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增加航班讓更多留學生回國了

insight視界 發佈 2020-05-28T09:11:46+00:00

根據目前報導,中國已經或正在與韓國、德國、英國建立快捷通道,其他國家入境的人員在經過檢測後,隔離時間可以縮短,目前有報導表明可以縮短到48小時。

文 | 知乎答主@方可

From 知乎《如何評價民航局「五個一」政策?》

五個一政策有極大的調整空間,技術上也有一些可行的辦法

根據目前報導,中國已經或正在與韓國、德國、英國建立快捷通道,其他國家入境的人員在經過檢測後,隔離時間可以縮短,目前有報導表明可以縮短到48小時

通過增加檢測次數來減少隔離時間是可行的辦法。這一措施可以大大提升隔離點的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

大部分有回國需求的人持有的簽證和居留權是短期的,超期停留就成了非法身份,這是不可改變的。

而其他國家的長期工作簽證和永久居留權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能拿到的人多半是有一定的他國收入和社會支持的,這部分長期居住的人不一定急著回國,回國了想再出去也沒那麼容易。在這個背景下,相應地,作為應急政策的限航也就不能變成長期策略。

中國內地目前的政策雖然沒有完全阻止海外的中國公民回國,但是通過大幅降低航班運輸能力,客觀上限制了需要歸國人員購買機票和入境的便利程度

眾所周知,在嚴重的供求不平衡的狀態下,要麼就是物價上漲,回國機票達到天價,要麼就是物價管制,一票難求。這兩個結局必居其一。這一政策造成的航空運輸量大大下降,是難以通過個別一兩個國家的一兩次包機或專機去彌補的。

而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國內較高的疫情防控壓力,以及高昂的防疫成本不能滿足國際旅客回國的高峰。這一政策的支持者認為,在現有的防控要求下,大規模的旅客回國,可能給整個機場、隔離檢疫、醫療衛生機構造成極大的壓力

但這些理由,並不導向唯一的防控手段。而一些人認為的所謂道德困境(功利主義、多數人利益最大化)是完全可以跳出來的。

技術層面存在優化空間

從醫療衛生防疫的技術層面來看,高強度的隔離和人員限制,並不是完全沒有調整空間的。現有的檢測手段和醫學知識的積累,可以幫助更早地識別感染者。縮短在集中隔離點所需的時間。

  • 目前正在武漢試用的核酸混檢法,可以大大減輕醫療衛生機構的檢測負擔。這對於從目前疫情較為嚴重地區歸國的人員,有著較好的檢測效果預期,也給了醫療衛生機構反覆對人群進行多次檢測的技術可能性。幾個人的標本混合起來測,技術上也就允許一個人多測幾次,提高了檢測能力。


  • 感染者體內的核酸濃度存在爬升過程,潛伏期患者在轉為確診和出現臨床症狀之前即可檢出核酸陽性,而此病潛伏期多為2-6日。這表明早期核酸結果對預測每個人之後的轉歸有較好的預測作用,而在回國後1周左右的核酸檢測,預測能力較第一日已經有了一定提升。因此,多日多次的核酸複查可以降低假陰性出現的幾率。


  • 感染者體內的抗體濃度在第1-2周可上升到陽性水平,這一時間裡IgM的升高提示現症感染,而IgM不升高預示沒有感染。因此,1-2周期間的抗體檢測靈敏度也會有所上升。在歸國一周時,如果使用抗體檢查,可以最大限度在短時間同時篩出現症感染者和既往感染者,達到較高的檢測效率。


  • 歸國人員大部分為青年和中年人群,本身的人口學特徵和抗體水平變化規律有著更集中的特徵。加上根據國別不同,疫情流行情況不同,本身每個檢測者有著不同的先驗機率。因此根據每個檢測者的信息,即便有同樣的檢測結果,基於良好的模型預測,對不同人口學特徵的人群,也可以有個性化的解讀方法和更準確的預測能力。


