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理解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夜聽三生 發佈 2020-05-28T10:43:13+00:00

文 | 儒風大家 主播 | 吳楚智一個人,最高的素養,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同;一個人,最大的善良,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容易;一個人,最深的感恩,就是理解別人的付出。理解別人,就是善待你自己。 理解別人的不同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想法完全一致的兩個人。

文 | 儒風大家 主播 | 吳楚智

一個人,最高的素養,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同;一個人,最大的善良,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容易;一個人,最深的感恩,就是理解別人的付出。


理解別人,就是善待你自己。

理解別人的不同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想法完全一致的兩個人。

錢鍾書和楊絳年輕時,曾因為一個單詞的讀音起過爭執。楊絳指出,錢鍾書的發音帶著家鄉口音。錢鍾書礙於面子,就是不肯承認。兩人爭吵許久,說了很多傷感情的話。甚至請來當地人做評判,判定楊絳說得對才罷休。

等到怒火平息,兩個人又都覺得很沒意思。錢鍾書輸了自然不高興,楊絳贏了也沒感到開心。這件事過後,他們約定遇事可以各持異議。冷靜下來相互理解,各自退讓一步。


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除了大是大非的問題,沒必要非得占個上風。

真正的成熟,是允許他人存異,不必勉強求同。

理解別人的不容易

人與人之間最難做到的,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容易。我們經歷著不一樣的人生,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魯迅先生寫道: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針沒扎在自己身上,永遠不會明白有多痛。但至少我們可以放下傲慢、拋開偏見。適時地轉過頭去,不去圍觀別人的難堪;理智的保持沉默,不去評價別人的喜悲。



王小波說:「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看見別人難過地哭喊,別再挑剔他哭得是否體面。不曾體驗別人的痛苦,就不要輕易勸人大度。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嘗試理解別人,其實就是在尊重你自己。

理解別人的付出

每個人都希望,難事有人依靠,煩事有人商量。希望自己的想法被人看重,自己的委屈有人心疼。卻總是忘記,理解是相互的,支持是彼此的。大多只顧自己的感受,卻對別人的心酸無動於衷。只會一味地索取,絲毫不懂得去付出。


楊絳和錢鍾書結婚第二年,錢鍾書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英國的公費留學生。彼時楊絳正在清華讀書,為了表示對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楊絳決定暫停學業,漂洋過海去做錢鍾書的「陪讀」。


楊絳生女兒阿圓時,醫院提前為她挑選產科大夫。擔心產婦丈夫有忌諱,特地徵求錢鍾書的意見。醫生問錢鍾書:「要女的?」錢鍾書搖搖頭,回答:「要最好的。」


因為理解,錢鍾書願意為楊絳放下世俗的偏見;因為理解,楊絳願意為錢鍾書放棄自己的前程。



理解和包容,從來不是掛在嘴邊,而是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中。不要以為親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更不要以為親人的陪伴是天經地義。凡事多替對方著想,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苛責對方。即便是至親,也要心懷感恩、長存敬意。

關鍵字: