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最優秀的族群客家人系列談之六·客家人建房的中原傳統習俗

齊聲喚賢 發佈 2020-05-08T17:44:48+00:00

客家人對建房極為講究從選址、動工、上樑、喬遷等,都有一套傳統習俗。其原則是要左有水,右有路,前有塘,後有山,以為這樣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環抱,是風水寶地。

一、客家人建房習俗。

客家人對建房極為講究從選址、動工、上樑、喬遷等,都有一套傳統習俗。凡是蓋新房,他們都會請風水先生來商定。其原則是要左有水,右有路,前有塘,後有山,以為這樣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環抱,是風水寶地。這也說明客家人崇拜龍鳳獅虎。他們蓋新房還有許多禁忌,如要順勢,不要逆勢;要坐北朝南,不要坐南朝北;要前高后低;要靠近宮觀仙居,遠離塔廟、墳爐和軍營;要先蓋堂(主屋,即正屋)房,不要先蓋側房;要前邊視野開闊,不要正面有山有水有路。如果迴避不了,可立一通「泰山石敢當」碣石。破土動工要算黃道吉日,不要與主人及子孫的生肖相剋相衝。上樑要正午,太早或太晚。時間來不及,可活幹得慢一點,拖到第二天12時左右。上樑時還要放炮驅邪,並貼「上樑扶玉柱」、「白虎架金梁」的對聯。安門時要貼「安門大吉」等對聯。喬遷當然是大喜,不僅要大擺筵席親朋好友前來祝賀,而且要說吉語,在開門、家具擺放等方面,都有一套嚴格程序。這些從頭到尾的建房風俗,完全與河南、陝西等中原地區是一樣的。

(一)客家圍屋與土樓。

1、客家圍屋。

客家人的傳統民居既有特色,又有文化底蘊這主要表現在贛南圍屋、閩西土樓、粵東圍龍屋,以及五鳳樓、走馬樓等。

據考證,贛南圍屋當地人稱土圍子。據考證,是公元3世紀東漢中後期中原地區大莊園主的典型住宅形式。中原士民南遷時,把這一形式和技術帶到了這裡,故而被稱之為「塢堡」的活化石。小的僅有三四間,大的占地數十畝,是集祠堂、居室、碉堡(牆體有可供射擊的槍眼)為一體的大型、森嚴、雄偉的多功能多為三四層的按照八卦形建起的方形相連套圍。圍屋的牆體用料為糯米粉、雜草、石灰、黏土等,將其以木板夾擊、夯打而成。

粵東圍龍屋是殿堂式傳統建築,因頗似中原府邸(第),從左右橫屋往祠堂後邊建造半環形而得名。廣東蕉嶺縣藍坊鄉中村丘氏「鉅美堂」和該縣廣福鄉的羅氏圍龍屋,最為著名。2、客家人的建房習俗與中原相同

據考證,贛南圍屋當地人稱土圍子,現存有500多所,多在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安遠縣和信豐縣等地。龍南縣被稱為「客家圍屋之鄉」,有360多座。這些圍屋集家、祠、堡於一體,小的僅有三四間,六七十平方米;大的占地數十畝,如最大的栗園圍占地37000平方米,古樸典雅,堪稱世界客家圍屋博覽園。它集祠堂、居室、碉堡(牆體有可供射擊的槍眼)為一體,不僅大型、森嚴、雄偉,而且功能多為三四層、按照八卦形建起的方形相連套圍。其牆體用料為糯米粉、雜草、石灰、黏土等,將其以木板夾擊、夯打而成。見於清代雍正年間的龍南縣關西鎮新圍,先後建了20年,用銀10萬兩,占地12208平方米,乃客家圍屋之經典。

粵東圍龍屋是殿堂式傳統建築,因頗似中原府邸(第),從左右橫屋往祠堂後邊建造半環形而得名。廣東蕉嶺縣藍坊鄉中村丘氏「鉅美堂」和該縣廣福鄉的羅氏圍龍屋,最為著名。

客家圍屋之名很雅致。如龍南縣楊村的燕翼圍,是取自《詩經》「詒厥孫謀,以燕翼之」,意思是將智謀留給子孫,使其永享太平。桃江縣的龍光圍、安遠縣鎮崗鄉的東生圍、定南縣鵝公鄉的田心圍等,都有著美好寓意。

2、客家土樓。

首先是,閩西土樓世人稱奇。在20世紀60年代,曾被美國當成「飛彈基地」的原本是一大型圓形土樓。永定、南靖是土樓最多的地方,南靖有776座,永定有4000多座。2008年7月6日,以南靖、永定土樓為代表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稱為「土樓王」的永定縣湖北鄉高北村承啟樓,自明崇禎年間開工到清康熙年間竣工,整整半個世紀才建成,因而有「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園中園,圈中圈,歷經滄桑三百年」之民謠。2010年2月13日,胡錦濤主席視察了振成樓和承啟樓,分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說:「土樓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一定要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

閩西〔楊海中《圖說河洛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稱閩南,實際在閩西南,兩種說法都對〕土樓世人稱奇。在20世紀60年代,曾被美國當成「飛彈基地」的原本是一大型圓形土樓。永定、南靖是土樓最多的地方,南靖有776座,永定有4000多座。2008年7月6日,以南靖、永定土樓為代表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稱為「土樓王」的永定縣湖北鄉高北村承啟樓,自明崇禎年間開工到清康熙年間竣工,整整半個世紀才建成,因而有「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園中園,圈中圈,歷經滄桑三百年」之民謠。建築面積為5376﹒17平方米,直徑73米,外牆高12﹒4米,厚1﹒9米。整樓3圈,外圈4層。正門1個,邊門兩個,樓梯4個,院內有水井兩口,祖堂在全樓的中心區。2010年2月13日,胡錦濤主席視察了振成樓和承啟樓,分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說:「土樓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一定要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

其次是,被中文學者稱為「民間故宮」、「民居博物館」、「客家莊園」的連城縣培田古民居,是明清時期古建築群,占地7萬多平方米,由30幢大宅、21座宗祠、6座書院、兩座跨街牌坊、4座庵廟和1條千米古街組成。其「9廳18井」建築模式,形成了客家地區與土樓、圍屋等交相輝映的建築風格。2001年10月,世界各地專家學者特地在此舉辦了客家之旅與中國豸山培田古民居考察及學術研討會。

廣東增城市新塘鎮瓜嶺村有一寧遠樓,是建在一四方形水窪的「捆綁火箭」式客家水碉樓,僅在西部通過一條鐵吊橋與陸地相連。其為一棟4層,21米高,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這些客家傳統住宅,不僅宏偉壯觀,而且堅固、方便、通風、防洪、防火、防潮、防塵等特點,具有耐用性、安全性、聚合性、科學性等優越性。

與客家圍屋一樣,客家土樓之名也都很雅致。前邊提及的江氏承啟樓,取「承前啟後」之義;南靖縣書洋鄉石橋村的張氏順裕樓,取「順時納佑,光前裕後」之義;南靖縣默林鄉卦山村的和貴樓,取「和為貴」之義;華安縣仙都鄉的蔣氏二宜樓,取自《詩經·桃夭》「之子于歸,宜室宜家」。另外,永定縣高陂鄉上洋村的遺經樓,龍巖市適中鎮的培德樓,南靖縣默林鄉坎下村的懷遠樓,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村土樓群中的步雲樓、文昌樓、振昌樓、和昌樓、瑞雲樓等樓名,也都是很有文化修養的吉祥如意之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