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行癲:如何理解當下的雲計算

infoq 發佈 2021-10-19T07:20:31+00:00

10 月 19 日,在 2021 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花名:行癲)以「雲深處,新世界」為主題,首次闡釋了一個全新的雲上世界。他認為,一個以云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結構正在形成,隨著雲網端技術進一步融合,未來無論企業或個人,計算將進一步向雲上遷移。

10 月 19 日,在 2021 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花名:行癲)以「雲深處,新世界」為主題,首次闡釋了一個全新的雲上世界。他認為,一個以云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結構正在形成,隨著雲網端技術進一步融合,未來無論企業或個人,計算將進一步向雲上遷移。

這個全新的體系正在三個層次演進:首先在基礎設施層,雲向下定義硬體,自研晶片、伺服器、作業系統等底層技術,建設云為核心的硬體體系;其次,核心軟體基於雲來重構,開源社區成為創新中心,並催生低代碼等新的開發方式,讓雲更易用;最後在應用層,未來隨著 5G 網絡發展,計算和數據加速向雲上遷移,催生雲電腦、元宇宙、自動駕駛等新物種。

「雲原生 3.0 」時代的幾個關鍵問題

過去的一個世紀,數字科技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基本由兩條主線組成:ICT 產業、IT 產業,兩個產業相互驅動,並行發展。ICT 的發展,也催生了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等一系列新興的技術,讓超大規模計算集群,成為了網際網路企業的剛性需求,也直接催生了新架構的誕生。張建鋒說:

「網際網路架構的本質就是分布式的計算,它是用非常廉價的 PC 機組成非常複雜的系統。」

在張建鋒看來,雲計算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

  1. 雲原生 1.0:基礎設施雲原生化,基本上是 IT 的替代或擴張和延伸;
  2. 雲原生 2.0:應用雲原生化,誕生了很多基於雲原生的系統,它們基於容器開發,用 Kubernetes 來調度,深刻改變了雲上作業系統的形態;
  3. 雲原生 3.0:雲網端同步發展,進行融合。

這也對雲計算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資源的高度池化:雖然池化一直是雲計算提供服務的核心邏輯,但一般是邊界和限制的。阿里巴巴似乎正嘗試擴大這個邊界,以盤古存儲系統為例,張建鋒分享道:「今天我們的盤古存儲系統不僅能夠提供應用級的存儲,我們也能提供系統級的存儲。」
  2. 更高水平的虛擬化的服務:不僅是在軟體層面做虛擬化,而且要在硬體層面做虛擬化,神龍架構是這一部分的典型成果;
  3. 低能耗地管理超大規模伺服器集群:據張建鋒介紹,阿里在杭州的數據中心,嘗試大規模地採用了液冷,通過把伺服器浸沒在特殊的液體裡面,使 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 電源使用效率)達到 1.09 左右。通常,PUE 值越接近於 1,表示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當前,國外先進的數據中心機房 PUE 值通常小於 2,而我國的大多數數據中心的 PUE 值在 2 - 3 之間;
  4. 伺服器和算力升級:需要有一種新型的伺服器的架構,能夠兼顧高性能的存儲、高性能的計算,大容量的存儲;
  5. 數據安全:包括晶片級加固、全鏈路數據加密、數據安全治理與隱私增強計算等。

開源社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在雲基礎設施之上,雲原生技術取代了傳統 IT 軟體,並在開源社區蓬勃發展。傳統 IT 軟體被雲原生技術取代。

張建鋒認為,在傳統 IT 時代,開源軟體只是大型商業軟體的補充,但云計算出現之後,開源變得標準化。近年來雲原生技術的創新大多來自開源社區,例如容器改變了傳統的應用架構,並成為行業標準。他表示,阿里巴巴是開源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開源項目數超過 2700 個,是中國開源項目最多的企業。

再此之上,基於雲的軟體開發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張建鋒認為,大型軟體向系統軟體轉變,應用軟體讓企業自己開發。大型商業軟體不僅意味著高昂的成本、還面臨漫長的諮詢和實施周期,但低代碼不一樣,任何業務人員、哪怕不懂代碼,也可以搭建自己的應用,加快創新速度。

以往企業面試可能會詢問面試者:會不會使用 Word、Excel、PS。未來,面試官可能會問:會不會使用低代碼平台。

於阿里而言,以上暢想並非空談。張建鋒說,阿里巴巴已經把生產系統 100%的全部遷移到了公共雲上,並且實現應用 100% 雲原生化,落地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雲原生實踐,「正在享受雲原生的紅利」。

元宇宙是雲、網、端深度融合的結果

張建鋒認為,未來將出現無數的雲上新物種,這樣的技術爆發已經有了很堅實的基礎,我們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即將看到「電器」爆發一樣的時代機遇。

他舉例說,雲、網、端的深度融合,已經催生出雲電腦、元宇宙、自動駕駛等新物種,而雲遊戲可能是新物種伸向新技術的第一根觸手。

例如阿里巴巴發布的「無影」,它僅有名片大小,適配所有屏幕,連上阿里雲就是一台超級電腦。工程師們已經在使用無影進行編程,因為數據都在雲端,不在本地電腦存儲,工程師不用再擔心核心代碼的泄露,也不用再購置高配硬體,就能隨時隨地使用無限算力,處理各種複雜計算需求。

張建鋒認為,「未來所有數據都將在雲上,不管你用什麼樣的設備、有多少設備,每個人、每個企業在雲上有一個專屬空間,所有的計算負載可能都在雲上發生。未來,端的形態將變得更輕薄、更友好,以滿足隨時隨地的創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