高效的牙齒替換機制來支撐其生存。此前人們不清楚蜥腳類恐龍這種牙齒髮育特性的起源,在其前輩基幹蜥腳形類恐龍身上也未發現過類似特性。

吉林大學恐龍演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軍說,恐龍胚胎化石十分罕見,而此項研究收集到的、保存著不同個體發育階段牙齒的祿豐龍胚胎化石更是罕見。研究人員運用交叉學科技術,結合了高精度顯微CT掃描與數據重建、化石骨組織學的研究方法,對多個祿豐龍胚胎化石中牙齒的個體發育情況進行了精細研究,並將其幼體和成年個體之間牙齒的發育模式進行了比較。

該成果由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生物演化與古生物化學」研究團隊首席科學家、恐龍演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羅伯特·賴茲(Robert Reisz)院士領導完成,來自中國和加拿大的多位學者參與其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