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賓川創新滬滇扶貧協作模式助推產業扶貧

中國縣域經濟報 發佈 2020-05-26T18:24:20+00:00

本報訊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台」的發展思路,創新實施「項目託管」「柔性引才」「雲品入滬」的滬滇扶貧協作「3+」模式,增強產業扶貧實效。「項目託管」提升經營效益。

本報訊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台」的發展思路,創新實施「項目託管」「柔性引才」「雲品入滬」的滬滇扶貧協作「3+」模式,增強產業扶貧實效。

「項目託管」提升經營效益。引進有實力的縣內企業參與投資,在滬滇扶貧協作產業項目資金投入後將項目託管給企業經營,由企業組建專業團隊負責生產、管理和銷售,收益按資金投入占比進行分紅,用於帶動貧困戶和村級公益事業發展,同時大量吸納貧困戶務工增加收入。2017年以來,共引入滬滇扶貧協作產業項目資金5766萬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15個。截至目前,已有金牛鎮小圭山、力角鎮長坡嶺柑橘種植等6個項目實現分紅98.32萬元,共帶動3604戶649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雲品入滬」增加品牌溢價。健全「賓果兒」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1+2」賓川水果品牌建設體系,藉助浦東優勢,從「請進來」轉變為「走出去」,先後到上海、北京等地開展水果品牌推介,「賓果兒」區域公共品牌以全新形象走進人民大會堂,公開授權全縣首批13戶企業使用,並實行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雙品牌」制度,增加產品品牌溢價值。2019年,全縣以葡萄、柑橘為主的水果種植面積達30.36萬畝,總產量62.92萬噸,實現產值54億元,占全縣農業生產總值的53.7%;鄉村人均鮮果年收入達2.26萬元,水果產業共覆蓋帶動567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今年一季度,水果外銷品牌溢價效應達1.21元/公斤。(通訊員 李慧瓊 楊海泉 周林 鄧永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