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谷歌大腦丶城市大腦丶全球腦與網際網路大腦的關係

人工智能學家 發佈 2019-12-16T13:01:39+00:00

人類很早就朦朧的發現社會組織具有神經系統的特徵。19世紀到20世紀,一些前瞻的哲學家們開始不斷將科技與腦進行了關聯,提出了"器官映射","社會神經網絡","全球腦"。


人類很早就朦朧的發現社會組織具有神經系統的特徵。19世紀到20世紀,一些前瞻的哲學家們開始不斷將科技與腦進行了關聯,提出了"器官映射","社會神經網絡","全球腦"。 21世紀之後,更多科技大腦概念不斷湧現,從網際網路大腦到城市大腦,從谷歌大腦、百度大腦、訊飛超腦到360安全大腦、騰訊超級大腦.這些概念的起源和相互關係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在19世紀到20世紀,三位哲學家的觀點與這個領域有關.其中第一位 恩斯特·卡普是德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技術哲學家,他於1877年出版了《技術哲學綱要》一書,首次使用了「技術哲學」一詞,因此卡恩被稱為技術哲學的創始人。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器官投影」學說,即人類在製造工具時會不自覺的模仿自己的某個器官。

第二位美國傳媒學家麥克盧漢是傳媒學科領域著名的奠基人和學者。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是麥克盧漢最重要的成名作。在這本書里,他提出「在過去數千年的機械技術時代,人類實現了身體在空間中延伸;在一個多世紀的電子技術時代,人類已在全球範圍延伸了自己的中樞神經系統並進一步在全球範圍擴展」

第三位是英國哲學家彼得·羅素(P.Russell),他與1983年撰寫了《地球腦的覺醒——進化的下一次飛躍》,對麥克盧漢的觀點做了近一步延申和明確,他提出人類社會通過政治、文化、技術等各種聯繫使地球成為一個類人腦的組織結構,也就是地球腦或全球腦.

在21世紀,更多科技領域的大腦概念被提出,2008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在論文<網際網路進化的7條規律中>提出在,在近40年的發展,網際網路的結構正在從網狀結構發展成大腦模型,網際網路大腦定義由此提出.

2012年,谷歌提出谷歌大腦,谷歌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大腦」命名自己複雜智能巨系統的科技企業,作為谷歌整體人工智慧計劃的一部分,谷歌大腦團隊一直致力於通過研究和系統工程,提升人工智慧的技術水平。此後百度大腦,訊飛超腦,阿里大腦,滴滴大腦,360安全大腦,騰訊大腦,華為EI智能體也不斷出現.

2015年,城市大腦定義在論文<基於網際網路大腦模型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提出.此後產業界,2006年阿里提出阿里城市大腦定義,科大訊飛提出城市超腦,華為提出城市神經網絡,騰訊提出城市超級大腦.

2019年出版的<崛起的超級智能>一書中提到,經過50年的進化,網際網路從網狀結構進化成為大腦模型,人類智慧和機器智能通過網際網路大腦架構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超級智能形式.

當世界科技巨頭公司將之自己的核心業務與網際網路大腦模型結合時,谷歌大腦等企業級大腦就出現了.當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受到網際網路的類腦化進程影響時,城市大腦,城市超腦,城市神經網絡等概念就孕育而生.

當網際網路的觸角蔓延到整個地球時,全球腦和地球腦概念就非常形象的表達了網際網路大腦模型此時的狀態.但全球腦或地球腦並不是網際網路進化的終點,實時上當網際網路的觸角擴展到月球,火星時,太陽系級大腦將會浮現,隨著人類科技步伐的繼續延伸,銀河系大腦,宇宙大腦或智慧宇宙將最終成為現實,這個並不是憑空的想像,而是對網際網路大腦模型持續擴張的自然推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