  • 感染者的核酸水平和抗體水平本身能預測疾病的傳播能力,如果核酸濃度低,抗體水平高,本身都是疾病傳播能力下降的提示信息。如果多次檢測仍為假陰性的人群離開隔離點,只要之後居家隔離並複查,周圍的接觸者做好保護,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可以大大減小。假陰性的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 目前的信息表明,多個國家到我國的一些工作人員,其隔離和檢測流程已經得到了一些精簡。而其他一些疫情達到拐點的國家,也並不一定都採用了中國級別的防控措施,事實已經表明,壓縮流程和控制防控成本在一定範圍內是可行的,不會明顯損害隔離效果,也不會造成二次大幅度的反彈,誇大風險是不必要的。

首架「德企高管包機」將在本月25日飛抵上海。部分外企還可為需要返回中國的高管申請豁免入境禁令。不過,獲得許可的人員仍需接受隔離等防疫檢疫措施。據悉,第一架中德「快捷通道」商業包機將從法蘭克福出發直飛上海浦東機場。所有乘客在起飛48小時前須先接受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的人員方可登機。飛機航行期間也將採取相應的防疫措施。乘客抵達上海後必須在規定旅館中隔離48小時,並且再次進行新冠病毒及抗體測試。通過測試者方可以回到企業工作。[1]

中方同英國政府合作開通赴華「快捷通道」。我們理解一些英國在華企業需要安排員工返回中國,我們為他們採取了靈活措施。具體而言,他們在赴華前要在英國進行檢測,獲得我們所說的「綠卡」,並在登機前出示以證明身體健康、無任何症狀;抵達中國後,再進行測體溫等各項檢測,確保健康無恙;之後隔離期會縮短,而不是像大部分旅客一樣必須隔離14天。[2]

隨著中韓疫情趨緩,5月1日兩國在全球率先開通「快捷通道」,適用於韓國全境和中國10個省市。基於此,雙方重要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等人員,在履行必要審批程序後可申請簽證,經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合格後,可在對方國家大幅縮短入境後隔離時間。[3]

機組人員造成疾病傳播的風險,主要是人員接觸造成的。如果減少飛機上的人員接觸,比如讓乘客自備食物和水,做好空調等設備的清潔消毒處理,這些問題的幾率也是可以降低的。對一個社區環境主要靠飛沫傳播和黏膜接觸,傳播能力有限,口罩有一定保護作用的疾病,降低有效傳染數的方法是可操作的。

現行的隔離規定主要在旅客入境時進行核酸檢測,並在之後在集中設置的隔離點隔離觀察14天。而通過改良技術流程和多次檢測,有望提高檢出能力,可以把集中隔離的時間縮短,在7-10天左右轉為居家隔離或者分散到其他要求相對低的隔離點,之後複查核酸。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集中隔離點的周轉速度和運行效率。提高國內接收公民回國的承載能力。

此舉也不會增加全社會總體在平均每個人身上的疫情防控開支,入住隔離點,每天的房間和食物費用,按標間費用計算,一般需要200元以上,而多次的核酸抗體檢測費用在500-1000元範圍內。如果通過優化流程能減少5天以上的集中隔離天數,就可以大大減輕每個旅客的開支,提高隔離點的使用效率,降低社會的總體經濟負擔

此外,一旦精簡的隔離防疫流程獲得成功,也可以用到國內的人口流動中,對減少本國復工復產時人員流動受限,提高省際人員流動效率,提供有力支持。給居民出行、社會治理和經濟增長提供便利。

出現病例後的處理措施並不是唯一的,而是可選的,是可以調整的。比如是在家隔離,在旅店隔離,在指定旅店隔離,還是在醫院隔離?是測核酸還是測抗體?是隔離48小時,1周,10天,2周,3周?密切接觸者範圍多大,是親屬和明確接觸史的人,還是整棟樓,整個城市,這些都是有調整空間的。

保證把大部分感染者識別出來居家隔離,和強行把整個社區的人限制在家裡,都是可行的辦法,前者風險大,但後者的風險同樣不是0,我們沒有道理一定必須使用後者。

國際輿論方面風險

五個一政策不只針對歐美已開發國家,而是全球性的航空管理政策,包括了所有和中國關係良好或者關係緊張的國家。

目前網際網路上的公開信息對全球是全透明的,而國內公開的防控政策和輿論其實是全球可見的。不能認為其他國家就被蒙在鼓裡。如果始終限制常規航班運量,而是靠少數的專機解決這一問題,在全球各國,而不只是美國,都可能引起各種各樣的輿論反應,總體來看,對中國的國際輿論不利。

