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黃金時代也要結束了?

海外達人kofi 發佈 2020-05-22T22:15:32+00:00

在全球防疫、海外排華嚴重的不利局面下,最近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教授的《疫情過後,留學的黃金時代也要結束了》一文,刷爆了國際教育工作者、准留學生們的朋友圈。


在全球防疫、海外排華嚴重的不利局面下,最近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教授的《疫情過後,留學的黃金時代也要結束了》一文,刷爆了國際教育工作者、准留學生們的朋友圈。結合當下被無數留學生稱之為「留學Hard模式」的2020年,似乎一個「黃金時代」,已經走到了尾聲。


真的如此嗎?


這裡的一個核心問題在於:到底什麼才是「留學的黃金時代」?

"



1

留學「鍍金時代」的結束


如果說,「去留學很簡單」的時代算「黃金時代」,那麼也許確實要結束了。就像何帆教授所說,走出去的中國留學生將面對更多「歐美各國對中國的排斥、歧視」。


但是,如果說,「去留學這件事體現出價值」的時代才是「黃金時代」,那麼,恕我直言:這個時代才正要開始。


回顧中國的歷史,第一批中國留學生走出去是伴隨著中國「開眼看世界」的需求的。他們「為了中國的崛起而讀書」,出去「師夷長技以自強」。而當他們學成歸國,中國發生了海嘯一樣的變化。孫中山、魯迅等許多人,都是留學生群體中湧現的。


▲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網絡


在我眼裡,那是中國人出國留學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不是因為那時候出國留學簡單,而是因為出國留學這件事有價值。


在過去的幾十年,出國留學變成了一件簡單卻廉價的事情——大量的出國培訓產業刺激著大家的慾望,偷來的標化考試答案和流水線的英語工廠幫助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走出去留學,我們被留學的「鍍金」效果裹挾著向前走,似乎出去留學就是「更好的選擇」。


然而這些留學生到底為我們的國家帶來了什麼呢?為華爾街的資本大鱷增加了更多中國交易員嗎?給矽谷的科技公司增添了一批東方程式設計師嗎?


此外,這些留學生自己能從留學中獲得什麼價值呢?——如果說,最開始「留學生」還是一個金字招牌,現在一個歐美名校歸國的「海歸」,在求職時其實也並不再具備特別的優勢了。花一百萬留學、歸國月薪幾千已經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創造價值和收穫價值,我認為從來就是統一的。如果一個留學生收穫不到他認為合理的「價值」,說明他創造的價值就不夠。


但是,時代現在正在改變。


2

留學「黃金時代」的回歸


我們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批中國留學生走出去的年代:全球經濟的困境、危機四伏的國際關係,各國對中國的猜疑、誤解、敵意... 跟當時比,中國富了、強了,但是,這絲毫不意味著中國的危機變小了——畢竟,於國際舞台之中,一個國家再強也只是大洋中的一股海流,無法左右潮水的方向。


有人說,第一代中國領導人解決的中國人挨打的問題,第二代中國領導人解決的是中國人挨餓的問題,第三代中國領導人現在要去解決的是中國人挨罵的問題。它們的優先級別可能有先後,但是對於中國屹立於世界之林的重要性卻不分彼此。


時代變了,青年的時代任務也改變了:如果說一百年前是「為了中國之崛起而留學」,今天的時代需要我們「為了中國之融入世界而留學」,這正是一個新的留學「黃金時代」的回歸。


當下的中國,迫切地需要融入世界,因而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懂得與世界溝通的人。


無論是投資、工程還是貿易,企業今天的舞台必然是全球的。中國企業之中需要了解國際商業規則、能夠在國際藍海中開展調研、能夠與國際合作方談判溝通的才俊,否則等待我們的將會是更多的「企業出海受挫」;


金融的壁壘正在被更加打通,我們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國際市場。在國際金融舞台上我們是不是韭菜,會不會再來幾次「原油寶」,中國公司海外上市會不會再來幾次「瑞幸」,跟我們是否具備通曉國際規則、能夠按國際規則來達成目標的人才密不可分;


▲瑞幸咖啡,到底沒能守得住它的「幸運」/網絡


政治與外交上,中國傳統以官方為主的外交方法與「正式」的外交辭令正在不斷碰壁,我們需要學會像西方國家那樣熟悉如何用政府和NGO、市場化媒體、社交媒體打「組合拳」,用一種其他國家、尤其是其他國家(掌握了選票)的普通民眾更能理解、更能認可的方式開展「公共外交」;


傳媒上,「宣傳」式的媒體報導能幫我們贏得了國內的民意,卻無法幫助我們在世界上講好中國故事。我們需要去了解國際上的媒體到底是什麼,它如何運作,如何順應著媒體的規則去實現我們的目的,甚至是建立起這個世界上尚不存在的具有國際信譽的中國媒體;


文化上,中國的文化作品如果想走向世界就需要了解世界的思維方式和世界的品味,否則《戰狼2》這樣的作品在國際上註定是笑話,不但無助於提高中國的軟實力,反而加深了別人對我們文化的敵意。


▲ 國內叫座、國外卻引發大量爭議的《戰狼2》/網絡


何帆教授說,留學未來能給大家的收穫是「我有一段獨特的經歷,我學了一門語言,我交了國外的朋友,我還知道在異國他鄉是怎麼生活的。」


我覺得不是,留學未來能給大家的收穫是「我了解外面世界是怎樣的,我還知道怎樣跟外面世界的人打交道」——當然,並非每個留學生都能做到如此:如果一些中國留學生到了國外還整天跟中國學生扎堆、刷中國的公眾號、看著中國的綜藝,那麼他們恐怕只會變成既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世界的一代。


在「了解世界」這件事上,留學生是中國最有希望的一群人:他們不存在語言障礙,能有機會較長期地生活在國外,能夠浸入國際化的教育,能夠以同學的身份結交一幫伴隨一生的外國朋友,能夠理解當然地以「學習」的姿態去叩問這個世界上的知識。


作為一名曾經的留學生,我對這個群體創造出來的可能性,有著巨大的期待。


3

「黃金時代」的留學生,應創造真正的價值


是時候了,讓留學回歸它的本義。入讀歐美名校從來就不應該是國際教育的終點——藉助在歐美名校的機會打開自己、擁抱世界、讀懂世界,讓自己成為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人類情懷」的人,才是國際教育、留學的應該目標,不是嗎?


留學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別開玩笑了,它正要開始啊!那些「真·留學生」的價值,將前所未有地在中國凸顯出來。而越能創造價值、越被需要的人,一定也能收穫更多的價值——能為中國以及世界創造價值的中國人,絕對不用擔心自己過得不好。


在疫情後的時代,讓我們為了「中國之融入世界」而留學,如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