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經歷告訴我們:成功男人背後不一定會站著一個委屈的女人

方田耕不盡 發佈 2020-04-12T09:16:07+00:00

不論是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還是讓他名聲鵲起的《臥虎藏龍》和《斷背山》,以及後來在奧斯卡上捲土重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向世人證明了他在電影領域的實力。


作為華人之光的導演李安,是一名享譽海內外的金牌導演。不論是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還是讓他名聲鵲起的《臥虎藏龍》和《斷背山》,以及後來在奧斯卡上捲土重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向世人證明了他在電影領域的實力。儘管他也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這樣的大投入低票房的作品,但卻無法掩蓋他身上的熠熠星光。

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獲得業界認可前,他並非一帆風順。在他從事電影導演的生涯里,前期也是充滿了坎坷!

並不平坦的求學之路,差點讓李安泯然眾人矣

李安祖上算還比較殷實,據說是當時江西省首富。家庭不錯的李安父親,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來台灣後,組織了軍人教導團。後來,又成了學習校長。從出身來說,李安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但李安一直理科成績不好,但文科尚可,他在一些諸如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展現了自己的藝術天賦。不過參加高考的時候,李安其實發揮的非常不好。據他自己講,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第一年,李安距離最低線差了6分。第二年重整旗鼓,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


確實,作為父親,一直都是以文化人自居。所以他希望能夠望子成龍,能夠就讀一所好大學,最好能子承父業,做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

但現實很殘酷,李安最終只考上了藝專,一所只有學歷證明,而沒有畢業證的藝術學校。當時的父親甚至還希望李安復讀,經過一年努力再考一次。

不過後來父子二人達成了留學的協議,這次的李安抓住了機會,沒有讓意外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很爭氣通過了專業和外語考試,考到了美國。即使上了戲劇系,李安的父親一直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從事教育工作,而不是他眼中根本不算職業的導演。

李安回憶道:後來自己已經拍攝了《臥虎藏龍》,並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好萊塢已經很有名氣了。但父親還是作李安的工作,希望能回台灣教學。

冥冥中的天意,將李安帶入夢想的舞台

舞台,改變了我的一生。在此,我的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混沌飛揚的心,也覓得了皈依。

張靚蓓、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

不平常的人出生,總是有很多異常徵兆,比如夢見特定的動物,或是天生異象。但李安顯然不屬於這種,而且差點因為媽媽的不注意,就此夭折在媽媽肚子裡。據李安回憶,在懷他七個月的時候,母親下樓梯一腳踏空,直接從樓上滑到樓底。而且當時大家都在睡午覺,也沒有人。生命頑強的李安,還是順利生下來了。

當然,在自己電影從業之路上,李安的媽媽成了他藝術上的引路人。她無意間對李安的潛移默化,讓李安不知不覺走進了電影的世界。

李安坦誠道:在他母親懷自己時候,最喜歡的兩大嗜好,一項是啃甘蔗,另外就是看電影。後來生下李安後,又用嬰兒車推著李安去電影院看電影。冥冥之中,李安被母親不經意間帶進了那魔幻的光與影世界。

進入藝專後,李安第一次觸電並不是擔任導演,而是擔任演員,飾演一位詩人。這次的表演,讓李安初嘗舞台的滋味。他甚至認為這是自己人生的轉折點,感覺到命運的安排,讓戲劇選擇了自己。後來又多次擔任其它角色。

比如,有一次李安編了一部芭蕾舞獨幕劇《阿奇》,當時換了5個男主角都不成。後來實在沒有辦法,李安自己學了一個月芭蕾舞,最後自己上場,完成了這部舞台劇。

興趣廣泛多樣的李安,甚至還寫過一篇短篇小說《走了樣的焚鶴人》,發表在了雜誌上。

後來,李安進行劇本創作得心應手,應該就是這個時期打下的堅實基礎。

藝專畢業後,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去了美國留學,沒有直接就業。否則,世界可能會少了一位天才導演了。雖然遵從了父親的意見,但在選擇專業上,還是聽從了自己的內心,選了伊利諾伊大學的戲劇系。

這段經歷,讓李安熟悉了好萊塢電影工業流程,以及更深入學習了現代導演理論。但是,他在台灣的學習,以及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也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最終,你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臥虎藏龍》中,你既能看到美國電影工業技巧的痕跡,也能找到中華文化的烙印。

蟄伏六年,差點放棄自己的導演夢

要不然就是老天爺在開我玩笑,我就是來傳宗接代的,說不定我的兒子是個天才

李安

李安從伊利諾伊大學開始,中間去了英國做交換生,再後來又去了紐約大學。1984年,他以《分界線》為畢業作品,取得了紐約大學的碩士。在拿到畢業證的同時,他也積累了深厚的電影功底。而且,他確信無論是自己的興趣,還是專業水平,都可以讓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導演。

他的畢業作品《分界線》,獲得了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

那個時候的李安,應該是風華正茂,有獲獎畢業作品背書,肯定能在電影界闖出一番天地。上帝仿佛已經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迫不及待地想探窗而出,一睹窗戶外面的世界。

不過,他發現自己與外面的世界隔著一層薄薄的窗紙,他試著把它捅破,卻發現怎麼也捅不破。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安也對自己陷入了懷疑。這就是外界一度盛傳的:他一直吃軟飯,靠自己的妻子養活。後來,李安自己證實,這確實是一件事實。

他買菜做飯,成了一個家庭煮男。

雖然自己還是堅信,我真的只會做導演,其它事情不靈光。

後來,丈母娘開玩笑:想出錢讓李安開餐館,以便早日結束這段待業生活。

後來,他不得已給《中國時報》寫影評,賺取微薄的稿費。人到這份上,連自己也調侃:要不然就是老天爺在開我玩笑,我就是來傳宗接代的,說不定我的兒子是個天才。

很多人知道是電影《推手》成就了李安,卻不知道其實是劇本《推手》成就了李安。李安撰寫的電影劇本《推手》在台灣獲了獎,這才讓李安有了執導的機會。否則,今天世界可能與李安這位大導演擦肩而過了。

有時候你與夢想的距離,只隔著一層薄窗紙,只需一根牙籤就能捅破。但很多人手上,卻缺少那根小小的牙籤。

夫唱婦隨的李安夫婦,幾十年的相濡以沫

李安曾經向人透露過一件趣事:當他拍攝《臥虎藏龍》後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後,有次出去買菜被人認出了。旁人很羨慕李安太太,說這麼大的導演,竟然還陪自己老婆買菜。哪知夫人林惠嘉搶白道:是我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陪老公買菜。原來即使成名後。李安還是會親自下廚,為自己的老婆做菜。


可能,在林惠嘉眼中的李安,永遠只有老公這個身份。不論是失業六年在家,還是成為了顯赫的世界級大導演的現在。李安還告訴記者:當時自己電影在德國獲獎後,打電話向老婆報喜,林惠嘉只是平淡哦了一聲,並詢問李安還有其它事情嗎?

身處五光十色的好萊塢,李安卻沒有傳出任何緋聞。

在自己的新片《雙子殺手》遭遇票房滑鐵盧後,林惠嘉又親自出席各種活動,積極為丈夫站台。

就如舒婷《致橡樹》寫道: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