  • 限制國外的航空公司開通到國內的航線,在貿易戰過程中,會被解讀為一種貿易制裁措施。而造成旅客非法滯留,喪失合法身份,可能會被視為侵犯人權、違反國際法、侵犯少數人基本權利的行為的行為,這時候國內很難找出正當理由解釋五個一政策的正當性。因此這一國際慣例不支持的行為在國外,基本上很難被任何主流政治團體或者派系支持。


  • 在重大疫情時期,將沒有固定收入、在國外缺乏社會保障和支持、畢業後簽證到期、難以在國外就業的留學生拒之國外,一旦引起在各國大規模的非法滯留問題,會成一個系統性的普遍問題,引起包括歐美已開發國家,也包括俄羅斯、亞非拉其他國家等廣泛的關注。


  • 5、6月份是畢業季,這一問題的風險在隨後的一兩個月內會在全球各國集中增大,因此五個一政策會在一個集中時期成為一個世界各國同時注意的外交問題,各國的對華不友好人士可能聯合起來對國內施壓,甚至作為談判的籌碼。


  • 五個一政策會給所有存在簽證到期問題的國際短期旅客造成壓力,比如務工人員、短期旅遊、訪問學者等,不只限於留學生


  • 傳染病的衛生防疫的難度和一個地區的人口和人口流動直接相關,而把大量的本國公民強行留在國外,等於是變相地給其他國家增加衛生防疫的負擔,把自己國家疫情流行的風險轉嫁到國外,甚至可以被認為是沒有履行對本國公民的基本義務,給其他國家製造疾病傳播的風險。因此,目前其他國家缺乏延長中國公民居留期限的激勵機制。


  • 目前在其他已開發國家或者受人矚目的發展中國家,除了一些人說的拉美國家之外,本國公民不能回國的情況不太嚴重。在目前中國宣傳自身防疫經驗、履行國際責任,進行國際援助的同時,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本國公民滯留他國的問題,還因航班運力不足和價格過高抑制正常的歸國需求,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宣傳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 國家信用和國家形象評價的下降,對公民的權利保護不足,對中國本國公民之後的短期或長期出國,對國際交流、訪問、學習、商貿合作等的面簽都會產生潛在的長期負面影響,這個黑歷史被抓住和放大,就洗不掉了,會延續到疫情結束後甚至疫苗研發出來以後。

  • 一個國家一旦遇到重大事件,本國有風險時,就拒絕接受本國公民回國,那麼,國際會普遍質疑這一國家的國家信用和國家能力。一個大量輸送非法移民,造成旅客滯留的國家,以後想讓本國國民出境,難度也會增大。


  • 目前國際上對中國不友好的聲音在增多,而將本國公民滯留在國外,本身就把這部分中國公民暴露在危險之中。超期滯留的海外中國公民在其他國家喪失合法身份後,本身受到的當地法律保護就會減少。一旦國外某些政治力量將這部分非法滯留人員解讀為中國給國外甩包袱,那麼這部分海外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就會受到更加嚴重的威脅,造成惡性循環


  • 其他國家的政府行為是可預期的,但民間極端人士的行為是難以預期的,一旦出現惡性事件,出現極端後果,可能就真的迫不得已要匆忙撤僑了。

因此,五個一政策不只是一個短期的內政問題,而可能轉化成一個長期的外交問題,這會對後續的國家發展、國家形象和國際合作,產生許多的不利影響。

隨著全球人口流動、全球氣候變化、各國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以及病原微生物本身的突變,未來地區性和全球性傳染病流行的風險仍然有上升可能,因世界各地傳染病流行出現撤僑的潛在可能是存在的。

