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半島瓦房店,契丹人建的城市,保留到今天

獨行客地圖帝 發佈 2020-05-11T06:11:51+00:00

經常有人拿河南省駐馬店市舉例,說駐馬店本來叫汝南,多麼高大上的地名,結果換成駐馬店,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有人半調侃地說:我國的城市地名不能加「店」,一加「店」就「土」。經常有人拿河南省駐馬店市舉例,說駐馬店本來叫汝南,多麼高大上的地名,結果換成駐馬店,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有遼寧人調侃說:你說駐馬店「土」,那是你沒來過遼寧,不知道「瓦房店」。論「土」,瓦房店和駐馬店的「氣質」半斤八兩。

遼寧省位於東北地區的南端,南部有著名的遼東半島,呈東北——西南走向,介於渤海與黃海之間。瓦房店市就在遼東半島的中南部,隸屬於大連市。有意思的是,給人感覺特別洋氣的大連市,有兩個地名帶「店」的城市,除了瓦房店,還有普蘭店。

瓦房店市位於大連市的西北部,渤海遼東灣的東岸,面積3500多平方公里。只是由於渤海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海,沿渤海的很多城市給人的感覺都不太像是海濱城市,更何況瓦房店主城區並不在海邊。瓦房店市、普蘭店市(今已改為普蘭店區)、莊河市因為都位於大連市主城區以北,在大連一直稱為北三市。因為瓦房店這個名字實在是「土掉渣」,很多大連人如果去瓦房店,會開玩笑地說:「我回農村了。」

如果你看過瓦房店市的地圖,你會發現在瓦房店區域內有很多帶復州的地名。比如瓦房店下轄一個復州城鎮(鄉鎮級),瓦房店曾轄有復州灣鎮(後改街道),今劃入金普新區。瓦房店還有很多以復州命名的學校、賓館,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復州和瓦房店有什麼淵源?為何瓦房店對復州念念不忘?瓦房店這個地名是1985年才出現的,在叫瓦房店之前,這裡稱為復縣。再往上溯,復縣稱為復州,歷史非常悠久。

復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遼朝就出現了,也就是由契丹耶律氏建立的那個北方王朝。契丹人最早的地盤並不大,多以草原地域為主,後來攻克了遼東,讓契丹人大發了一筆橫財。但問題也出現了,契丹統治區人口越來越多,可他們的城市卻沒幾個。不過這個問題難不倒契丹人,遼東地域廣闊,平原地帶多,又有山有水,非常適宜建城。現在的瓦房店被契丹人設置了扶州,由黃龍府管轄,扶州後來變成了復州,一直延續至二十世紀。

遼東半島卡在朝鮮半島與華北之間,隔著較窄的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相望,戰略地位非同尋常。契丹人控制遼東半島,就能有效威懾朝鮮半島和北宋的山東半島。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遼興宗耶律宗真的景福元年(公元1031年),遼朝在復州設懷德軍節度使,管轄德勝縣和永康縣,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城市。德勝縣在哪?不知道沒關係,知道大連市金州區就行了。1997年,國足兵敗金州,眼睜睜看著沙烏地阿拉伯隊和伊朗隊從小組突圍,「金州不相信眼淚」,不知道賺走了多少球迷的眼淚。

到了明朝,瓦房店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起來。何之?因為明朝需要控制遼東來對抗北元,甚至是女真各部。元朝雖然滅亡了,但其殘餘勢力依然能對明朝產生重大戰略威脅,再加上東北女真各部也時常鬧點動靜。在這種情況下,遼東的得失就關係著明朝的戰略全局,而復州有數百年的城市史,是遼東與山東半島聯繫的重要通道,又能拱衛遼東。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再次設立復州,之後又設置了具有軍事意義的復州衛。復州衛的治所並不在現在的瓦房店市區,但依然在瓦房店市的轄區內。

清朝時的復州較之明朝地位略有下降,但到了清末,沙皇俄國要控制東北,修建了從哈爾濱到大連的鐵路,而這條鐵路正好經過瓦房店市區,這意味著瓦房店在東北戰略棋盤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很多人覺得瓦房店名字「土」,但瓦房店卻是我國有名的經濟強縣(縣級市)。說個略遠一點的數據,瓦房店在2017年的縣級行政區的經濟排名為第28位,位居遼寧省第一位,可見瓦房店的經濟實力之強勁。更多遼寧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