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野戰後勤體系的首次檢驗:回顧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後勤保障

叮叮趣聞 發佈 2020-06-11T12:09:25+00:00

隨著20世紀30年代蘇聯展開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蘇軍開始從地方民兵部隊向現代化的正規軍轉變,裝備了大量的新型技術兵器和裝備,這對蘇軍的後勤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構建現代化的後期保障體系也成為和建設軍隊同等迫切的任務。

隨著20世紀30年代蘇聯展開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蘇軍開始從地方民兵部隊向現代化的正規軍轉變,裝備了大量的新型技術兵器和裝備,這對蘇軍的後勤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構建現代化的後期保障體系也成為和建設軍隊同等迫切的任務。在野戰後勤體系的建設上,蘇軍確立了由野戰合成部隊司令部直接領導各級後勤的領導體系,蘇軍認為在戰時情況下,只有這些合成部隊司令部能夠掌握前線和後方的實際情況,因而能更好的組織後勤工作。因此蘇軍將原來的總部-軍區-團-士兵的供應體系改為總部-軍區-師-團-連-士兵的新和平供應體系,確定了總部-方面軍-集團軍-師-團五級戰時供應體系,這標誌著蘇軍現代野戰後勤體系的基本形成。


機械化部隊的出現對後勤補給提出巨大要求

諾門坎戰役簡述

蘇聯國內革命戰爭結束後,經歷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便是1939年和日軍爆發的諾門坎戰役,戰役從5月底持續到9月中旬,歷時近3個半月,作戰雙方都投入了集團軍級別的作戰力量。蘇軍投入了第1集團軍級集群,總計5.7萬人、542門火炮、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和515架飛機。日軍則投入了第6集團軍,總計7.5萬人、500門火炮、182輛坦克和300架飛機。可以看到,蘇軍的第1集團軍級集群裝備了大量的坦克 、裝甲車和火炮等技術裝備,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支諸兵種合成部隊,這是檢驗蘇軍新的野戰後勤體系的一次重要機遇。


諾門坎戰役形勢圖

諾門坎地區的人煙稀少、交通非常不便,而且幾乎沒有物資倉庫儲備,甚至連水這樣的基本資源都需要從後方運送,最近的鐵路線距離前線也有700公里,這都對蘇軍的後勤工作產生了嚴重的困難。蘇軍後勤部門不得不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中開展工作,不僅僅要滿足前線部隊防禦日常的作戰需求,還要積蓄起大量的物資儲備,以保障戰役後期的大反攻需要。


蘇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總司令朱可夫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後勤體系特點

加速建立鐵路運輸體系

正如前面所述,最近的鐵路終點距離戰場也有700公里,這嚴重製約了蘇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因為一般來說,遠距離的大規模運輸任務由鐵路系統擔負更加方便和快捷,汽車運輸一般負責300公里以內的後勤運輸任務,當超出這個範圍時,汽車運輸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而且將導致運輸汽車的嚴重損耗,長期來看,僅靠汽車運輸是不能保障前線的後勤需要的。尤其在當時的情勢下,戰役的規模越來越大,從軍、師級迅速擴大到集團軍級規模的戰鬥,誰也不能保證交戰規模不會繼續擴大,因此從一開始,蘇軍後勤單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迅速構築一條通往前線的鐵路,。


鐵路輸送中的蘇軍

修建一條幾百公里長的鐵路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前線緊迫的軍事形勢又不允許等待太長的時間,蘇軍鐵道兵部隊必須採取革新的辦法,從根本上加快鐵路的修築進度。蘇軍採取了「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大大加快了鐵路的施工速度,僅僅2個月的時間就修築出一條324公里長的窄軌鐵路,有力的額支持了後勤保障工作。不僅如此,鐵路運輸工作並不是待整個鐵路完工後才展開使用,而是「邊施工,邊使用」,運輸軍列直接在已完工的鐵路上向前開進,儘可能的縮短汽車運輸的距離,緩解前線的運輸形勢。


蘇軍汽車單位

全力保障汽車運輸體系

諾門坎戰役是蘇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汽車運輸的戰役,由於戰區後方鐵路的匱乏,蘇軍一開始就不得不全力依仗汽車運輸,運輸汽車不僅僅要運輸武器彈藥,還要運輸保障坦克和飛機作戰用的各種液體燃料,而汽車運輸本身也會耗費大量的油料,甚至連水、木柴(製作麵包等熱食)都要通過汽車進行運輸,蘇軍後勤單位投入大量的汽車以保障後勤補給,包括許多油罐車等特種車輛。蘇軍通過汽車運輸總共為前線提供了5.5萬噸物資,包括2.45萬噸彈藥、1.5萬噸油料、0.4萬噸給養、0.75萬噸木柴 和0.4萬噸水。


蘇軍卡車

建立臨時野戰維修體系

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等技術裝備,這些裝備的維修和保養工作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和複雜,由於交通條件太差,幾乎不可能通過後送來解決受損武器裝備的維修問題,而且來回的時間也太過漫長,不能迅速回到前線作戰。當時蘇軍的後勤勤務是實行三級修理體系,即小修由師、團級修理分隊負責;中修由集團軍級和方面軍級修理營負責;大修則後送大後方的工廠進行。當時蘇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是一個臨時成立的野戰集團軍,因此沒能配屬足夠的集團軍級修理單位,在野戰條件只具備小修的能力。


蘇軍裝甲部隊

蘇軍第1集團軍集群並沒有將這些需要中修的技術裝備後送的能力,而為了儘可能恢復部隊的戰鬥力,就只能在野戰條件下修復這些裝備,有限的蘇軍修理單位開始擔負其小修和中修的任務,後方則可能為其提供足夠的修理零部件和其他材料。總的來說,諾門坎戰役中蘇軍修理單位完成了超出其能力範圍的維修任務,保障了部隊的裝備戰備程度,減輕了後勤運輸的負擔,體現了蘇軍超強的技術保障能力。實際上,整個二戰期間,蘇軍的野戰技術保障能力都是值得稱道的,連許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對其稱讚不已。


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蘇軍裝甲部隊

總結

總的來說,蘇軍後勤單位基本保證了諾門坎戰役期間蘇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的後勤需求,尤其在後期的反攻準備工作表現的非常出色。事實上,當時蘇軍的後勤補給條件要遠比日軍要惡劣許多,但是蘇軍的軍隊和物資速度要遠快於日軍,這最終決定了戰役的結局。後期反攻戰役中,蘇軍在火力上取得了絕對的優勢,雖然日軍在火炮數量上和蘇軍差距很小,但是日軍的炮彈嚴重不足,因此完全被蘇軍炮兵所壓制。蘇軍作戰部隊在整個戰役期間都沒有感到武器彈藥上的匱乏,這本身就是對蘇軍野戰後勤能力最大的認可。不過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衛生勤務的保障,蘇軍僅僅設置了團級救護所,缺乏足夠資源建立師級衛生所 ,傷病員直接從團級救護所送往集團軍級野戰移動醫院,儘管採用了大規模的飛機運輸傷員的方式,但是蘇軍的傷亡率還是高達32%,這說明蘇軍的師、團級衛生勤務能力還是太差,仍需要大大加強。總的來說,蘇軍的野戰後勤體系還是經受住了戰爭的考驗,保證蘇軍作戰部隊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儘管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蘇軍已經建立起了現代化的野戰後勤體系,這對於不久之後和德國爆發的戰爭中至關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