國內針對這一新型問題制定應急預案,提高處置能力是有必要的。

除了戰爭撤僑外,國內對因為疫情撤僑這種對本國風險更大的行為,同樣需要有所準備。如果第一次碰上這樣的情況就出現運力不足的問題,這對我國的國家形象和國際信用是不利的

國內輿論的影響

通過減少航班數量,變相間接限制國外中國公民的歸國,至少會造成以下一些不良影響。

  • 中國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上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而在處理疫情已有數月的情況,如果管控的精細化、智能化程度不能進一步提升,使用這類已經被視為一刀切的高壓政策,雖然暫時保護了復工復產,會讓人對之後疫情二次反彈時國家的信息搜集、防控能力、動員能力、精細化管理能力的評價產生質疑。因此,五個一政策不一定會被解讀為一個正面的經濟信號。國際疫情傳播風險的防控措施會間接影響人們對國內治理方式的預期。


  • 目前歸國需求迫切的中國公民當中,不乏醫療衛生、生物醫藥、信息科學、國際外交經貿等各個方面有一定學習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生等,有一定的海外生活經驗,掌握了疫情發生後其他國家的一些一手資料。這部分人群一旦形成一個龐大的數量,在充分交換信息後,對中國之後的國內發展和國際合作是有直接促進作用的。如果不設法保護好這部分人群,也會給今後國家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 之前的一些正面宣傳,所傳達的信息就是,我國在疫情時有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氛圍,要保護好公眾的生命安全,也要維護好每個人的基本權利,要保護好中國護照和中國公民權的含金量。


  • 任何人都有成為「少數人」的可能,包括某個特定城市的居民、某些特定時期不在國內的人員、特定的低收入人群、特定的高收入人群。如果不能保護每個人基本的權利,給基本權利設置了一個較低的下限,把每個人的可以讓渡的權利空間劃得太大,這種處理問題的邏輯會動搖國民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信心,損害每個人的安全感


  • 這一事件推而廣之,如果每個人的利益都能被犧牲掉,大量的風險需要自行承擔,這個信號也讓人們很難配合之後的應急政策。人們會提高儲蓄率,以備不時之需。這會限制人們的消費的積極性,助長焦慮情緒,對之後的經濟發展也不是一個積極信號。


  • 病毒如果長期與人類共存,而疫苗研發出現陰性結果或者不能快速普及時,防疫壓力會常態化,這一結果出現的幾率還是較大的。而相當比例的海外中國公民持有的都是短期簽證。

因此,限航這一政策本身就不具備長期實行的可操作性甚至正當性,不能把短期應急策略變成長期策略。提高檢測能力和增加隔離點,創造條件讓本國公民能在簽證過期前回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之一。

因此,總得來說,這一措施雖然短期內控制了疫情壓力,但是長期來看,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在國際上這一情況並不普遍,而中國本身就處於風口浪尖的時候,這麼做絕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已經到了國外留學生畢業季,簽證有效期和房屋租賃合同的時間普遍在這一段時間截止,留學生的問題尤其明顯,因為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合法身份喪失的問題。因此這也是一個回國客流需求的高峰期。而航班供應能力不足會造成大量的非法滯留問題,波及多個國家。

網傳的10月之後調整政策的方案是難以讓人接受的(北半球秋冬季第二波疫情可能再次出現,按現在的邏輯,到時候同樣未必能實現政策調整),國內有必要在技術允許的範圍內,儘快調整每周常規的航班方案,同時對隔離檢測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資源儲備

否則,尤其是國際上,很快就可能會出現一些超出民航部門乃至內政管理部門控制能力的、長期的、甚至難以挽回的不良後果。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表示,當前由於國際疫情情況較複雜,在國際線上仍有一段較長不確定期。但因市場需求,民航局將保持在中國國內對境外輸入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考慮適當增加航班

最大計劃量是134班,擴大到6月1號準備要執行航班量將達到407班,實際執行量受航線市場因素影響將少於407班。

[1]http://m.news.cctv.com/2020/05/16/ARTIT5GBvoXUCmi2nHORbUPR200516.shtml

[2]https://news.sina.cn/gn/2020-05-21/detail-iircuyvi4278959.d.html

[3]https://k.sina.cn/article_1784473157_6a5ce64502001uznk.html?from=news&subch=onews

本文By 知乎答主@方可,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後台回復關鍵詞【機票】主頁君為你帶來最新回國航線匯總

關於直飛、轉機、行李安排統統都有

後台回復關鍵詞【入境

主頁君為你帶來最新回國入境詳細流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