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白銀」從李昌蘭的幸福生活看白銀區易地扶貧搬遷成果

新甘肅客戶端 發佈 2020-05-09T11:46:36+00:00

春末夏初時節,位於白銀市白銀區銀西生態產業園的銀馨家園小區內,華棟連綿,草木繁盛,風景如畫。李昌蘭的老家在白銀區武川鄉武川村,那裡人多地少,祖祖輩輩種著靠天收的薄田,貧困成為幾代人揮之不去的陰影。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占東

春末夏初時節,位於白銀市白銀區銀西生態產業園的銀馨家園小區內,華棟連綿,草木繁盛,風景如畫。

從武川鄉武川村搬遷而來的李昌蘭,正在客廳里打理家務。窗外隨風搖曳的柳枝和室內窗明几亮的環境,給人一種溫馨愜意的氛圍。

「真沒想到,我們也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李昌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原來哪有這條件?現在住的小區像個大花園,房子和大城市的差不多!超過了我們的想像,感覺就像做夢一樣!」

李昌蘭的老家在白銀區武川鄉武川村,那裡人多地少,祖祖輩輩種著靠天收的薄田,貧困成為幾代人揮之不去的陰影。

2014年,李昌蘭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脫貧成為全家及幫扶單位共同關注的重點。當政府提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的政策後,李昌蘭舉雙手贊成,率先響應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與此同時,白銀區用於易地扶貧搬遷的銀馨家園保障性住房項目一期工程正在火熱建設中,這讓李昌蘭充滿期待。

「當時一說讓進城,作為貧困地區的人,我咋能不願意?!脫貧致富的精神頭一下子提了起來!因為看到了新希望。」幾年後,回憶起當初的決定,李昌蘭記憶猶新,「當時在幫扶單位支持下,我們全家努力搞養殖,到2015年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2017年,李昌蘭一家正式搬遷到白銀區銀馨家園保障性住房,一夜之間跨入了城市。

「政府給我們住這麼漂亮的房子,我一定要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李昌蘭說,「入住後,我和老伴兒還同時分配到了小區的公益性衛生崗位,每人每月收入1500多元。然後把老家的幾畝地流轉後,每年還有一筆流轉費。這對我們老兩口來說,夠花啦!幸福的日子就這樣到來了!現在閒了我就和鄰居們一起去跳廣場舞。」

在李昌蘭家的客廳里,還有一個嵌入牆壁的立體書架,一層層架上擺滿了書籍。

「這幾年,我堅持每天看書學習,有宣傳黨和政府政策的,有健康類的,還有家政服務類的。咱進城了,要加強學習,增強本領。」李昌蘭說。

與李昌蘭一樣,白銀區五個鄉鎮易地扶貧搬遷而來的新市民,都過上這樣充實的日子。

白銀區住房保障事務中心副主任王宏介紹,目前白銀區實現五個鄉鎮易地扶貧搬遷精準扶貧戶搬遷入城。

據介紹,白銀區銀馨家園保障性住房項目總占地面積約517.53畝,共建成公共租賃住房5222套。同時配套建設小學、幼兒園、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共2.07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

據了解,銀馨家園保障性住房分配對象面向五個群體:一是白銀區五鄉鎮移民搬遷戶;二是銀西產業園區務工人員及外地來銀工作無住房人員;三是白銀城區無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25平方米的住房困難戶;四是落實戶籍制度改革的外來落戶人員;五是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在白銀新就業的學生。

搜圖

編輯

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銀西生態產業園依據特色優勢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布局。依託銀馨家園住宅小區,打造商業就業一條街,鼓勵易地扶貧搬遷戶自主創業,鋪面優先考慮租賃給易地扶貧搬遷戶中有自主創業意願人員,鼓勵搬遷戶就近務工。推出租金優惠政策;依託銀西園區綠化、環衛、保潔、物業管理等,積極提供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崗位;依託園區入園項目,鼓勵企業吸納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截至目前,園區共入駐項目109個,正常生產經營企業67家,集聚各類經濟實體近700家,可提供就業崗位6000個。園區管委會鼓勵企業優先聘用搬遷人員,優先安排困難人員或特殊群體,政府通過下發就業補助資金的方式給予用工補助,這不僅幫助企業降低了用工成本,還幫助搬遷人員解決了就業,增加了收入,實現了雙贏。

白銀區扶貧辦副主任張秉全介紹,2017年,白銀區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白銀區退出了插花型貧困縣區。這其中易地扶貧搬遷作出了重要貢獻。白銀區投入大量財力建設易地扶貧搬遷保障性住房項目,這在全省、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如今,白銀區脫貧攻堅處於鞏固提升階段,確保高標準完成剩餘202戶558人貧困人口的脫貧退出,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